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厦门各行业的爱书人:51岁收废品阿姨 旧书看完才肯卖

2016-04-23 17:07:24林珊 张婧玮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文洁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厦门晚报讯(记者 林珊 张婧玮 龚小莞)

34岁理发师

只买纸质书爱啃大部头坚信阅读像“长进骨骼的营养”

前两天,市民蔡先生在新莲花新龙山小区附近的理发店里发现了一个“秘密”:理发师正在看《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蔡先生大为惊讶,在朋友圈感叹:谁说理发店只有《读者》?人家看的是以色列70后新锐历史学家的名著,荣登全球多个图书排行榜!

看这本书的理发师,其实是这家理发店的老板谢松艺。“那本书是因为杂志推荐才买的,其实我也不是全都能看懂。”他说,“不过作者确实想用你能听得懂的语言,去讲那些原本专业又枯燥的历史。”

谢松艺说,之前他曾看过《浮士德》《茶花女》《堂吉诃德》等名著,因为只有初中毕业,无法读出名著中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手法,但他坚信读书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是慢慢积累的过程。“看过的书,就像我们吃过的肉、喝过的汤,有些营养是长进了骨骼的。”他说。

多年的阅读积累,让谢松艺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他很少用手机阅读,坚持买纸质书,“电子产品尤其是手机,都是碎片化的阅读。”他说,不想被电子产品“绑架”,所以坐长途车也会先买一本杂志带上。

对店里的员工,他也要求她们多看书。那本《人类简史》上有几页贴着便利贴,上面是员工查书中英文单词时记录的释义。“我离开学校以后都不怎么看书了,也只有跟着老板在店里才看书。”一名店员不好意思地笑着说。

谢松艺说,是阅读改变了自己。他还写得一手好字,有时候会突发奇想写上几个大字贴在店门上。

不满5岁小朋友

一年阅读图书2000多册,她懂的常识有些妈妈都不知

不满5岁的陈花,是市图书馆少儿阅览区的常客。为了满足她阅读的需求,一家人办了三张押金1000元的借阅证。去年她借阅图书952册(不含续借),而实际上她看的书还包括用爸爸、妈妈的借阅证借阅的书,一共2203册(不含续借)。

陈花3岁就认识2000多个汉字,她借书的区域已“升级”至小学生借阅区,现在正在阅读的是《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

陈花的妈妈艾女士说,陈花出生三个月左右她就开始给女儿讲故事,一岁多开始通过游戏的方式教她认字。如今虽然陈花已经到了上幼儿园中班的年龄,但还没去上学,原因就是她太痴迷于看书了。

“她特别喜欢图书馆,觉得比幼儿园好玩多了,不肯去幼儿园。”艾女士说,她和丈夫决定尊重孩子的意见,同意她先不去幼儿园。平时每周都会带她去图书馆借一大堆书,即使出门旅游也会随身带几本书。有特别喜欢的书,她还会让妈妈买回来收藏。

艾女士是全职妈妈,她在家里自己备课,教女儿学英语、数学等。她说,打算今天下半年送女儿到幼儿园上大班,让女儿接触更多小朋友,完成幼小衔接。

“她看过很多书,懂得不少知识,有些生活中的常识连我都答不上来。”艾女士说,有一次女儿去学舞蹈的时候,同班有个小女孩流鼻血,老师让小女孩把头仰起 来,陈花马上纠正说,流鼻血不能仰头,要低下头。后来艾女士查了书,发现女儿说的是对的,仰头反而会使鼻腔内已经流出的血液因姿势及重力的关系向后流到咽 喉部。

51岁收废品阿姨

收购的旧书看完再卖,丈夫眼睛不好就读给他听

51岁的王宗英,每天一早都会骑着三轮车,从火车站附近的出租屋到鹭江道国贸金海岸小区门口“上班”;下午5点多“下班”时,她的三轮车上会堆满易拉罐、塑料、废纸等,其中也有她收购来的旧书。

