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6月2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王琳琳/文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85后的爸爸辞去管制员工作,当起导演来,只为有更多时间陪伴儿子。 为了重拾儿时记忆,他教儿子动手制作陀螺、竹蜻蜓、弹弓等手工玩具,并拍成微电影,记录父子的日常、儿子的成长。 这部《小时间》亲子手作微电影的拍摄地点就在厦门东坪山上。镜头里,一片片木屑从刀锋飞出的时候,陪伴的定义被诠释着——时间和心。 爸爸马小刀出生于1985年,儿子今年三岁半,在《小时间》里,他们变为“大刀爸爸”和“小刀儿子”。 管制员这份工作,社会地位高,收入也可观,然而马小刀却有一个导演梦,大学期间他就热爱上电影,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就算管制员工作再忙也会抽出时间拍片,因此,在改行做导演前,他在圈子内就小有名气了。 马小刀告诉导报记者,儿时,自己的父亲常年外出打工,成长中父亲角色的缺失是他心中的一个结。随着儿子的到来,他越发想给儿子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就忙于工作赚钱。但孩子无意中的一句话引发了他的思考:“为什么大人都喜欢快呢?”他从儿子的视角看到了自己的童年和久违的世界,便开始用内心丈量时间…… 以此为契机,马小刀开始谋划自己与儿子的专属童年记忆。工业化的玩具、时尚的iPad统统丢一边,带上线锯、直尺、小台钳等工具,父子俩来到山中工作室,手工制作竹蜻蜓。他们先是画好设计图纸,然后在山上寻找合适的竹条,接着在截取好的竹条上标记中心点,再一起用手摇钻在竹条端口钻孔,随后将竹片削成木桨形……整个过程,儿子都非常感兴趣,并不害怕划伤手指。随着父子俩的交流越来越多,干劲也越来越大。“组装完成的这个竹蜻蜓算不上精美,但它是父亲和儿子一起付出时间,用心完成的第一个作品。”马小刀说,“虽然我不确定儿子长大后会不会记得这段时光,但这只竹蜻蜓已经变成一个存在,提醒着我和他,曾经有一个午后,‘大刀’和‘小刀’在木屋的杰作。” 就这样,亲子手作微电影《小时间》诞生了。据了解,马小刀会把《小时间》作为系列一直做下去,希望在这个项目中,他能跟儿子一起探索世界的精彩。“我曾经是飞机航线的管制员,现在是家庭、人生航线的领航员。”马小刀说,“用影像凝固时间,传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通过自己的公众账号发表《小时间》系列作品。未来,我还会建立亲子社群,让更多相同理念的人一起挑战好爸爸角色,越做越好。” |
相关阅读:
- [ 04-29]美摄影师设计创意蛋糕暗含经典电影
- [ 01-25]厦门今晨“史上最冷” 岛内岛外最低温均创历史纪录
- [ 10-17]导演彭浩翔新片少女裸浴尺度大遭禁
- [ 10-11]厦门筹拍《厦囧》:建立众筹平台 剧本导演已确定
- [ 06-19]从《逆光飞翔》到《爱恋家》一个台湾导演的蜕变之旅
- [ 01-04]导演顾长卫携《微爱》来厦门 分享拍片心得
- [ 12-05]厦门高中生导演作品 角逐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奖项
- [ 12-05]厦门高中生导演微电影 将角逐金鸡百花电影节奖项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