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世界电信日:电话背后厦门那些鲜为人知的人和事

2016-05-16 16:30:54戴懿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文洁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结缘】

因偶然的机会,他们与电话结下了不解之缘……

51号话务员听声识人

听到声音就知道是谁,还能猜到可能要找谁

话务员张爱华(翻拍自旧报纸)。

1959年,17岁的张爱华成为禾山电话交换所的51号话务员,被大家称为“地保”。

那时候的交换所就像个电话中转站,打电话的人得先把电话挂到交换所,由话务员接线,才能与接电话的人联系上。

农忙时节,电话也特别多。张爱华记得,有一次有人打电话来找人,结果挂了十几次,从江头到五通,从何厝到湖里,绕了一大圈还是没有找到。接线的张爱华也急了,她说,如果对打电话的人像自家人一样熟悉,一听声音就知道要找谁,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从那时起,张爱华就开始仔细辨认电话那头的声音。有的人嗓子粗,有的人说话慢吞吞……通过简单的对话,她慢慢“认识”了那些声音,并找机会询问对方的姓名,用来“标记”声音。大队干部常到交换所楼下开会,她和同事就抽空去帮忙烧水、倒茶,把声音和人对上号。

和张爱华搭档的老话务员技术好,但记忆力差一些,遇到口音差不多的就分不清了。她值班的时候,就叫张爱华也戴上耳机,遇到不熟悉的声音就问她:“这是谁呀?”“这是何书记。”

时间长了,大家也基本能从声音分辨出对方是谁,知道他们经常到哪几个单位去;只要是接过电话的,她们也能知道是谁,人在哪里。

有一天晚上,张爱华值班时接到一个电话,说要找“杨书记”。这可把她难住了,因为杨书记晚上没接过电话,不知道他在哪里。她试着把电话打到杨书记的单位,没找到,又打到何厝、五通、枋湖等,问遍了所有单位都没有找到。正着急,她突然想起杨书记的家还没找过,于是把电话打到他家所在的大队,请大队干部去他家里找,终于找到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