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时政 > 正文

集美区加快“产城学人”融合 建设美丽厦门示范区

2016-04-08 10:03:21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真金白银鼓励

加速转型升级企业创新

去年,全市首个机器人及数控技术应用研发平台在集美成立,这个有指标意义的研发平台由思尔特和卫浴行业大佬路达、机器人领军企业ABB公司一起组建,首先在卫浴五金的抛光、打磨环节进行“机器换工”试水,促进精益生产。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主战场。当前,集美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变的关键节点,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政府共同面临的课题。面对转型发展的新常态,集美区提出以“智能制造、品牌培育、质量提升”为核心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快工业制造模式向服务化、智能化转变,不断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创新”元素。

去年,为引导和推动企业提升自动化水平,集美区出台“机器换工”补助政策:对于获得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机器换工”专项补助的集美区企业,企业采购工业机器人整机或成套设备的,区政府按10%给予配套补助,且补助资金上不封顶。

为帮助辖区企业更好地实现转型升级、增强竞争力,集美区频频出招,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就是由政府牵线出资,引进来自台湾的“顾问”——中国生产力中心(台湾),借助台湾产业转型的成功经验,协助企业找出问题、寻找方向,并进行“一对一”的诊断、辅导。

这项工作从2012年开始,已让不少企业尝到甜头。生产力中心辅导团队深入到辖区企业,协助企业从营运方式到产品、品牌、文化进行转型。截至目前,已有建霖工业、谊瑞货架等14家企业完成全面“诊断”,新凯复材、立林科技等15家企业进入深度辅导,经过辅导诊断的企业,无论是管理水平还是产能输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为了鼓励创新,集美不断完善、改进政策,拿出“真金白银”奖励企业发展品牌、参与标准制定、实施“机器换工”,强化软件信息等高新企业招商等。有很多奖励措施的力度堪称省内、全市最大,比如对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给予150万元奖励,对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单项资助,分别创下了全市、全省的最高奖励记录。今年,集美区还将继续加大惠企力度、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并且将有针对性地服务企业,实行“一企一策”。

发动不同群体

为共同缔造“献力献智”

共同缔造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转型探索,需要各方力量积极协作、共同参与。在集美,高校多、企业多、“新厦门人”多,如何调动不同群体,特别是高校师生、青年人的力量和积极性,成为集美区推动“共同缔造”的一个重点。

在“共同缔造”中集美区充分调动辖区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创客团队等群体参与“共同缔造”的积极性,发挥人文集美的独特优势,真正实现多元主体“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

几个月前,因为一套厨余垃圾分类系统,集美区海凤社区的居民登上了央视新闻。在侨英街道海凤社区泉水湾小区,每个住户都能免费领到一个专门“吃厨余垃圾”的环保垃圾桶,有了这个“神器”,家里的厨余垃圾经收集、处理后不仅可作为肥料,帮助社区减少垃圾量、变废为宝,居民还可以因此获得积分、兑换奖品。而从垃圾投放到积分扫描、奖品兑换等一系列“复杂”过程,通过一个手机App即可以轻松实现。

而这套系统的开发者,正是海凤社区的“邻居”——来自华侨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师生,这个打破高校、社区“围墙”的共同缔造生动实践,成为集美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鲜活样本。

在集美,青年群体已逐渐成为社区、尤其是新建小区“共同缔造”的重要力量。随着新城建设的推进,集美的新楼盘越来越多,在这些新社区中,不少关心公共事务的年轻人热心参与公共事务,积极献力献策。

去年4月,全市首个“邻里青年汇”试点暨集美区大学生志愿服务驿站在杏滨街道的康城社区成立,其成员是来自社区的青年达人、青年教师和大学生志愿者等。

随着邻里青年汇的成立,康城二里小区一批年轻人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和服务中。通过手机微信群,大家积极组织活动,挖掘小区里的“能人”,先后组织开展免费艺术培训、公益讲座、义务家教等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让社区生活更富有创意和活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