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口美丽乡村艺术团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义演。(郭妮妮 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 陈冬 通讯员 刘平)建成一个“家”,幸福一群人。2014年11月,在市文联的指导下和集美区委宣传部、区文联的推动下,全市首个镇街基层文联组织落户灌口(以下简称“灌口文联”),她的成立,为厦门文联基层组织建设迈出了探索性的一步。一年多来,灌口文联为农村文艺工作的开展“栽下文艺的种子”,让最基层的文艺爱好者“有家可归”,有展示才艺的舞台、传播文化的平台,在灌口催生出一朵“文化之花”,为推进“人文集美”建设增添了一抹亮色。
【名片】
人文荟萃的灌口
灌口自商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居住,唐688年建立政权,元代的深青驿站被称为“闽南丝绸之路”,为整个闽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同安县府在灌口开设凤山书院,这是同安县最早的书院之一。后来该书院成为辛亥革命的闽南同盟军的基地,凤山书院与凤山祖庙也成为灌口重要的名胜古迹。
灌口历史文化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人文荟萃,历史上孕育了三十多位进士、举人。至清末民初,灌口已形成了“烟火千家,颇为富庶”的“八闽重镇”繁荣景象。
【记者手记】
文联“穿线”“珍珠”发光
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乡土文艺人才就像星星之火,可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民参加文艺活动。
如果把镇村文艺人才比喻成散落在农村大地上的一颗颗珍珠,那么,灌口文联就是一根线,要把这些珍珠串成绚丽多姿的珍珠项链,让这串文艺珍珠闪闪发光。
昨日,周六,是灌口镇美丽乡村艺术团固定排练的日子。家住黄庄社区的叶大爷,来到位于灌口风景湖畔的凤山书院,准备和伙伴们练练嗓。
美丽乡村艺术团,是因为灌口文联的成立,才跟着组建起来,团员有40多人,平均年龄55岁左右。去年9月5日,艺术团首次登台亮相,主题是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所有节目由艺术团“包揽”,有弦乐合奏、男女生对唱、女生小组唱、舞蹈、小品等,所有演员义务演出。
叶大爷说,是镇文联,让他们这些爱好唱歌的老家伙们找到了家的感觉。“有家可归”,并不只是叶大爷一个人的感慨,而是生活在灌口的乡土文艺人才和文艺爱好者期盼多时的愿望。灌口文联成立一年多,广“种”文化,社区(村)的文艺活动搞得更加火热,挖掘了一批乡土文艺能人和爱好者,在推进“人文集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灌口文联成立一周年,书法家现场挥毫泼墨。(刘平 摄)
关键词:
“种文化” 让群众成为文化生活主角
灌口,作为“八闽重镇”,文化有着深厚的基础,人才辈出。答嘴鼓、闽南童玩、布袋木偶等特色文化备受瞩目,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推进,文艺活动也日益活跃。“正是由于灌口镇具备较成熟的条件,集美区委宣传部、区文联把成立灌口文联纳入议事日程。文艺队伍的不断壮大,需要一个能统率全镇文艺社团、指导文艺创作、推动文艺事业再上新台阶的镇级人民团体出现。”灌口文联高东升坦言。
在这样的呼声中,灌口文联应运而生。成立当年,集美区提出“人文集美”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文艺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所以,灌口文联成立“恰逢其时”。
高东升说,如今的群众已不满足于只做观众、欣赏者,更多的群众希望做参与者、表演者。所以,灌口文联有意识地“种文化”,把群众变成文化生活的主角。现在,灌口文联已吸纳会员50多名,涵盖书法、绘画、摄影、曲艺、戏剧、音乐等各门类骨干人才及爱好者。他们来自基层,来自不同行业,用百姓语言“讲”百姓故事,开展了丰富的文体活动。
灌口文艺工作者摄影展现场。(刘平 摄)
关键词:
草根文艺 充分挖掘群众文化资源
栽下文化种子后,需要土地,才能生根。灌口文联充分挖掘区域内的文化资源,如今,全镇有近80支舞蹈队,每天在各个社区、村小组起舞;在田头村鹰坑谷民俗文化园,每周六、日固定都会有民俗文艺演出。
种子“栽”下去,还要精心培育,才能开枝散叶。“文联的工作要有存在感,一定要做几件像样的事情。”高东升说,灌口文联作为“后勤保障”,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积极引导下属队伍开展活动,把优秀作品向“上级”推荐,参加各类展览、调演,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艺成果送到千家万户,吸引广大群众将更多的精力与视线转移到健康娱乐上来。
正如国家级非遗项目答嘴鼓传承人陈清平在灌口文联成立大会上所说的:“我们属于草根文艺,以前是被人看不起的,有了作品也没处发表、演出。现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视,对文化工作大力支持,有了镇文联这个大家庭,会员们不仅在这里得到熏陶、培植,还可以有机会‘走出去’,逐步成长。”
在灌口文联的悉心“栽种”下,灌口正在绽放更加浓郁的文化花香。广场舞逐渐撕掉“大妈”标签,不再只是“会跳跳好看,不会跳跳出汗”,而是有年轻人加入,编排精致、舞姿优美。在去年由金门县政府主办的2015年第二届海峡两岸广场舞交流大赛上,受邀的李林村舞蹈队拿到了第三名的成绩。
与此同时,闽南传统文化的营养正在灌口得到汲取和传承,社会风气和道德水平也得到提高。
【荣誉】
回望去年,灌口文联成立一年多以来,硕果累累。
●去年4月,集美区戏剧曲艺创作调演,灌口镇选调参赛的苏玉枝、陈端娥答嘴鼓《大狗抓墙小狗看样》荣获优秀创作奖和表演二等奖,黄月娇木偶戏《唐国舅游集美》荣获表演二等奖,其中,优秀创作奖被选送参加厦门市戏剧曲艺调演和第六届群众文化艺术节;
●去年“五一”期间,灌口文联组织书法爱好者创作优秀作品10余幅参加集美区老年书画作品联展;
●去年5月底,厦门市政协组织的“成立60周年光辉历程图片书画影展”,灌口文联书法爱好者陈学霖作品入选作品展并被市政协收藏;
●去年6月中旬,集美区委宣传部、区法治办联合举办了“2015年法治文艺作品廉政展”,李轶胜的“明德崇法”书法作品荣获二等奖,并参加福建省法治文艺作品评选;
●去年8月,集美区“美丽厦门·人文集美‘人文新风进村居’”美术书画摄影展,灌口镇书法、美术、摄影爱好者创作参赛作品20多幅,其中,林来福荣获书法作品一等奖,林逸翰荣获书法作品二等奖,陈锦伟、陈学霖、高明团荣获书法作品三等奖,林龙涛荣获美术作品三等奖,高明团荣获摄影作品三等奖。
●去年9月,灌口美丽乡村艺术团自发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音乐会”,节目丰富多彩,受到群众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