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厦门是地方创新的蓝本 人物名片 胡鞍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专家。 本报记者 蓝碧霞 今年,胡鞍钢教授一次又一次来厦门。原因是,他“发现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地方创新蓝本”,希望通过调研报告的方式,将厦门的创新变成全国创新。 最大的贡献是理念创新 “我觉得《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对全国最大的贡献是理念创新。”胡鞍钢说,厦门市委市政府根据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了城市规划的最新构想,并很快通过规划进行实践,党中央在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厦门又让我们看到了战略规划的升级版。这个过程,首先就是观念的创新。 他说,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的阶段,我们一直面临着城镇化如何画好最新最美的蓝图。这张蓝图其实全国各地都在探索,但是真正能够落地、实践、创新的少有。他高度赞赏厦门通过民主化和专业化形成共识的决策机制。他表示,自己在向外国人介绍时,经常以厦门为例子。他认为,因为有“共识”为前提,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方法才得以实践。 最大创新是纳入“人的发展”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2.0版本,给胡鞍钢带来了又一个惊喜——把人的发展纳入了战略规划。 “不断地实践,不断地突破自我,不断地创新理念,规划本身不断地升级,最终不断地优化城市发展。”他以五个“不断”总结厦门的持续创新过程。 “我还没有看到一个像厦门这样几百万人口的城市,把人的发展作为战略提出来。”他说,党的十八大报告进行修改的时候,加了一个关键词,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此五中全会和国家“十三五”规划就凸显了这几个字。“我们都不断地在问我们的发展是为了什么,很显然是为了人。”他说,厦门的升级版战略规划,最大的亮点和创新之处,是与中央提出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 建议写入“健康城市” 胡鞍钢关注到,到2015年,厦门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0.17岁,到2021年,将进一步提高到82岁。“这个数据非常有意义。”他指出,80岁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极高人类发展平均水平,达到82岁,也就是相当于目前日本、北欧这些生活质量比较高的国家水平。 “HDI(人类发展指数)其实比人均GDP更有意义,这是国际上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通行做法。”他透露,《健康中国计划2030纲要》正在制定,建议厦门在城市定位上,将健康城市、健康厦门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写进去。 |
相关阅读:
- [ 04-08]专家再次聚首"海上花园" 谱写美丽厦门建设新篇章
- [ 04-07]回顾“美丽厦门”成效 以战略规划为引领深入转型
- [ 04-06]获总理点赞并要求推广 "一照一码"从厦门走向全国
- [ 04-06]厦门推进“多规合一”改革 释放活力促发展
- [ 04-01]“美丽厦门”将亮相中国美术馆 汇报厦门建设成果
- [ 08-10]“厦门新24景”公众投票结束 进入媒体团投票阶段
- [ 05-20]“美丽厦门新20景”请您来推荐 市民游客齐投票
- [ 05-18]“美丽厦门共同缔造 文明旅游一‘鹭’同行”活动在鼓浪屿举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