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 工资低有效益 为何不受待见 业内人士说,餐饮机器人目前共有两大类,一类是提供迎宾、点餐、送餐服务的交互型机器人,另一类则是身居幕后的烹饪机器人。 南山路机器人主题餐厅的阮经理算了一笔账:购买一台机器人支出约50000元,维修费每月支出300元到500元,电费每月支出150元到180元。一名服务员每月工资约3000元,还得提供包吃包住等福利,这样算来:使用一台机器人的支出,大概相当于聘用一名服务员两年的人工成本。 而且,不少餐厅还看中了机器人的“颜值”。“以机器人为噱头,能吸引顾客,给餐厅带来更多客源。”阮经理说。 但受访的经营者和机器人业界专家都一致认为:餐饮机器人无法代替人工,至少目前不能。一边是机器人在工业生产领域大展拳脚,抢占一席之地;另一边餐饮机器人却叫好不叫座——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探因 技术含量并不高 其实是“大老粗” 厦门盈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事业部的张继说,机器人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工业机器人;一种是服务机器人,包括餐饮机器人、扫地机器人等。 餐饮机器人一般是6轴,工业机器人一般是4轴至6轴;两者都是通过编程引导机器人工作。因此,从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上说,双方的差异并不大。 张继解释道,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精度”。精度是由机器人里的减速机控制的。别看减速机是由CPU控制的,但对于机器人而言,减速机才是机器人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工业机器人的精度一般在0.02毫米,但餐饮机器人的精度一般以厘米计算。张继说,同样都是六轴关节机器人,餐饮机器人可能只需3万元到5万元,但工业机器人却要10万元到30万元。换句话说,餐饮机器人其实是个“大老粗”,技术含量与工业机器人无法相提并论。 【建议】 要想不下岗 还得拼“智商” “真正的智能机器人要根据环境做出即时反应,能够互动、反馈、决策、学习等。”厦门思尔特机器人系统股份公司董事长孙启民认为,目前国内并没有真正意义的智能机器人。也就是说,餐饮机器人要当好侍应生,“智商”还需提升。 至于烹饪类的机器人,则是路漫漫其修远兮——至少,“火候”就是一个必须跨过去的坎。 “人可以根据环境做出反应,但机器人不够灵敏。”孙启民说,“就拿炒菜机器人来说,的确可以设置标准化程序,让它根据食材来调节时间,但只有人才能一眼就判断火候。” 厦门市餐饮行业协会监事长胡艺忠说,提供标准化生产的机器人,可满足一定规模的市场需求,但在灵活调整菜品多样性方面有所欠缺。 有多年餐饮从业经验的厨师刘向富也认为,“炒菜讲究色香味俱全,中餐菜品繁多,更加要求厨师准确把握炒菜的火候,用同一种食材炒出来的菜,味道可能完全不同,机器人的单一标准或许难以满足顾客的需求。” |
相关阅读:
- [ 03-31]厦门餐饮行业协会昨日成立 打造“食在厦门”名片
- [ 03-31]市餐饮行业协会昨成立 佳丽餐饮公司董事长为首任会长
- [ 02-27]厦门餐饮业服务员缺口巨大 有人打起机器人的主意
- [ 02-19]餐饮业缺人提前预订临时工 降低门槛招聘大叔大妈
- [ 02-14]春节期间厦门消费投诉降1成 餐饮住宿投诉量仍居首位
- [ 01-20]去年这些事最让厦门消费者烦心 餐饮服务首成投诉热点
- [ 01-20]餐饮服务成厦门投诉新热点 包括充值卡无法使用等
- [ 12-25]厦门市政园林局专项整治餐饮场所 “打非治违”不手软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