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4月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泓/文 梁张磊/图)妇女节为妈妈捶背、洗脚表孝心,可妈妈却一直低头看手机。一则浙江台州小学二年级学生因此写下的“伤心日记”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当你和孩子在一起时,是百分百地全心陪伴,抑或是仅仅陪着孩子,手里却忙于自己的事务?
昨日,导报记者随机调查了部分家长后发现,在厦门,不少家长也存在类似的“手机现象”,一些家庭甚至连爷爷奶奶都因为迷上了手机而忽略了孩子,“低头族”家长队伍在壮大。
事件
为妈妈捶背她却在看手机
浙江台州赵女士读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在日记中写到:“在今天,我要感谢妈妈每天的辛苦劳动,为她做点事。首先,我给妈妈讲故事,不过妈妈好像不喜欢我讲的故事,一直在看手机。这让我的心情大打折扣。我想,也许我的祝福更让妈妈喜欢,可妈妈依然看着手机,我更加伤心了。我想,这个办法也不行,我来给她捶背吧。我卖力地给妈妈捶背,可妈妈还是看着手机,脸上没有一丝笑容,我更伤心了……”
这是由学校布置给孩子回家的“三八节”作业,以“感恩”为题,让孩子们在家给妈妈做件事,可以唱歌、说句祝福的话,或者捶捶背、洗洗脚,然后用日记写下来。没想到,孩子写下的却是妈妈一直在低头看手机的细节。
在儿子读日记时,赵女士和老公两人还对视而笑了下,但随即就觉得挺惭愧的,因为她每天下班回家,和丈夫就喜欢玩手机看新闻聊微信,有时儿子在旁边想让她陪着一起写作业,自己还会不耐烦。
网友“亦亦”说,父母最成功的事业就是培养好自己的孩子,今天你对孩子的态度就是明天他对你的态度。另一网友“杭州庄稼汉”则调侃:“没事,过几年就是你妈给你做饭你在玩手机了。”
调查
“手机现象”有些是全家化
虽然这新闻并不是发生在厦门,不过类似的情况,在厦门的家长身上并不少见。
家住集美的阿敏儿子正在读大班,她坦言家里这样的“手机现象”几乎是全家化:“丈夫经常在孩子面前玩手机而忽略了孩子,现在甚至连孩子的奶奶都迷上了手机。”阿敏说,每次孩子都会跟他爸爸抗议说“你又在玩手机不理我”。自己也常常劝丈夫,要多跟孩子互动,“毕竟手机又不会叫你爸爸”。
阿敏表示,自己一回到家里都会把手机调为无声,“其实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并不多,要珍惜”。
导报记者在随机采访10名家长的过程中,有8名家长表示,也有过陪孩子做作业时玩手机的现象,有时正好碰上工作上的事情,也会顾着看手机而忽略了孩子,因为玩手机而没有跟孩子好好交流的情况非常普遍。
从事教育行业、也同样是家长的李先生则说,现在很多家长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连WiFi,看微博、刷微信、上网、看电影都在用手机,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比陪孩子更多。李先生说,换做自己和爸妈聊天、捶背,爸妈却在玩手机对你爱理不理,自己感受肯定也不好。
市民林育梅对台州赵女士玩手机的做法表示不解,她表示,每年妇女节、生日当天,上小学的儿子都会帮她洗脚,自己从来不会在这样的时候玩手机,因为“享受都来不及”。
观点
放下手机善待孩子的真诚
在厦门市外国语附属小学德育处主任陈斌看来,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在于家长没有善待孩子的真诚,更没有善待孩子的孝心,不够重视细节,也没有转变立场去思考。“换做你和孩子讲话,孩子却顾着玩手机不理你,你是不是会觉得孩子没有礼貌?或者自己被孩子忽视了?”陈斌说,相信家长也并不是故意冷落孩子,“有时候家长会认为类似帮忙捶背、洗脚这样的活动,只是老师布置的一项作业而已,因此没有太放在心上。殊不知许多孩子是很认真地在表达对妈妈的感谢,并不是只在简单地完成一项作业而已”。
陈斌认为,不只是家长,对于老师也一样,在日常和孩子的接触中要注意细节,细节可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也有可能误导孩子。“陪伴孩子时不玩手机,这更是一种好的习惯,可以促进双方感情交流。只有高质量地陪伴孩子,才能培养一个自信、乐观的孩子,收获美好、温馨的亲子关系。”
也有教育专家认为,如家长沉溺于手机、网络,忽视与孩子的交流,容易让孩子缺乏“被爱感”,进而缺乏爱的能力,导致孩子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父母如果确实有工作,在家需要使用手机,最好错峰替换,比如爸爸忙时,妈妈陪孩子学习或游戏。妈妈玩手机,爸爸就要带着孩子做运动,也可以约定每个周末,大家固定半天都不玩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