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民情 > 正文

厦门一学校门口小卖部售卖电子烟 受学生青睐

2016-04-26 11:27:04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当看到还在读小学的孩子,在吞云吐雾时,身为家长的你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又该怎么办?

近日,山东媒体报道了小学周边小卖部卖电子烟,受到学生青睐,纷纷效仿成年人抽烟的事件,让不少家长感到气愤。

而在厦门,也有这样的现象。有市民反映,在厦门也有小学周边的小卖部,在卖电子烟,学生可以轻松买到,甚至连小学女生都抽起来了。

无独有偶

厦门也有小学生抽电子烟

东南网4月2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林泓/文梁 张磊/图)市民吴先生向导报记者反映,自己在读小学五年级的女儿,身边就有好几个女同学常常抽电子烟。“听女儿说,这几个女同学经常在课间的时候偷偷抽电子烟,在学校对面的小卖部里就能买到。”吴先生说,这样的情况让自己为女儿担心,经常教育她千万不要跟风。

无独有偶,市民徐女士告诉导报记者,自己曾经发现过读六年级的儿子在抽电子烟。“当时以为儿子学会了抽烟,一问才知道是电子烟。”徐女士说,儿子的电子烟也是在学校外面小卖部买的,面对自己的指责他甚至还不以为然地说:“这又不是真正的烟,只是觉得酷酷的。”

实际情况如何?导报记者日前分别来到吴先生和徐女士孩子所在的学校外小卖部,但并没有发现所谓的电子烟。不过,从一些刚放学的学生处导报记者了解到,平时确实有小卖部在卖电子烟,对于电子烟学生们也不陌生。“我也有看过,从一头拨开后就会冒烟,不过可能是最近媒体报道后比较隐蔽,而且见你是成年人就不卖给你。”学生家长张女士说。徐女士认为,抽电子烟有可能让孩子养成恶习,“一旦他长大到了初中高中,指不定就买真的香烟抽了”。

也有不少家长担心,如果孩子身边同学抽电子烟,他们会觉得很酷进而跟风,那影响就太大了。

家长咋办

既要制止也要保护好奇心

电子烟里的液体中含有兴奋剂和香精,都不利于青少年身体健康发育。世卫组织2014年8月就表示各国政府应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而且有研究数据表明,44%尝试过电子香烟的非吸烟青少年表示,他们打算在第二年尝试吸传统香烟。

这些,都证实了家长们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是,万一你的孩子抽上了电子烟,该怎么办?

厦门市公园小学副校长庄少芸认为,这折射出孩子想要长大的一种心理,“之所以孩子会抽电子烟,都是模仿大人的做法,他们会觉得自己很酷,已经长大了”。

庄少芸说,会出现这种现象的,基本上都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或者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因为这一阶段的孩子其实很矛盾,他们需要成长,因而希望模仿大人让大家认可,但这个时期的他们在辨别是非的能力上仍然是小孩。“孩子出现类似情况,家长们一定不能硬性教育,而是要正确地引导。”庄少芸说,高年级学生已经很聪明了,讲道理都会懂,但也有个性,如果强制要求反而会适得其反。“家长可以循序渐进地向孩子讲道理,让他们明白抽电子烟并不是一件光荣的事,帮助孩子走好青春过渡期。”

此外,孩子抽电子烟也是出于好奇。“成长的过程中,不一定做的每件事都是对的。”从事教育工作的江丽爱说,孩子抽电子烟也是出于好奇,家长一定要耐心引导而不是粗暴地制止,“毕竟,孩子虽然做错了,但也要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

观点

切莫因小利而失道义

学校外的小卖部卖电子烟,孩子能够轻易地买到电子烟,这也是不少家长、市民担忧的问题。

张女士说,如果没有人销售这种东西,孩子哪有渠道获得,这样的现象也就不存在了。

庄少芸则说,其实让她担忧的不仅是电子烟,一些学校外小卖部卖的“三无”零食、文具、玩具等,都会对孩子带来危害。

比如曾经有媒体曝光过,厦门不少学校外卖会放出刺激性气味的“臭屁炸弹”,爆炸力猛烈的“手雷”等,这些玩具均是价格低廉,但没有生产日期、质量合格证及生产厂家,甚至连使用说明都没有的“三无产品”。

“比如辣条,很多都是三无产品,但是小卖部却很爱卖,因为孩子爱吃。”徐女士说,最怕孩子乱吃东西,影响健康。

对此,有教育专家建议,在执法部门加强监管、执法力度的同时,学校平时可以加强和周边商家的互动,让商家关注到孩子的健康问题,而不是为了利益却伤害学生,失去应有的道义。

此外,学校应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可以通过开班队课、讨论课或者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孩子对类似电子烟,三无零食、玩具等这些商品的危害有更加直观深刻的了解。”庄少芸说,在平时就要经常注意教育孩子不进小店,教会孩子怎样辨别产品是否合格、零食是否卫生,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