思明南路的爱心墙。(本报记者黄小芳摄)
吕岭花园的爱心回收箱。(本报记者黄小芳摄)
厦门日报讯最近,不少小区的居民发现,仿佛一夜之间,小区内的旧衣回收箱,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这些绿色的箱子上只有电话,也没详细信息,箱子从哪儿来,衣服打哪儿去?”吕岭花园的刘女士困惑地说:“小区物业和居民都说不出个所以然。”记者追踪到,这些回收箱,是一家名为恩典公益的非营利性民间公益组织设置的,项目负责人称,他们刚进入厦门不久,小区内的回收箱,是5月初投用的,在设置之前,的确未和小区物业协商,现正积极和小区物业沟通。
与此同时,朋友圈也流传起一条信息:“换季旧衣服不要扔,交给飞蚂蚁”。记者了解到,“飞蚂蚁”是5月初进入厦门的。这是一种新的模式,捐衣服的人通过微信预约,会有快递员上门回收衣服。
事实上,厦门至少从2000年开始就出现了旧衣物回收机构。回顾厦门旧衣回收的历史,其模式一直在演变和发展——最为直观的是,设置的点越来越靠近家门口。它们在厦门出现、扎根,是因为,鹭岛有爱的土壤。
五种回收模式各具特色
1定点回收
石室禅院堪称开辟了这一模式的先河,且延续至今。后来,海峡公益服务中心以及“衣公益”也将这一模式作为他们旧衣回收的渠道之一。不过,一些受访者表示,定点回收当然好,但缺乏便利性。“有的距离家里太远,要专门送过去也麻烦。”市民程女士说。
2
供需回收
这种回收模式,是一种临时性的活动,在有需要时进入社区进行回收。这一回收模式的问题在于,“有时候我们想捐的时候,收衣服的没来,收衣服的来了,我们又没空。”市民廖先生说。
3
爱心墙
鹭江道财富中心和轮渡码头间地下人行通道爱心墙的设计者小陈说,目前鹭江道财富中心和轮渡码头间地下人行通道的爱心墙已经暂停使用了,2个月前,他们在厦港街道思明南路352号设置了一个类似公交车站的爱心墙。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回收模式,问题在于衣服量大,高温之下存在隐患,衣物的临时储存成了很大的问题。因此,爱心墙的选址和后续的投入很重要。
4
回收箱
早在2014年,就有了旧衣回收箱。由厦门工艺美术学院两名大二的学生林静和李美萍发起设置,将回收的旧衣捐给有需要的地区,目前已经毕业的他们,将“小红箱”交由学弟学妹们接管。
这一模式的缺陷在于,数量少,规模小,距离居民远,根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就3个小红箱,分别设在厦大西村、七星路和工商旅游学校内。而恩典公益的回收箱,则深入到了小区,而且数量也增加了不少。项目负责人陈先生称,他们已经做好了100多个箱子,5月份投用的第一批有几十个。
5
“互联网+”
根据上海善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马先生介绍,“飞蚂蚁”是在今年5月才在厦门开通上门回收衣物服务的,可以随时预约,提前一天预约就可以,“运费也是我们这边负责”。这一模式,将“爱心墙”搬到了网上,不仅可以微信预约捐赠衣物,还可以微信申领旧衣。
马先生告诉记者,他们跟快递公司合作,让快递员上门回收后,厦门甚至是整个福建地区的旧衣,都邮到福州的仓库。
“互联网+”固然让旧衣物回收变得十分便捷,但也有市民质疑发起者的动机不够纯粹——“他们给捐赠者发放‘飞蚂蚁’的优惠券,用于在他们家购买商品;另外,捐赠衣物的去向,也缺乏必要的监管。”质疑者说。对此,马先生坦言,他们是公司,公益只是一部分。
【采访手记】
旧衣回收
不能野蛮生长
旧衣回收机构在厦门的悄然生长,再一次验证了鹭岛是一片有爱的土壤:市民的旧衣服需要有捐赠的渠道,他们的爱心,需要有安置的地方。而这些旧衣回收机构,正是对这一需求的回应。不过,如何进一步规范这些民间旧衣回收机构的行为,一些有识之士也开始在思考。
首先,机构是否能够以慈善的名义,野蛮生长?我们走访了吕岭花园,那里,恩典公益设置了回收箱。不少受采访的市民认为,慈善固然是好事,回收箱也让他们的旧衣服有了捐赠的去处,但不能就这么随随便便进入小区。吕岭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的确,城市管理有城市管理的规矩,无规矩无以成方圆。相比之下,“衣公益”的做法显然更得民心:他们先与街道合作,征求同意后,才设置回收箱。
其次,衣服去哪儿?收衣的机构均表示,适合捐赠的捐赠,不适合捐赠的回收再造。对此,不少市民发问,能不能给有留名的捐助者一个反馈,比如告知捐赠者,衣服去哪儿了?
第三,机构要如何持续下去?不少受访者均表示,目前,回收衣旧衣回收物的运费和消毒都是一个巨大的花销。石室禅院有善男信女的捐助,海峡公益服务中心有物流公司会减免费用,且有企业及爱心人士捐款,“衣公益”目前则靠发起者进行募捐。“一辆七米长的货车就需要几万元的花销,如果仅仅靠大家捐钱,是远远不够支撑这个项目的。”一名业内人士说。
爱心应该得到褒奖——无论对于有爱的厦门人或是热心的机构来说都是如此。那么,如何让机构持续下去、有序开展回收工作,或许是我们大家都期待能够得到解决的问题。
【相关】
旧衣回收
历史沿革
●2000年,石室禅院慈善会开始回收旧衣服。
●2011年,民间公益人士发起了“进社区收闲置衣物”,后来演变成“衣旧有爱”公益组织,直到成为今天的“厦门市湖里区衣公益志愿服务中心”(简称“衣公益”)。一开始,由志愿者在固定时间进社区摆摊,回收旧衣服,后来设了旧衣回收点,近期准备在社区设置爱心回收箱。
●2012年,海峡公益服务中心开始旧衣回收,目前在商业广场设置回收衣物点,有时也带志愿者进社区收旧衣服。
●2014年,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生在厦大西村等处设置了“小红箱”。
●2016年年初,鹭江道财富中心和轮渡间地下人行通道出现爱心墙。
●2016年5月,善衣网络科技、恩典公益等外地旧衣捐赠机构涌入厦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