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思明区再夺省文明测评指数冠军 城市义工成文明时尚

东南网5月4日(福建日报厦门观察记者 邓豆豆)在刚刚结束的新一轮全省文明指数测评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中,厦门市思明区以总分第一的成绩再次摘得桂冠。此前,思明区已连续三届荣获“全省文明城区”荣誉。

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回顾思明区去年以来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向前跨出的每一步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标”,持续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努力成为“五大发展”示范区、推动幸福思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坚实的道德支撑。

“核心价值,精神罗盘。内涵丰富,意蕴深远。三个倡导,不同层面。二十四字,表达凝练……”现在在思明区,常常可以看见居民聚集在一起诵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千字文》。这个作品,并不是出自什么名家之手,而是普通百姓自己创作的。

创建文明城市,人是主体。为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化成为百姓日常的自觉行动,2015年5月,思明区面向全社会征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众文艺作品,仅仅三个月,就征集到作品200余件,评选出“表演类十佳作品”和“诗词书画类十佳作品”。

这场活动还别出心裁地引入“互联网+”,开通报名专题网站,通过网络展播精彩作品背后的故事,网络点击率超过百万人次,并且专门设立思明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曲艺库,持续开放展示交流。

“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的导入,更是调动起辖区群众的积极性,为文明城市的建设奉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风景如画的筼筜湖一直是厦门这座城市的“客厅”。2015年10月,思明区环筼筜湖周边的17个社区和筼筜湖管理中心签署共建协议,联合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加强日常文明督导,发动市民参与筼筜湖建设、保护及管理工作。振兴社区文明宣导员庄碧华赞道:“筼筜湖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以后会更认真地爱护家园,带动身边更多邻居、朋友一起加入。”

在创建文明城市中,思明区意识到,创建不只是获得一块金字招牌,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才是最终目的,而“善心善行365”就是这样一个载体。

2015年3月14日起,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和厦门南普陀寺联合发起“善心善行365”主题活动,以倡导公共文明准则为着力点,推行“垃圾不落地”等六类文明行为。在这场活动中,市民参与的热度让文明创建在思明区这片沃土上迅速升级、升温,市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也让这个城市越来越多的角落有了“责任归属”。

比如,鼓浪屿开展“垃圾不落地,琴岛更美丽”系列活动,通过新老岛民发声倡议、引进社会组织环保教学、发动义工联盟开展创意宣导等方式,激发新老鼓浪屿人爱岛热情;跑友爱岛族定期组织环保美丽跑以及爱岛行动,推动环保氛围的持续营造。

志愿服务是展现一座城市文明风尚的新标志。近年来,身穿红马甲的思明区城市义工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特有的风景线。

不方便出门的残疾人朋友想理发,腿脚不便的老人想出门看病,独居的女性病患需要女性义工帮忙上药……只要一个电话,城市义工第一时间出现。备受市民信赖的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也成为市民身边的民生“110”,“义工之家”经常接到来自市民的求助电话,义工也尽可能提供相关公共服务资源,为百姓提供更加全方位的服务。

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还成立了“义工之家”,实现“自我组织化构建”模式的发展,同时逐步开展“对外孵化”工作,为更多公益组织在活动开展以及组织制度完善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如今,“义工之家”正在成为公益组织交流、孵化的中心。

思明城市义工的爱心善举也得到了全国范围的认可。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荣获全省最美志愿服务组织、第三届“中国社会创新奖”、全国首届“敬老志愿服务模范单位”等荣誉称号,并作为福建省唯一受邀志愿者组织参加首届中国志愿服务论坛,为厦门全面创建“全国志愿服务模范城”贡献了力量。

文明城市创建既要润物无声,也要未雨绸缪。为此,近年来思明区充分挖掘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力量,通过政府引导、社会组织、企业共同参与,购买社会服务等形式,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开辟了一块又一块优质土壤。

思明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就是其中名气不小的一个。这里如同未成年人、老师、家长的心灵加油站,一旦遇到烦恼、困惑,它总能给出良方。经典诵读是思明区在市民特别是未成年人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传统品牌。从2009年开始,思明区每年举办“我们的节日”经典诵读大赛,聚合了一大批经典诵读爱好者,去年开始,思明区借助“互联网+”的辐射力,打造“揣在口袋里”的经典诵读网络平台,营造全民诵读文明新风,市民们只要动一动手指,就可将诵读作品上传分享给大家。

文明环境折射出文明的高度。如果说经济社会发展犹如一棵参天大树,文明环境是滋养苗木成长的那片沃土,那么,持续创建则是日常的辛勤耕耘。而今的思明区,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树荫庇下,百姓共享文明创建的果实,过着平安、幸福、文明的生活。


责任编辑:卢超颖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