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开创造教育 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发明创造 “同学,请帮忙填一下问卷,是关于教室采光情况的调查。”周一上午,厦门六中高一年级的李同学早早来到学校,挨个教室发放自己精心设计的调查问卷。 见到记者满脸疑惑,李同学解释说:“我正在做课题呢,这次我研究的是六中教学楼不同楼层的采光情况。” 原来,在厦门六中,做课题这样“高大上”的活儿不仅仅是老师要完成的工作,从去年开始,每人在三年内完成10个课题成为六中学生的新任务。 “你看,有开题报告、有实验过程、有研究总结,同学们想出了许多‘金点子’,比如《关于厦门二日游的设计》、《厦门六中师生幸福感调查》、《厦门六中应急逃生方案探究》等。”打开各年级同学正在做的课题合集,六中负责科技创新教育的教科室副主任郑勤秋老师自豪地说。 郑勤秋说,通过做课题研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六中每名学生都有机会与发明创造“亲密接触”,这样全面铺开的创造教育惠及每一名学生。在这个广阔的平台上,谁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科技尖子。 在业界人士看来,六中学生做课题研究的灵感,不仅来自学科,而且源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因此,课题研究对学生来说,不仅是提升学习、探索的能力,而且能收获一份满满的获得感。 事实上,为了进一步普及创造教育的受众面,厦门六中打造了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活动,已经举办了25届的六中科技节就是个鲜活的例子。 在去年11月举办的第25届厦门六中科技节上,同学们围绕“万众创新拥抱智慧生活”的主题开动脑筋。最终,76个展室共106个学生创造的项目在科技节上展示。同时,学校还请来厦门大学金牌机器人团队、厦门市科技馆工作人员等来到现场与学生互动,科技含量不可小觑。 如今,创造教育的“血液”已经融入六中的每名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只要有创意,随时可向老师提交,老师会在第一时间给予指导,甚至请来厦门大学教授、市科协专家共同对学生的创意“把脉问诊”。 精品层出不穷 众多科技尖子在全国乃至国际科学舞台上大放异彩 在六中校园里,创新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与此同时,在世界的另一端——美国,六中学子科技潜能的光芒闪耀第67届国际青少年Intel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SEF),赢得各国专家学者的交口称赞。 从第30届厦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二等奖,到省赛、国家赛的一等奖;从入围2016年中国科协青少年国际科技交流项目遴选培训暨国际青少年英特尔工程与科学大奖赛冬令营活动,得到了此次ISEF的入场券,到最终获奖,项目组师生不断改进,一路创新。 “在这场有全世界青少年科技竞赛‘世界杯’美誉的大赛上,六中学生能获得这样的好成绩,可见该校创造教育的含金量。”日前,市科协副主席郑颖聪专程来到六中,向获奖学生和指导老师表示祝贺。 “快帮我约个时间,我要请获奖老师和学生吃饭!”得知获奖消息,厦门六中原校长吴新岳难掩激动之情。在吴新岳的记忆里,像这样令他激动万分的时刻还有不少:当学生林华发明的《一种可改变重心位置的积木块》获得1992年北京国际发明展金奖,并获得该届发明展览青少年发明奖中唯一的最高奖——宋庆龄儿童发明奖时;或是在1999年,当学生黄国宏被评为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成为全国首批13人中的一员时…… 六中创造教育在抓普及的同时,精品也层出不穷,一名名科技尖子在全国乃至国际的科学舞台上大放异彩。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厦门六中师生累计获得国际、国家级奖项37项(总共已获得127项);省级奖65项;获得国家专利19项(总共已获得63项)。 |
相关阅读:
- [ 05-22]厦门小伙林磊琪拍的电影在休斯顿国际电影节获金奖
- [ 05-18]厦门两名高中生设计神奇滑板可遥控 夺国际大奖
- [ 01-28]思明彩民喜中900万大奖 是厦门2016年中的第二注
- [ 01-26]厦门同期中出2注23万大乐透 均已现身领取了大奖
- [ 12-26]买1张5元面值的顶呱刮 厦门同安彩民刮出10万大奖
- [ 12-17]厦门彩民擒获排列五100万 系闽今年第3个百万大奖
- [ 12-16]2015微信政务民生白皮书发布 厦门经信局卫计委获大奖
- [ 11-29]厦门七旬老伯刮出传奇大奖 生日当天买彩竟中25万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