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站,工作人员正和社区戒毒对象谈心。
厦门晚报讯(文/图 记者 戴懿 通讯员 林美薇 陈平)“你们好呀!”人还没到,远远就听到77岁的林奶奶爽朗的招呼声。她儿子阿彬曾经吸毒,后来经过嘉莲街道及莲兴社区的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老人家为此很开心:“我现在很幸福!”
林奶奶的幸福感来自思明区充满人文关怀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新机制——及时跟进、困难帮扶、培训技能、推荐就业、邻里互助。在这种机制下,思明区的很多吸毒人员也像阿彬一样,成功戒毒,回归社会。
思明区是全市禁毒工作“十连冠”,去年还荣获“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示范单位”,是我市去年唯一获此称号的单位。“思明模式”得到国家禁毒委以及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构建三级网络,组建禁毒队伍
2013年,在街道、社区办公场所紧缺的情况下,嘉莲街道仍腾出近200平方米的独立办公场所,投入10余万元的经费配备专线电脑、档案柜、办公桌椅、电话等设施,成立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管理工作站,并成为全国首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示范点。现在,该街道的123名吸毒人员中,有42人已多年未复吸。
嘉莲街道是思明区禁毒工作的一个缩影。思明区精心构建了区、街、居三级工作网络,整合基层综治禁毒资源,确保了各级禁毒工作网络有人员、有场所、有经费。此外,经多方倡导、公开招募、协商邀请等方式,思明区组建了一支3000多人的禁毒志愿者队伍,当中包括教育、医疗、法律、心理等专业人士。
帮扶精准实在,邻里互助暖心
结合日常帮教管控工作,思明区密切关注吸毒人员及家庭生活情况,做到精准帮扶。
比如居住在莲兴社区的老叶。老叶因贩毒被判刑的时候,是片警、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和邻居帮他的女儿解决了户口,并联系学校读书。他刑满释放后,社区又为他联系工作,让他成为一名临时停车收费员。今年,老叶中风入院,生活困难。社区又为他申请了临时救助,热心的邻居们帮忙照顾他一家,还发动邻里为他募捐。
目前,老叶只能卧床,他想请人上门给他按摩,但请一次后便放弃了,因为费用太高了。得知这一情况,居委会工作人员准备联系一家公司为他提供免费理疗。“这么多人关心、帮助我,让我觉得没有被社会抛弃,很感动。”老叶说。
成功戒毒一人
至少挽救一家
就业是吸毒人员改变生活方式,成功回归的最主要的通道之一。比如上面说的林奶奶的儿子阿彬。吸毒前,阿彬的家境很不错,自从吸毒后,他败光了百万家产。康复期间,莲兴社区的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小蔡一次又一次地帮他介绍工作。
在家人支持、社区帮助、公司鼓励下,阿彬终于稳定了工作,在如今的岗位上,他已经兢兢业业工作了4年,不仅工资涨了,还参加公司组织的香港、泰国游,他还时常给侄子们补贴学费。他还成了孝子,每天早起,就端上一杯茶来到妈妈的床前。林奶奶笑着说:“现在我们生活很好,感谢大家的帮助。”
阿彬说:“为了教育大家,就算把我的名字公开也没有关系,希望大家不再走上这条路。”
阿彬的转变,正是成功戒毒一人、挽救一家、影响一片的成效体现。
吸毒人员也是病人,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关注。近期,思明区正在开展关爱吸毒人员“蓝丝带”行动,希望有志于帮助吸毒人员的市民踊跃参与到这项行动中来,传递爱心,让社会更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