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厦门26辆“僵尸车”被查扣 整治需迈4道坎(图)

2016-05-07 08:28:16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卢超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记者 唐光峰 摄

海西晨报讯(记者 陈小斌)4月19日以来,本报持续关注厦门的“僵尸车”乱象,引起市民热议和相关部门的重视。昨天,记者从厦门市交警支队了解到,从4月19日到现在,共计26辆“僵尸车”被厦门警方查扣,其中,湖里交警大队查扣15辆、集美交警大队查扣5辆、厦门市交警支队特勤机动大队查扣5辆、思明交警大队查扣1辆。此外,思明交警大队和海沧交警大队分别移走8辆和6辆。还有一些“僵尸车”则在警方要求下,被车主自行移走了。交警部门表示,接下来,他们还将继续加强巡逻,及时处置长时间趴窝的“僵尸车”。

除了警方,城管部门也行动起来了。

昨天,记者从思明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了解到,上个月以来,思明区城管办要求辖区各街道组织、各驻街城管中队配合,开展了住宅小区“僵尸车”摸底排查工作。目前,摸底排查工作已结束,发现了上百辆的“僵尸车”。现在,相关部门正在确定统一行动的方案,来清理这些长时间趴窝占位置的“僵尸车”。

相关报道

“僵尸车”不仅影响市容、占用有限的停车位,还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为此,相关部门雷厉风行进行整治,但该现象依然难以根治。民盟厦门市委副主委朱奖怀表示,目前厦门机动车数量急剧增长,今后产生的僵尸车有可能会更多,要更好地对“僵尸车”进行治理,有必要建立长远机制。而一名长期在一线工作的交警表示,长效机制的建立,有四道坎要过。

问题1

是不是“僵尸车”

时间上不好界定

根据2014年4月1日开始实行的《厦门经济特区机动车停车场管理条例》,占用道路停车泊位时间持续超过48小时的,可以界定为“僵尸车”。

一名长期在一线工作的交警表示,“持续超过48小时”不好界定和取证,“因为停车位旁没有计时器,也没有持续录像来证明该车48小时都没移动过。如果有车主故意把车挪动一下,再停回原位,就不能说其超过48小时。”

问题2

想要强制拖车

缺乏专业设备

如果认定一辆车是“僵尸车”,并准备将其强制拖走,那专业拖车人员和设备是必不可少的。

该交警表示,“僵尸车”大都存在轮胎损坏、方向盘锁死、车身破旧严重等问题,导致拖移“僵尸车”的难度比拖正常违停车辆来得大,需由专业施救人员和设备拖移,且拖车所耗费的时间较长。但目前,交警部门没有专业施救人员操作施救设备。

“如果交警要拖移‘僵尸车’,需提前跟施救站沟通,让他们提供专业人员和专业设备支持。”该交警说,“如果他们当天没法抽调出人员和设备,那我们只能等他们通知。”

同样的,城管部门也没有专业的拖车设备和施救人员,也会碰到“这道坎”。且城管部门没法自行查找到车主的相关信息,一旦要通知车主自行把车挪走时,还要找交警部门配合。

问题3

销毁一“僵尸车”

至少需要半年

把“僵尸车”拖到车场,接下来又有“麻烦事”。这些车都是车主的私有财产。根据我国《物权法》规定:“私人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哄抢、破坏。”

“所以,‘僵尸车’不能直接销毁,不然到时当事人跳出来要车就麻烦了,而要走一个法定的程序后才能销毁。”该交警说。交警到现场后,会开具《违法通知书》和联系当事人,如果当事人联系不上,交警会向110报备,并依法把“僵尸车”强制拖移。如果当事人逾期没来处理,且在发布公告之日起的3个月内仍没来处理,“僵尸车”将被上缴财政部门统一销毁。“这个程序走下来,要把一辆无人认领的‘僵尸车’销毁,至少要半年。”

问题4

停车场地饱和

无处放“僵尸车”

被强制拖移的“僵尸车”停放在交警车场内,销毁无人认领的“僵尸车”至少要耗费半年时间走流程,这些“僵尸车”还是继续占着位置,只是所占位置从道路或小区,换成车场而已。

“目前,虽然厦门各区和交警支队都有车场,但车场内不只是放‘僵尸车’,还要放交警平时查扣的车辆、事故车等。据我了解,现在车场都处于饱和状态,甚至不够用,导致即使有‘僵尸车’出现,交警要拖的话,也会出现无处安放的尴尬局面。”该交警说,“那些无人认领的‘僵尸车’,长时间占着位置,直接导致车场的良性循环利用受阻。”

记者从思明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了解到,他们目前在和相关部门制定统一行动的方案时,有跟辖区交警沟通过,也碰到场地不够的“坎”,目前正在协调如何解决应对。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