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起科学梦想 全市首个“少年科学院”在厦门六中应运而生 打开“古早味”十足的木头橱子,里面装着一个个旧茶叶盒、旧鞋盒;再打开这些旧盒子,吴清凉老师收藏的“宝贝”便一一呈现在眼前。 “双向假面具”、“立体五角星刻图版”、“多用途神奇教学尺”、“图钉钉拔器”、“可拆式经纬仪教具”……谈起眼前的这些“宝贝”,70多岁的吴清凉老师如数家珍。他说,在六中从教几十年,他收藏了许多孩子的发明。“对我来说,这些就是最宝贵的财富。” 早在1981年,当创新之风刚刚吹进六中校园时,吴清凉就率先作为骨干,带领学生们开展“三小活动”(即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在1982年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创造发明比赛中,吴清凉指导的学生首次“出征”便捧回科学创造类全国奖,将六中师生的创新热情推向高潮。 随后,创思课、电脑、手工、钳工、缝纫等课程相继“上线”,在更广泛的领域,以课程的方式推动创造教育的改革。与此同时,吴清凉编写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教程》列入六中校本必修课程。从事创造教育的教师人数也大大增加,吴伯陵、陈宙锋、段俊、邱永祥等优秀科技辅导员脱颖而出,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多年来,六中创造教育亮点频现:六中创造教育整体改革被省教育厅列为基础教育重点立项课题,获得“福建省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等多项荣誉。 成绩面前不止步。厦门六中校长刘卫平表示,六中创造教育离“山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了全方位帮助学生筑起科学的梦想,在刘卫平的发动下,全市首个“少年科学院”在厦门六中应运而生。 “少年科学院”从195名申请人中,评出“院士”16人、“研究员”26人、学员55人。“少年科学院”下设工程创新、社会与自然科学研究、智能机器人等7个研究室,并对应成立7个指导组。“少年科学院”还成立了专家委员会,由学校聘请的高校教师、科研单位研究员、科普单位专家等组成。 在刘卫平看来,创造教育的目标,不是追求传统教育的“灌输”、“充电”和“加油”,而是要起到“引爆”作用,释放学生的潜能,强调开发潜能要同培养人的优秀品质和积极人生态度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
相关阅读:
- [ 05-22]厦门小伙林磊琪拍的电影在休斯顿国际电影节获金奖
- [ 05-18]厦门两名高中生设计神奇滑板可遥控 夺国际大奖
- [ 01-28]思明彩民喜中900万大奖 是厦门2016年中的第二注
- [ 01-26]厦门同期中出2注23万大乐透 均已现身领取了大奖
- [ 12-26]买1张5元面值的顶呱刮 厦门同安彩民刮出10万大奖
- [ 12-17]厦门彩民擒获排列五100万 系闽今年第3个百万大奖
- [ 12-16]2015微信政务民生白皮书发布 厦门经信局卫计委获大奖
- [ 11-29]厦门七旬老伯刮出传奇大奖 生日当天买彩竟中25万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