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社会 > 正文

鼓浪屿安献楼纪念一对美国夫妇 讲述勤工办学传奇

2016-04-22 09:11   来源:厦门网  责任编辑:邹玒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安献楼。(图/鼓浪屿申遗办提供)

1912年,竣工后的美华中学。

安礼逊夫妇

厦门日报讯(记者 邬秀君 黄晓波)人们习惯把鼓浪屿西南部浪荡山东侧一片临海的地方称为“美华”,然而一百多年前,由于清政府实行海禁时曾在这里设了五个禁止人们下海的大石牌,人们习惯称这里为“五个牌”。之所以易名,是因为有一对牧师夫妇,在那片地方苦心经营着一所叫“美华”的学校。在风雨动荡的上世纪前五十年,美华学校以其独特的办学理念,影响着鼓浪屿人的生活,渐渐地,“美华”取代了“五个牌”,成为鼓浪屿上一个独特的地名。

这对牧师夫妇人称安礼逊夫妇,来自美国基督教安息日会。1906年3月,肩负着传教和办学任务来到鼓浪屿的安礼逊牧师夫妇不满足于安息日会在泉州路所办的“育粹小学”规模之小,盘算着扩大办学,终于在1910年购得黄氏族人在“五个牌”的数万平方米地,一次对教育的全新实践由此展开。为创办美华学校,安礼逊夫妇付出了倾其家产的代价,而回报则是,一次乌托邦式的教育经营与管理的成功范式,以及伴随“美华”写入鼓浪屿历史的传奇。

位于今鸡山路18号的安献楼(Anxian Hall),曾经是美华学校女生部的教学楼,也是为纪念安礼逊的功绩而修建的。作为曾经见证美华历史的建筑,我们将随着它回味美华学校的传奇往事。

独特教育模式

学生可以勤工俭学抵学费

耗尽积蓄,变卖家产,求助亲友,安礼逊夫妇终于筹齐建校舍的资金,在1912年的时候建成了新校舍。一边建新校的同时,安礼逊一边将更名为“美华小学”的育粹小学及教会会堂迁入新址,新的“美华中学”也随之开办,美华学校真正成型了。

对那个年代的普通人家而言,上学是奢侈的。须知,当时岛上走精英路线的毓德女校、怀仁女校和其他教会学校都是寄宿制,孩子上学、住宿和吃饭都要交钱,一年下来要交十几块到二十块不等的大洋,而普通老百姓一个月也就三、五块的收入,负担学费甚为吃力。

而美华学校的出现,给了很多普通人家孩子上学的希望,因为,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实践勤工俭学的学校,在美华上学,孩子们可以用校内劳动的收入来支付生活费和学杂费,他们不但能学到文化知识,还能习得很多以后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美华,除了学习圣经课和一些基础的文化课程,课程之外的时间,学生们便进行劳动。当时的美华学校有大片的土地,安礼逊在这片地上开设农场和牛奶场,每天下午课后和星期日,学生们都在这里劳动,星期六则是安息日会做礼拜的时间。对于男孩子来说,每天早上起来,他们的工作便是去给订户送牛奶,送完牛奶再回来上学。从美国进口的、上面印着“美华农场”标记的牛奶瓶,便经由美华学生之手送到鼓浪屿富裕人士的家中。

美华是在1935年才正式招收第一批女生,和男孩子勤工俭学的方式不同,女孩子一般都是做些手工艺品,如刺绣、鞋垫、红肚兜、香包、手绢和围巾等等,有时候也会在一些材质较好的布上绣上花,这些手工艺品一般都会被教会拿去做慈善义卖,收入则算作学费用于学校运转。由于美华的学生既学习了文化知识,又有勤工俭学的机会,刚进社会时,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一般都远远高于其他学校的学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