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末的湖滨长途汽车站。
海西晨报讯(记者 雷妤 实习生 曾一鑫)一个车站,一代人的回忆。昨日,本报推出专题报道《别了,我的老车站》后,勾起许多人的怀旧之情。市民谢先生说,曾经,湖滨长途汽车站是进出厦门的第一站,历史地位不言而喻,然而这个地标式的建筑,也将随着时代发展退出历史舞台。
离闭站不到1个月,湖滨长途汽车站内依然井然有序:进站、候车、检票、乘车。记者看到,前台上摆放着一摞摞的通知,写着“湖滨长途汽车站搬迁公告”。这几天,遇到乘客询问,工作人员总会耐心解答。
昨日上午,市民陈晓拎着一堆行李前来坐车,得知湖滨长途汽车站停运的消息时,她有些惊讶。陈晓告诉记者,那是2009年,她独自乘坐4个小时的大巴,从家乡龙岩来到了厦门。对她而言,湖滨长途汽车站不仅是她到厦门的第一站,也是来厦生活的第一站。如今虽然动车开通,回家更方便了,但只要行李多,她仍旧选择乘坐客车回家。
7岁时,黄慧跟随父亲来厦门生活。当时父亲一手牵着她,一手拎着行李,踏进了湖滨长途汽车站,她的童年在那一刻有了关于湖滨长途汽车站的记忆。她告诉记者,虽然不舍,但并不觉得遗憾。“新的事物将会代替老的事物,湖滨长途汽车站完成了它的使命,它会在我们的记忆中永远保存。”
【故事】
“我回来看看老车站”
汪锦安工作:30年
“我回来看看老车站。”看着熟悉的车站,汪锦安感慨万千。初入这行时他还是满头青丝,而如今,他已经满头白发。
汪锦安是第一批入驻湖滨长途汽车站的员工。在他的印象中,湖滨长途汽车站投用之时,号称全省最大,占地约有1.6万平方米,现在汽车站旁的华医馆、豪泉公馆所在地,之前都是车站的一部分。不仅如此,当时庭院布置仿造苏州园林,有假山、小树林,还设有圆形的贵宾室,检票窗口18个。不过,那个贵宾室并没有真正使用过。
刚刚从美仁宫搬来时,湖滨长途汽车站每天有86班车,从20世纪的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湖滨长途汽车站的客流量并不多,处于缓慢增长的阶段。因此,湖滨长途汽车站经过了一次改造,候车厅变小了,检票窗口也改造缩减成9个。之后又经过多次门面改造,成了现在市民所看到的样子。
在汪锦安看来,车站迎来客流高峰在福厦高速通车后,客运客流量剧增。而他在湖滨长途汽车站工作了16年之后,又相继到了松柏长途汽车站、枋湖客运中心工作。
“这种感情说不清道不明”
林国平工作:34年
18岁参加工作,曾经做过车站派出所警察、车站站长,林国平如今是车站公司安保部经理。从在这片滩涂上倒上第一抔土,到现在湖滨长途汽车站面临着搬迁,林国平说,这28年来,他看着车站从乘客寥寥无几到一票难求,再到最后谢幕的过程。
“这种感情说不清道不明,说多了会伤感。”林国平说,他记得湖滨南路当时还是一片滩涂,背后就是筼筜湖,湖滨长途汽车站是这条路上最早一批建成的建筑,之后周围才相继建了楼房,道路愈发繁华。
2010年,林国平在湖滨长途汽车站当站长,前后那几年,客运发展已经进入了顶峰,一到节假日几乎一票难求,买票的队伍排到了大门之外,春运期间,日发送的客流能够达到2.4万人次,而现在最高也才8000人次。
林国平说,这是时代发展不能避免,但这20多年来,客运也有很大的发展。他还记得,20多年前乘坐长途客车时,需要提前一两天到车站买票,又得提前一两个小时到车站候车,再得坐10多个小时的客车到达目的地,十分辛苦。而现在随着高速的开通,客车也更加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