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讯(记者 陈冬)看黄佩钦的书法作品是一种享受——没有多余的修饰,却很有风采,一笔一划,洒脱从容,静若青山,动如波澜。谦逊,儒雅,温和,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退休前长期从事公务工作,养成了他严谨的性格,业余时间专注于写字,又练就了他平和的心态。
数十年来,黄佩钦临池泼墨,笔耕不辍,形成自己的笔墨特色。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是他的愿望。在厦门知青文化活动组委会、厦门知青书画沙龙和思明区图书馆的支持下,本周二,他终于如愿以偿。他把这场首展比作第一个“孩子”,从“怀胎”到“出生”,自己仿佛再次经历了当“父亲”的忐忑与喜悦。
谦卑办展 希望从中找到差距
此次展出的82幅作品,是黄佩钦从2008年以来所临习、创作的书法作品中筛选出来的,包括楷书、行书、隶书、篆书等多种字体。此外还有四幅国画,是他妻子创作的。
展厅入口处的一幅十米手卷《醉翁亭记》,是黄佩钦在去年正月初二写下的。“那天从上午8点就钻进书房写字,一直写到晚上10点多,写完后,心情舒畅。”黄佩钦说,如今自己对书法已达到痴迷的状态,全心全意,不知疲倦。
对于第一次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黄佩钦的想法很简单,他希望可以获得各界书法高手的点评和指导,找出差距,同时向大众传递重视传统文化传承的信息。
痴迷书法 临摹名家吸取养分
黄佩钦并非科班出身,也没有系统学习,只凭借对传统文化的痴迷,走上书法这条道路。俗话说,“一字一笔从古帖中来,否则无本。”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的书法,他都曾细细临摹过,在临摹历代书法大家的同时,博采众长,吸取养分。
回头看自己学习书法之路,他用三个词总结过程——“入‘布’三分”、“集腋成裘”、“天道酬勤”。他在厦港民办小学读书的时候,语文老师许丽嵋写得一手好字,他打心眼里喜欢,于是常常模仿。小学同学谢坤礼说,当时家里穷,黄佩钦就用手指头在左手掌、书桌上比划,更多的时候则是在衣服上划,虽然后来买得起笔和纸了,但这个习惯一直保持着。
上了中学,黄佩钦几乎包揽了学校的黑板报、写标语等工作。毕业后,无论是在厦港公社(现厦港街道办事处),还是上山下乡到农村、回城到工厂,他依旧承担了抄抄写写的任务。后来,他考取了公务员,虽然忙碌,依旧没有放弃学习书法,出国公务闲暇时,也把自己“关”在酒店里写字。他说,夜深人静展卷铺纸、一任书写,沉浸在文字架构的意境,是自己放松的方式,也是修身养性的一剂良方。
坚持学习 从学生变成老师
三年前,黄佩钦退休了,几乎把时间都用在书法学习上。他不仅跟随厦大退休教授张之江学习,还到老年大学听课,书法水平又迈进了一步。
他热心公益事业,退休前就利用业余时间,在社区义务教孩子们学习书法。现在,他从老年大学的学生变成了老师,每周教两个班——行书班和楷书班,在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还有两个班,学生都是孩子。四个班的学生,年龄跨度从8岁到80岁。
“写字并非要成名成家,更多的是写心和修身。”黄佩钦说,快节奏的社会,电脑取代了笔和纸,许多年轻人失去了写字的兴趣。所以,他想通过自己的力量,让更多人接受传统书法教育。
【名片】
黄佩钦,生于1953年,大学文化,现为福建省书协会员、市书协会员、市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多年来致力临习欧、颜、柳、赵的楷书、行书,临习隶书、草书、篆书等古代字帖。书法作品参加省、市书协举办的各种书画作品展览,曾多次获奖、入展等。
●展览地点:
思明区图书馆
●展览时间:
4月12日至25日
8:30-20:00
(周五下午闭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