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园三期将打造“创新城区”。(骆兆杰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 应洁 林桂桢 通讯员刘德英)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的软件园三期可谓是厦门软件信息发展的“航空母舰”:这个面积10倍于软件园二期的新兴园区全部投用后,预计每年将为厦门带来超过2000亿元的产值,吸引超过20万的创业者和高端人才。
未来,软件园三期将不仅仅是一个创新创业、产业经济蓬勃发展的热土,作为占据集美区域面积超过三十分之一的偌大园区,软件园三期也担当着集美新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人口承载力的重任,让工作在这里的人可以“足不出园”就能获取便利完善的工作、生活要素。
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今年初,集美提出将在软件园三期起步区、创新创业大厦、软三动漫产业区等在内的4.7平方公里区域打造“创新城区”,以此为抓手强化城市基础、产业配套,力争在今年底前形成“特色产业集群、配套功能较完善”的“15分钟创新生活圈”,使创新社区初具规模。
瞄准这一目标,近期,集美区召开专题推进会,听取各方汇报、加强统筹协调。会上,围绕全面提升创新城区金融法务、人才智库、政府政策和生活配套等要素,相关部门细化分解出涉及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等方面的74个项目。
目前这74个项目已全面启动,每个项目的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也均已列出,并将纳入责任单位的年度绩效考核。到今年年底,软件园三期及周边将实现怎样的“变身”?我们不妨从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中“一探究竟”。
交通出行:
将配备公共自行车系统
183家企业、5000名员工——这是截至上个月底,软件园三期起步区入驻的企业和员工数的最新统计。越来越多企业和工作人员的进驻让软件园三期越来越热闹,同时也考验着这个崭新园区在交通、餐饮、金融、商业、居住配套等各方面的能力。
交通方面,今年一月底,配套创新创业大厦的BRT快1线“产业研究院站”开通使用,让在附近上班的研究工作人员感觉方便了许多。今年内,配套软件园三期的公共交通还将有所“升级”,包括增开4条以上公交线路、加密运营时间等,以满足软件园三期片区上班族的交通需求。
骑自行车上下班是年轻族群的“新时尚”。现在,公共自行车系统已经出现在软件园三期,目前已在软三、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创业大厦三个区域周边完成停放站布点,今年6月前,还将投放一批公共自行车,形成20公里以上的慢行系统。
生活设施:
咖啡馆免费WiFi一应俱全
本月初,集美新城首家电影院——中影星美杏林湾影城正式开业,让在软件园三期等新区上班的员工不必再跑到老市区就可以轻松观影。咖啡厅、健身馆、食堂、众创沙龙、路演大厅……这些“细节”工作也被纳入创新城区建设的项目当中,全方位照顾创业者的各种实际需求。
甚至连“建公厕”也被纳入计划之中。预计在今年6月底前,软件园三期公交停车场等处将新建4座环保公厕并争取投用。
为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集美新城核心区、软三片区及杏林湾沿线将很快有免费WiFi覆盖,目前新城市民广场(含下沉广场)至创新大厦段已免费对企业和市民开通。
人才服务:
公寓、教育、医疗资源升级
目前,软件园三期已有咪咕动漫、中国电信、美亚柏科、富春通信、路桥信息等知名企业及小样社区、一品威客、功夫动漫等诸多众创空间入驻。
有人就有居住需求。继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人才公寓投用之后,软件园三期内首幢公寓楼也已投入使用,近500套公寓陆续有员工入住,另外一部分正在加紧装修。在西亭安置房也准备建设700多套人才公寓。
在人才服务方面,软件园三期立足“产城学人”融合,在人才公寓、医疗、教育等方面较早谋划。在卫生医疗保障方面,今年将开办三个健康小屋,并启动建设集美新城医院。在教育方面,将启动建设白石小学、莲花小学、亭北学校、杏苑小学等学校,以及西亭安置房配套幼儿园。
创业资源:
“配齐”导师、金融、法律服务
软件园三期的创新城区不仅有优质的硬件载体,集美区还将加大力度吸引人才来这里创新创业,完善项目引进、金融、产学研对接等方面的政策和服务。具体措施包括设立创业导师服务平台,成立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和园区事务协商委员会,建设包括基金、保险、租赁、财务公司以及产权交易、资产评估、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创业服务的“综合服务区”等,为创业企业提供便利周全的各项服务。
此外,集美区还将依托高校集中的优势,在创新城区建设中突出“高校人才”要素,包括新建集美区高校创新创业园、建立大学毕业生企业见习基地、举办政企校三方对接会等,让集美本地的优秀人才和创新头脑“留下来”,为集美加快打造“区域性创新中心”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