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逛老街巷 品本地味》后续 热心市民提出建议

2016-05-21 08:16:23黄小芳 邬秀君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兰琴古厝通过修缮,开发为人气颇旺的民宿。

老剧场文化公园一角。

大同路有许多具有本土味道的骑楼。

【他山之石】

1、成都宽窄巷采取“片区房屋分五级对待”的策略对老房屋进行保护和改造

2、成都宽窄巷对经营业态的引入,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区域划分,根据主题对商家设定门槛

3、成都宽窄巷900余户居民虽搬出,但改造中依然尽量还原当地的生活图景

本报“街巷游”系列报道见报后,引发了不小反响。本报记者采访了政府部门、专家、业内人士、游客,也对比了成都宽窄巷改造提升的经验,尝试着回答这样两个问题:厦门街巷游,可以通过什么方式,通向怎样的未来?

【全局观察】

厦门日报讯(文/图本报记者 黄小芳 邬秀君)连日来的采访,无论是游客、居民还是业内人士,都不约而同提到:街巷游的发展,需要统一规划——而具体的方式,就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此前报道提及,老街巷拥有代表闽南文化、海洋文化、华侨文化的旅游资源——市旅游局原副局长彭一万提到,可以由政府牵头,把老街巷这些独特的资源进行梳理、整合,这是“拿过来”的过程,之后才能通过街巷游导游的讲解等方式“拿出去”。

除了资源的整合,线路规划与主题设计也频被受访者提及。“街巷游挺好啊,但巷子也该有个规整。”定安路一家福伯烧仙草的店家说道。同样,居住在老街巷的郭坤聪也说,“街巷游要有主题,固定下来常态化,游客才不会发蒙。”

“老街巷游,涉及房屋住宅工商税务等多个方面,没有政府牵头或介入的话,推进很难。”厦旅国际全国散拼中心主管沈伟说。

“旅游发展了,人来了,才能有资金反哺这些地方,街巷游才能可持续。”做旅游项目的苏攀登说。负责中山路商圈运营管理的厦门鑫中华投资有限公司在日前的采访中也提及,他们正在考虑跟旅行社和专业策划公司合作。

一个成功的范例就是成都的宽窄巷改造——通过政府引导,以座谈的方式广泛获取包括历史、民俗方面专家的意见,再由专业的设计规划公司来进行整体设计,以市场力量介入,让宽窄巷焕发新生机。

【举措建议】

全局主题确定后,街巷游的推进会落实到具体一件件事上。宽窄巷改造过程中的一些具体举措,给了我们一些启发……

老房屋分级保护开发居民楼也能改民宿

如果说街巷游是“上层建筑”,那么老建筑可以说是其存在的“经济基础”。成都宽窄巷采取“片区房屋分五级对待”的策略进行保护和改造——根据房屋的价值以及破损程度,进行不同的保护和改造。与宽窄巷相同,中山路周边的老建筑同样也面临危房、破损的类似状况,宽窄巷的“分级制”无疑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中华街道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做好房屋保护后,他们也打算做民宿,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官方的这些想法,民间早有人迈出探索的步子。

蔡耀辉在2006年就买下了位于定安路大字酒巷25号的兰琴古厝,如今通过修缮,已经开发为人气颇旺的民宿。从北京来的王女士,在网上预订酒店时,发现了这家古厝,立马定了下来。“我们来厦门,也想体验当地比较有民俗特点的东西,住在古宅里,也是一种体验。”昨天下午,在古厝的房间里,王女士坦言价格有些贵,“但住下来后,觉得还是挺值的。”

老街要避免过度开发与文创企业“无缝对接”

对于开发厦门街巷游,读者高燕女士这样表达:“一定要避免过度开发!”她认为,游客之所以喜欢这些老街巷,是因为那里有真实的生活,原生态的生活。原住民以及原有的生活方式、普通的生活状态才是最吸引游客的人文因素。所以,她建议千万不要因为过度开发,干扰到居民的生活,不要“让他们逃离家园,要保护既有的人文环境”。

成都的宽窄巷依然也有不错的尝试——对经营业态的引入,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区域划分,根据主题对应商家设定门槛,并不是“谁都能进门”。

自己正在做街巷深度游的杨羽翔在采访中就有提到,可以以点带面,在具有特色的文化节点的地方,适当地融入一些文创企业,让这些企业和老街巷做到“无缝对接”——这样既引入商业的元素,带动了经济发展,又不破坏原有文化,让商业和文化融为一体。

保留闽南生活味让游客融入其中

在对宽窄巷的改造过程中,900余户居民搬出了这个曾经出生和成长的地方,这样才换来现在人气火爆的人文景点——这个改造的初衷是,还原当地的生活图景。

但事实上,对于厦门的老街巷来说,“保留”比“还原”更具价值。导游苑明星提到了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大元路一家卖饼的阿吉仔,一到傍晚,外地的游客就排成了长龙。“为什么呢?因为傍晚有很多当地的居民在这里买,外地来的游客一看,那么多叔叔阿姨都排队买,也就随大流,跟着去买了。”一种生活化的氛围,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匆匆而来的过路游客,让游客以参与的形式,完全融入到这幅图景中。这是厦门本土街巷游应具备的独特魅力。

网友“九夏”提出了这样一种设想:如果在大同路的一间最普通的民居,保留一间理发屋,老师傅用最老的工具、最娴熟的技巧,不多久,游客可能会觉得“在这里理过发”是一种独特的旅游体验;如果第八市场能够有一个“海鲜周”,游客可以去体验渔民文化,也是一种别有味道的经历。这些充满着生活气息的旅游体验,无疑是生动且吸引人的。

【链接】

连续见报的三期街巷游报道,不少读者、市民热心提出了不少建议。在这些“脑洞大开”的建议里,未来的厦门本土街巷游都应该有些啥东西?无论是不是有实际操作的现实性,但至少给出了几种可能性:

1、将VR虚拟现实技术引入街巷游——通过VR虚拟技术,带着游客真正“走入”老街,体验老街风情。

2、将一两个空置的老房子,做成文创基地,吸引有才华有创造力的年轻人。这里可以看到老街甚至是整个厦门旅游的文创作品。可以在这个基地里,放上老街巷的同比例微缩模型。

3、状元文化广场,不在中秋,平时也可以博状元,让状元文化广场名副其实,也让游人在互动体验的过程中,了解厦门的民俗。

4、可以设计一些以老街巷地名为基础的藏头联,放到老街巷的入口处,让人进一步有了解闽南对联文化甚至是其他民俗的想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