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区城管依法对牡丹园小区一处楼顶的违法建设进行拆除。
厦门日报讯(文/记者 黄璜 通讯员 王冠群 陈瑜 图/记者王协云)松柏路上的牡丹园小区临水而建,虽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交付的楼盘,由于业主、物业的共同维护,小区环境整洁、优美。昨日上午9时许,一部30吨吊车开进了小区,这庞然大物来此意欲何为?原来,小区125号楼的楼顶有人占用公共部位违建,一个月的时间内,小区居民投诉五十余次,城管执法人员屡屡上门,当事人却避而不见。如今,这吊车就是来拆违建的。
【现场】
吊车“提”铁篮 载人上顶楼
吊车一开进小区,就引来不少住户围观。听说是来拆这处楼顶违建的,住户们话匣子就打开了,原来这处违建可谓是小区近期的焦点。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住户告诉记者,这户人家住的是顶楼,去年装修时,就开始在楼顶的露台上捣鼓,当时就被城管拆了。谁知今年4月,违建人故态复萌,而且变本加厉,不仅在露台上搭建,还在整栋楼的房顶上加盖了一块。听说施工时,违建人楼下两家接连出现渗水,但违建人还是继续盖。据小区物业人员介绍,该小区对于违建的管控还是比较严格的,现有的几处楼顶搭盖,都是十几年前遗留下来的,唯独这处是新建的。小区里不少住户投诉,城管也来了好多次,违建人却大门紧闭,谁都不搭理。就在他们以为城管对这处违建没辙的时候,吊车来了。
吊车好不容易将庞大的身躯挤进125号楼楼门前的通道,停稳之后伸出吊臂,并一节一节向上,一直伸到三十多米高的空中。吊臂上的吊钩垂下,勾住了一个结实的铁篮子,里面不仅能装下四五个壮汉,还能携带拆除工具。城管执法人员和拆除工人,就这样分批从地面被吊到半空,吊臂一转,铁篮子稳稳地“降落”在楼顶违建的顶棚上,人员得以进入违建。
而这,只不过是这次艰难拆除任务的第一步。违建的一半是架在楼房屋顶上的,周围没有防护,工人在执法人员指挥下,小心翼翼地进行破拆。因为上来一趟不容易,执法人员和拆除工人中午也顶着烈日继续干,一直到下午3时许才将这处面积约50平方米的违建拆除完毕。
【行动】
严查新增小区违建 严控老旧小区违建
这个案例,拆除的违建面积虽然不大,却全面体现了思明区“两违”治理工作的力度和决心,新增违建、一处也不放过,老旧小区控违、一点也不马虎。据思明城管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思明区将持续深入巩固“无违建”区创建成果,通过对新增违建进行严格管控、对历史违建进行分类处置,推动“两违”治理工作迈向常态化。不仅如此,思明区的“两违”治理工作更是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使拆违治违工作的成果切实惠及民生,为辖区全体居民营造出更加幸福、宜居的生活空间,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亮点】
“无违建”区示范作用凸显
2015年,思明区通过了福建省第一批“无违建”区创建“六达标”的考核验收。2016年,思明区下属十个街道都在全力创建“无违建”示范点,严格落实网格化巡查机制,充分发挥各个社区、小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自治作用,共创“无违建”家园,切实达成新增违建的“零增长”。
在这方面,思明区一直以来都是狠下苦功。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巡查、制止、报告、拆除”环环相扣,积极应用数字城管、无人机等现代化手段提高管控效率,切实落实“四重点、五部位、六先拆”等专项拆违行动……一系列有力的措施,构建起健全完善的网格化巡查机制,2016年以来,思明区持续保持新增违建“零增长”,“无违建”区创建的成果不断巩固。
治违成果惠及民生
自“两违”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思明区时刻将“两违”治理与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确保“两违”治理成果切实惠及民生。2015年,思明区的“两违”治理与鼓浪屿整治提升、老城区有机更新、生态文明建设及重点工程项目推进等中心工作有机结合,成效显著。2016年,思明区持续结合中心工作主题来深化“两违”治理的内涵。
5月初,《思明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出台,334个建成于1989年之前的老旧小区,将分批进行市政配套设施、小区环境、服务设施等公共部分的改造和提升,老城区有机更新迈出更加细致、深入的一步,“两违”治理也将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的过程中,思明城管将携手各相关街道办、社区,立足前期摸排的情况,对历史违建的当事人进行劝说,结合改造工作拆除违建,那些存在安全隐患的违建将坚决予以拆除,从而推动一大批历史违建得到有效的分类处置。不仅如此,老旧小区也将成为网格化巡查的重点,相关群众投诉将得到快速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