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 因偶然的机会,他们与电话结下了不解之缘…… 51号话务员听声识人 听到声音就知道是谁,还能猜到可能要找谁 话务员张爱华(翻拍自旧报纸)。 1959年,17岁的张爱华成为禾山电话交换所的51号话务员,被大家称为“地保”。 那时候的交换所就像个电话中转站,打电话的人得先把电话挂到交换所,由话务员接线,才能与接电话的人联系上。 农忙时节,电话也特别多。张爱华记得,有一次有人打电话来找人,结果挂了十几次,从江头到五通,从何厝到湖里,绕了一大圈还是没有找到。接线的张爱华也急了,她说,如果对打电话的人像自家人一样熟悉,一听声音就知道要找谁,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从那时起,张爱华就开始仔细辨认电话那头的声音。有的人嗓子粗,有的人说话慢吞吞……通过简单的对话,她慢慢“认识”了那些声音,并找机会询问对方的姓名,用来“标记”声音。大队干部常到交换所楼下开会,她和同事就抽空去帮忙烧水、倒茶,把声音和人对上号。 和张爱华搭档的老话务员技术好,但记忆力差一些,遇到口音差不多的就分不清了。她值班的时候,就叫张爱华也戴上耳机,遇到不熟悉的声音就问她:“这是谁呀?”“这是何书记。” 时间长了,大家也基本能从声音分辨出对方是谁,知道他们经常到哪几个单位去;只要是接过电话的,她们也能知道是谁,人在哪里。 有一天晚上,张爱华值班时接到一个电话,说要找“杨书记”。这可把她难住了,因为杨书记晚上没接过电话,不知道他在哪里。她试着把电话打到杨书记的单位,没找到,又打到何厝、五通、枋湖等,问遍了所有单位都没有找到。正着急,她突然想起杨书记的家还没找过,于是把电话打到他家所在的大队,请大队干部去他家里找,终于找到了。 |
相关阅读:
- [ 05-17]乐语通讯亮剑龙城 世界电信日掀"限时抢购"风潮
- [ 05-10]运营商“5・17”世界电信日普推网络提速
- [ 05-17]手机?汽车? 世界电信日的“异想天开”
- [ 05-17]第一个世界电信日
- [ 10-19]50年前厦门电话簿亮相 市长办公室电话是1(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