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转型:新理念引领城市规划 一座城市的空间尺度源起这座城市的特质,城市更新,是基于对原有空间尺度的理解,对空间尺度进行再创造。 三年来,厦门大力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健全基本服务功能,通过创新实践“多规合一”,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形成了全市统一的空间规划“一张蓝图”,打造出可推广复制的“厦门经验”。 位于双溪片区的同安万亩蔬菜基地项目,在城乡建设规划中被划为“城市建设用地”,但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却被列为“非建设用地”。在多规合一的作用力下,最终调整为基本农田,得以永久保护。 明确保护空间和建设空间,让该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正是在“一张蓝图”的形成过程中,厦门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分,解决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呵护城市共同记忆和历史文化要素。 在城市框架拉开的基础上,厦门还着力完善市政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宜居度,从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数量增长的城镇化,转变为提升公共服务、生活素质和城市文化等内涵的城镇化。 去年12月9日,一场前所未有的冬季大暴雨突袭厦门。当时,位于海沧马銮湾片区的新景路,已经进入“海绵体”改造施工的收尾阶段。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简直像是专程赶来对工程实施验收作业。强降雨从凌晨持续到深夜,24小时累计雨量超过100毫米,与新景路相邻的其他道路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积水,但新景路改造路段却没有明显积水。 在市委市政府的不懈努力下,去年来厦门被列入首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首批全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第五批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三个试点城市的建设均已全面展开,并初显成效,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先进理念正在厦门不断发酵。 环境转型:生态控制区占全市陆域近六成 “大海湾,大山海,大花园”。按照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厦门划定了981平方公里的生态控制区,占到全市陆域面积的57.6%——这两个数字,折射出的,正是市委市政府始终秉持的绿色发展理念。一条“生态红线”,把厦门的青山绿水揽在怀中,撑起了一把绿色保护伞。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用生态文明理念统筹谋划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正在成为厦门新常态。 三年来,市委、市政府启动了一系列生态环境美化提升工程,大手笔泼绿,努力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持续夯实生态基础。 全面启动小流域综合治理,全面建设多层次、全覆盖的绿道系统,全面构筑多样化、多层级的花园体系,努力形成亲山近水、织绿成网的城市空间格局,让城市流淌着动听的绿色交响乐章。 厦门还率先全省制定并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环保部对外发布的2015年“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前10个城市”,厦门位列第二位。 新趋势,新高度,新作为。虽然目前厦门已通过环保部组织的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成为福建省首个、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二个通过验收的城市,但在新起点的城市转型更新之路上,厦门永远日夜兼程。 |
相关阅读:
- [ 04-07]厦美术界首次集体进京办展 “美丽厦门”京城绽放
- [ 04-06]"美丽厦门"当代美术作品晋京展开幕 将展出至12日
- [ 04-01]“美丽厦门”将亮相中国美术馆 汇报厦门建设成果
- [ 03-09]厦门万名妇女齐聚“美丽厦门women同行”
- [ 02-29]美丽厦门 高效出行
——厦门全力打造大交通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