等着人们招呼她去收废品的空当,她就拿一本书坐着看。附近小区的居民都认得她,一说起她就会说:“小区门口那个收废品的阿姨最爱看书啦。”

王宗英是安徽人,2008年来厦门打工。她和丈夫买了两辆三轮车回收废品,丈夫负责“跑业务”,骑着车满城跑,而她则守着鹭江道金海岸这个“据点”。当时小区很多人装修,生意不错,慢慢地她也积累了不少老客户。

平时不忙时,她就坐在三轮车上或马路牙子上,翻翻报纸、看看杂志。只念到初中的王宗英说,书太贵了买不起,收购的旧书先运回家看。有的居民一次会卖十几本杂志,她都捡回家看。她最喜欢的是《意林》和《故事会》。

回收的旧书看完后,她才会送到废品回收站去卖。每天出门前,她都要在装水的袋子里塞两本杂志。丈夫眼睛不好看不了书,她就读给他听。

老顾客都知道王宗英爱看书,会特意把家里的旧杂志攒起来卖给她。

60后宿管“老师”

为子女买书从不吝啬 孩子都在世界名校就读

厦门二中高中部女生宿舍楼有3名宿舍管理员,爱看书是出了名的。不仅看书,她们还一起讨论、写读后感,并把看到的好文章贴在宿舍前的报刊栏里和学生共享。虽然只有高中文凭,但学生们都叫她们“老师”。

三名宿管阿姨中,60后的美珍是年龄最大的。而最让家长们惊讶的,是她培养的孩子都上了世界名牌大学,其中女儿已经从哈佛大学研究生毕业,儿子正在斯坦福大学读博。而本科他们一个上清华,一个上北大。因此,有不少家长趁接送孩子的机会,找美珍取经。

美珍说,阅读给她带来很多乐趣。她说,小时候成绩很好,但因为家庭原因未能继续接受教育。小时候她很爱看书,但买不起,只能到处借。年轻时走到哪里都要随身携带一本书,生怕还没看完就得还回去。子女上学后,她在买书方面从不吝啬,家里的书房和卧室都摆满了书。

不过,她也提醒家长和学生,阅读是细水长流的事,不宜操之过急,更应以平常心对待学习和考试。

46岁公交司机

自称接地气的文青 爱读爱写爱泡图书馆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飞。”907路司机唐承功说,最近在教女儿读这首诗。“我讲诗喜欢把它情境化,讲成一个小故事。”他 说,讲故事的技能源于他酷爱哲理故事的阅读以及长期的写作积累。“我从小爱看书,也算是一枚文艺青年,不过我是接地气的文艺青年。”他笑着说。

唐承功是安徽人,高中毕业后独自到厦门。住在杏林的他要到岛内上班,上下班坐车的这段时间,就是他阅读的时间。周末,他则到杏林工人文化宫(现厦门市工人文化宫杏林宫)看书、“充电”。

“阅读的过程是理性思考的过程。”他说,学生时代他最爱的是语文课,而培养他阅读习惯的则是当语文老师的哥哥。

唐承功说,除了通过阅读走进作者内心,他还喜欢用文字分享自己的感受。“有些话我说不出来,但是我愿意写。”唐承功从初中开始写日记,记录生活琐事和奇思妙想。

泡了多年图书馆,他终于找到了“组织”——图书馆文学沙龙。在一次征文比赛中,他写的《特区阿嬷》获得了二等奖,并在《杏林文艺》上发表了,从那以后他就有意识地向一些报刊杂志投稿。

有感于公交司机与乘客之间的相互不理解,他写了不少文章,也写过身边同事的故事,有的文章发表在《厦门日报》城市副刊。“我希望别人读了我的文章,能够对我和我从事的行业有所了解,能消除一些误解。”他说,被别人阅读也是一种沟通方式。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