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今日厦门试鸣防空警报 将有50万人参加防空大演练

2016-05-10 07:47:35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邹玒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发挥人防特色优势

共建美丽平安厦门

●厦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林锐

人民防空是国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厦门人防工作主动融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贯彻落实“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出战备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下一步,厦门人防工作将进一步推进军地深度融合发展,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当“五大发展”示范市、建成美丽中国典范城市作出新贡献。

一、发挥平战结合优势,主动融入美丽厦门建设。

“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是人民防空的使命任务,人防工作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厦门人防工程积极转换为民生工程,部分地下坑道改造成为物流仓储、博物馆、商场、地下试验室等,厦大“芙蓉隧道”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部分人防工程改造成为便民通道,如鸿山人防隧道和鼓浪屿的龙山隧道、笔山隧道、鼓声隧道、美仁隧道等。

重点工程建设与人防工程建设紧密结合,重要交通干线建设在考虑车辆通行的同时,把人防建设工程融入其中,战时经过平战转换,即可作为人员物资掩蔽、专业队、医疗救护等工程。民房结建防空地下室与平时停车场建设相结合,缓解停车难问题,同时又保留人防工程战备功能。目前厦门防空地下工程人均平方数与北京、上海处于同等水平,全省领先,位居全国前列。

二、发挥人防体系优势,增强城市防空防灾能力。

人民防空战时担负组织人民群众开展防空袭斗争、减轻空袭危害的职能,平时肩负支援防灾减灾、减轻自然灾害危害的重要任务。厦门地处台湾海峡西岸,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多发,同时又是国家一类重点防空城市。近年来,厦门按照上级的要求,扎实推进人防各项工作,构建了比较完备的人防工程、防空防护、指挥通信、应急疏散、宣传教育等体系,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目前,岛内警报音响覆盖率达98%,岛外重要城镇覆盖率达95%;同时建立了抢险抢修、通信、消防、医疗救护等9支市人防专业队。下一步,厦门人防系统将按照指挥机构全、指挥手段全、专业力量全、保障要素全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军地融合发展,大力加强人防工作,加强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建立完善人口疏散基地,使人防工作更好服务保障厦门经济社会发展。

三、发挥人防宣教优势,提升全民人防救助意识。

开展人防宣传教育是做好人防工作的重要内容。厦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现代化媒体广泛宣传人防工作,每年3月1日开展“国际民防日”活动、5月10日开展防空警报试鸣暨人口疏散演练活动。注重社区人防宣传,利用社区宣传专栏开展防空防灾知识宣传并组织评比,编印《市民防空防灾知识读本》和《防空防灾知识挂图》等,下发各社区、学校等。

市人防办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人防宣传教育先进单位”,近期又被推荐为“全国人防先进城市”。目前,市人防办正在按照市领导的指示,大力推进人防知识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媒体“五进”活动,编写《人防知识教育读本》,开展《居安思危、备战人防》人防科教片宣传月活动,不断提高全民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

四、发挥人防服务优势,提高便民利民惠民质量。

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市人防办研究制订了《厦门市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审批管理规定》,细化人防工程结建审批内容,统一审批标准;研究制定减少行政审批事项4项、下放审批事项4项,明确市、区人防部门管理职责和权限;开通电话咨询和网上咨询,宣传人防知识和审批流程。大力推行“马上就办”五项举措,即“大型项目靠前服务、重点工程伴随服务、遗留问题跟踪服务、突出问题约谈服务、普遍问题培训服务”,改进便民利民方式,提升服务水平。2015年,市人防办所有审批事项办结时间压缩至法定时间的35%以内,办结率达100%,并实现零投诉。下一步,市人防办拟按照项目建设规模,再次下放5项行政许可到各区人防办审批,同时取消人防工程平时使用证办理审批事项,让群众办事更加便利。

人防工作事关国家安危和人民利益,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发挥人防特色和优势,构建完善的各项人防体系,扎实推进人防工作与城市建设发展深度融合,为建设美丽厦门、平安厦门作出贡献。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