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艺传四代“指上艺术”有传人 黄月娇(市级非遗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 “一口说尽天下事,十指牵动万人心”。说的是木偶戏舞台虽小,却大有乾坤。在灌口,有一个木偶世家——“灌口镇木偶剧团”,是厦门市打倒“四人帮”后第一个恢复演出的农村文艺团体,当年演出传统戏《战潼关》,观众达到3000多人。从此,剧团走村串乡,至今仍活跃在闽南城乡。 这个剧团,主演是父亲、女儿、儿子三人,技艺四代相传。剧团的灵魂人物黄亚水,今年81岁,师从已故闽南布袋戏大师郑福来,上世纪50年代从漳州来到厦门前场公社演戏。 女儿黄月娇从小跟随父亲四处演出,耳濡目染,很快学会了木偶戏基本的唱、念、说、打等要领。她说,出生后就整天看,睁眼闭眼都是,学木偶戏,既有快乐又有悲伤。 在她的记忆里,下乡演出的艰辛和困难,曾让她多次想要放弃学习木偶戏。“当时我爸爸听到我不想学了,气得说要和我断绝父女关系。我为了学木偶戏,已经和丈夫闹过好几次离婚,最后,还是从了父亲,把丈夫拉过来一起唱戏。” 父亲黄亚水的厉害之处在于,一连演出一年,剧目都不会重复。他的丑角表演,动作夸张,令人捧腹;其子黄明辉则擅长武打,十八般武艺,样样皆能。过去木偶戏盛行,一个剧团忙不过来,黄月娇和丈夫又另外以父亲的名义成立剧团演出。她嗓音好,凭借一双巧手,一人塑造传统戏曲中的旦角、生角。演一场两个多小时,手臂早已酸得不行,成了职业病。 “这年头,年轻人谁要学这个?收入低,听起来也不像体面的事业,唉……”这一声长叹,当地许多民间文化艺人都心生共鸣。随着年纪的增长,作为第四代传人的黄月娇,内心的焦虑和忧思与日俱增——不能让传到自己手上的木偶戏就此失传。 “怎么做才能让木偶戏更广泛地传播和传承?进校园!”如今,黄月娇在杏南中学每周上一次课,令她意外的是,孩子们对木偶戏特别感兴趣。有两三位学生甚至拜她为师,并有了登台的机会。说到这,黄月娇会心地笑了,这个心头一直压着木偶戏传承责任的民间艺人,眉头终于舒展起来。 |
相关阅读:
- [ 03-31]200位海内外嘉宾齐聚厦门集美共话嘉庚精神
- [ 03-31]首届嘉庚论坛4月8日在厦门集美召开 弘扬嘉庚精神
- [ 03-21]青年艺术家作品集美兑山开展 展览持续至4月12日
- [ 03-20]为解决遗留问题 集美地税加强企业欠税清理
- [ 03-16]厦门一伙骗子拿冥币诈老妇 警方冒雨蹲守4天抓获
- [ 03-15]集美区教育水平从均衡走向优质 争创全国教育强区
- [ 03-15]200年石狮子被盗 集美马銮村村民赏万元寻找线索
- [ 03-09]集美将举办亚洲创业大赛 掀起创业领域的头脑风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