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白鹭志愿联盟的志愿者认真讲解 游客们听得入神
海西晨报讯(记者 雷妤)从对不文明说“不”,到发现文明之美,厦门白鹭志愿联盟转型了。今后,在美丽的鼓浪屿上,这群“最文艺”的志愿者将化身为文明使者,带领市民游客探寻鼓浪屿人文之美,助力鼓浪屿申遗。
昨日上午,在志愿者的带领下,首批15名海西晨报读者登上了鼓浪屿,他们与厦航的空姐、空少、飞行员一起感受鼓浪屿历史悠久的侨乡文化。
空姐变身导游成风景线
“好美,他们都是志愿者吗?”上午9点多,钢琴码头一抹蓝色身影引起众人关注,志愿者们身着厦航空姐服装,手中拿着文明宣导牌。在探寻鼓浪屿侨乡文化的路上,空姐们踩着高跟鞋,手举着宣导牌,绕着鼓浪屿走了将近一圈。绰约的身姿与鼓浪屿的文艺情怀相辅相成,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游客们纷纷拿出手机,上前合影拍照。
从黄荣远堂到海天堂构、黄家花园,再到黄赐敏别墅、八卦楼,在这几个具有侨乡文明代表的建筑前,志愿者们亲自为读者讲解背后的故事。志愿者不仅有空姐,还有飞行学员、机务、客运营销员、地服等。
“每个建筑背后都有着华侨‘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的抱负。我们选择侨乡这个主题,是想让更多市民了解到鼓浪屿侨乡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厦门白鹭志愿联盟厦航相关负责人说,这是他们结合鼓浪屿申遗要素,提炼出的一条文化探寻之路。
听完后更了解琴岛文化
这群“游客”有厦门本地人,也有来厦生活十多年的新厦门人,他们都是海西晨报的忠实读者,跟着志愿者的脚步,他们沉下心来,认真地听讲解。
洪锡龙是老厦门人,今年61岁,在大同路长大。童年时,他经常来到鼓浪屿。在他印象中,那时的鼓浪屿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到处堆积着石块。而现在鼓浪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美了。他此次来,还带来自己设计的鼓浪屿书签,并送给志愿者。
“虽然来鼓浪屿好几次,但从来没有认真了解过历史。”叶雪霞也是厦门本地人,她告诉记者,这次来的意义不同,她不仅是“游客”,也是一名志愿者。
与叶雪霞相同,今年72岁的黄永祥也是一名老厦门人。他的家族曾经是鼓浪屿上的大户人家,抗日战争时期,黄永祥的父亲和叔公就住在鼓浪屿上。“虽然我住得离鼓浪屿不远,但我很少来这里,也几乎不了解鼓浪屿的文化,这次是我第一次听讲解。”
吴建新一家人一大早从海沧赶来,从1975年第一次登上鼓浪屿至今,这已经是吴建新第八次登上鼓浪屿。63岁的吴建新说,他的父母是厦门人,年轻时去到新疆,他在新疆生活了60年。现在他返回父母的老家定居,也想看看父母曾经生活的环境。
志愿者提前踩点演练
讲解过程中,志愿者们引经据典,还时时与读者互动。可以看出,为了这一场讲解,他们做了精心的准备。
志愿者小戴说,为了呈现更好的效果,志愿者们提前一天就来到鼓浪屿,把游览的路线走了一遍。
“我以为鼓浪屿的特色就是小资,没想到还有那么多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李聪来自河北,是厦航的地服,在成为志愿者之前,他对鼓浪屿文化并不了解。李聪说,想让读者听懂他的讲解,他自己就得先消化,再精炼,为此他还特地请教了导游讲解技巧。“从前我也是一名游客,但现在我成了志愿者,比当游客体会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