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堂
江夏堂外貌
厦门晚报讯(记者 戴懿)今年中秋节,厦门江夏堂将举办海峡两岸名家书画展暨海峡两岸青少年书法比赛,通过中小学生的书法,写出黄氏的祖训、族规、家风。本月14日,金门宗族文化研究会一行人还特别来到江夏堂,同厦门江夏堂黄氏宗亲会一起探讨活动事宜。近日,江夏堂已经开始向两岸的书画名家发出征集邀请。
“黄氏族训二十四要”
要敬天地 要奉祖宗
要孝父母 要和兄弟
要顺夫妇要信朋友
要忠国家要遵王法
要睦宗亲要和乡里
要读诗书要知稼穑
要循天理要存良心
要持名节要顾廉耻
要慎举动要谨言语
要安本业要守本分
要大志气要宽度量
要端人品 要爱身家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江夏堂
清朝皇帝下旨兴建
特派匠作监工指导
江夏堂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思明区中华街道辖内钱炉灰埕巷2号。江夏堂系黄氏大宗祠的祭祖堂,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黄培松在清宣统二年(1910年)奉旨建造的宗祠,被誉为“厦门最具艺术价值的老建筑之一”。因为江夏堂是清朝皇帝下旨兴建的,当时朝廷特派匠作前来监工和指导,体现出清代典型的宗祠建筑特色。而黄培松正是紫云黄氏的后人。
厦门江夏堂黄氏宗亲会名誉会长黄金火说,唐代的黄守恭被奉为江夏紫云派始祖。江夏堂不仅保留着传统的清代典型的宗祠建筑特色,它更是黄氏宗亲寻根认祖的重要场所,它联结着海内外黄氏宗亲的心。虽然在宗祠里并没有关于黄氏祖训、家风相关的文字,但是每年祭祖的时候,祭文中诵读的就是祖训、家规的内容。
正是因为祖训、族规、家风的传承,紫云黄氏,甲第连登,世代簪缨。在黄金火收集的资料上记载着:“由唐开元黄守恭起,至清末一千二百余年,先后登进士竟达数百人,有同祈文武魁天下之高中。历代登科甲仕进者,人才济济,指不胜屈。有清正廉洁之臣,又有骁勇善战之将;既有一代名儒,也有志士仁人。”而近一百多年来,有文状元黄思永、武状元黄培松、辛亥英杰黄廷元,华侨有大企业家黄仲训、爪哇糖王黄仲涵、印尼“石油大王”黄奕聪、爱国华侨企业家黄奕住、民族企业家黄世金和著名华侨领袖黄文华等。
“孝阙增光”牌坊是民国初年大总统黎元洪所题,表彰厦门孝子黄传昌
代表人物及故事
人物1
黄守恭
为让子孙开拓发展,遣五子分居“五安”
黄守恭(629-712),字国材,号一翁,少习诗书,博通经史,声蜚士林,时称“郡儒”。初事货殖,后务农桑,辟桑园周围七里,田叁佰陆拾庄。成为名闻遐迩的庄园主。平时扶贫济困,一生乐善好施,仁风义举。
相传黄守恭十分重视后辈子孙的成长,为了让子孙开拓发展,黄守恭将五子分居“五安”(即南安、惠安、安溪、同安、诏安)。当时黄守恭遣子分派“五安”时,作了一首“认祖诗”:“骏马登程往异方,任从随处立纲常。汝居外境犹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朝夕勿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苍天有眼长垂祐,俾我儿孙总炽昌。”
这也成为了紫云黄氏最早的祖训。随着各分支千年的发展,也形成了更为丰富的族规、家风。而在《豪土乡黄氏略记世谱》的扉页记载着“黄氏族训二十四要”,更是几代人对黄氏族训的理解、发扬和总结,为黄氏子孙的成长起到了良好的启迪和导向作用。
声音:谈传承
黄金火(厦门江夏堂黄氏宗亲会名誉会长):紫云黄氏祖训、族规、家风一代又一代传承,已经牢牢地印在了黄氏宗亲的骨子里。很多紫云黄氏的后人不仅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还孝敬宗长、热衷奉献家乡教育、关心宗祠建设,不论他们是赫赫有名的爱国华侨或者是普通百姓,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忠、孝、善、信、仁、义。
人物2
黄克缵
忠勤廉正“黄五部”,曾对抗太监魏忠贤
黄克缵(1550-1634),字绍夫,号锺梅,晋江梅林(现石狮市永宁镇梅林村)人,是守恭公次子纪公的裔孙。明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历任山东巡抚、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为官忠勤廉正,对贪污不法、克剥百姓血肉之事深恶痛绝。民间称其为“黄五部”。
万历九年,黄克缵上任寿州知州,积极清丈田粮,推行一条鞭法。他在离任寿州二十年后,仍牵挂寿州,自捐俸银,支持寿州的教育事业。
天启四年,黄克缵任工部尚书,当时皇宫三大殿进行大修,总理太监马诚同把持朝政的太监魏忠贤狼狈为奸,想在工程款上大捞一把。像运一块大石头过卢沟桥,太监开出保桥费用四十万两的预算,黄克缵提出新方法,费用一下子裁减掉三十万两。后来魏要取旧殿废铜时,又被黄克缵当场喝住。
声音:谈清廉自守
黄伟煌(厦门市思明区商会副会长、思明区海外联谊会副会长、江夏文化研究会会长):持名节、顾廉耻,清心寡欲、节俭朴素,拒贿不贪、廉明正直,这不仅是紫云黄氏家训中对于后人的教诲,也是优秀的民族精华,宝贵的历史遗产。黄氏族训就像一个种子,种在我们的心理,指引我们该如何做人做事。
彭一万(厦门市政协特邀研究员、文史专家、原厦门市文化局局长):对正直、清廉的坚守正是紫云黄氏族训一直提倡的。黄氏族训其实涵盖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为核心,激励着一代代黄氏后人修身立品,为官忠勤廉正。
人物3
黄奕住
拒绝加入荷兰籍日本籍
业成返国回乡造福百姓
黄奕住(1868-1945),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心经营,从一名剃头匠、肩挑小贩而成为富有的侨商,是一位爱国的华侨企业家和民族企业家,而且还是一位积极参加华侨社团、热心文教公益福利事业及侨乡各方面建设的社会活动家和爱国者。
上世纪初,印尼当地政府官员曾动员黄奕住加入荷兰国籍,从而可减轻交纳“战税”。日本驻三宝垅领事也企图乘隙而入,拉拢和分化华商,邀黄奕住加入日本籍,以得到其“保护”。但是,黄奕住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自尊心和爱国心,拒绝了他们邀请。
黄奕住决心“业成返国”。他结束印尼的生活及事业,1919年将所积资金约合2000万美元汇回祖国,返回鼓浪屿定居。回国之后,黄奕住创办银行,扶助发展华侨工商业,振兴祖国实业。创建自来水公司、开办电话公司统合鼓浪屿和厦门岛的电话业务、积极从事厦门、鼓浪屿的房屋、市政建设及文化教育事业。
声音:谈忠心爱国
彭一万(厦门市政协特邀研究员、文史专家、原厦门市文化局局长):家训家教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基因,对祖国、对家乡的认同,从黄守恭的《认祖诗》到后来代代相传的族训里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正是在这样思想的影响下,紫云黄氏在海外的华侨们都有一股爱国爱乡的情感,他们热衷回到祖国,造福本国人民。
家训其实是一家人公约,老一代人告诉子孙应该怎么做。家训形成家风,家家的家风就形成民风,形成社会的风气。家训变成家教,形成优良的家风,形成民风。家风正,则民风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