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世救人】 美国传教士郁约翰的中国情缘 也许,冥冥中自有注定,郁约翰与中国、与鼓浪屿有着扯不断的联系。郁约翰的母亲小时候最为珍爱的礼物,便是她父亲航海归来从厦门带来的一个手工编织小提篮,这似乎成了郁约翰未来方向的指引。 1888年,郁约翰以归正教会传教士的身份,远渡重洋来到厦门鼓浪屿,在这里他很快学会了闽南语。随后,他被派往漳州平和小溪,在那里参与创建了小溪救世医院,并救治了大量中国病患。1897年,郁约翰一家回美国述职,并积极筹措了近万美元的资金,次年回到鼓浪屿,将救世医院总院从小溪迁到鼓浪屿河仔下。同年4月,鼓浪屿第一所综合性医院——救世医院落成,郁约翰任院长,救死扶伤的西医事业由此拉开序幕。 郁约翰来自教会,救世医院也体现出当时特有的教会医院色彩:不仅向官绅富人开放,还尽可能为普通贫苦民众提供帮助。据说,当时救世医院挂号费三分钱,其后所有的治疗和药全免,仅象征性地收药瓶子的费用。住院时,除了吃饭,每天只象征性地收十分钱,其他的都不收钱。郁约翰不但医术精湛,而且待人和蔼可亲,遇到穷苦患者甚至直接免除所有费用。当时到救世医院就诊的患者,大多数来自厦门周边的乡下,有的甚至来自东南亚的马尼拉、仰光等地。据英国传教士塞舌尔·包罗记述:“到1906年底, (救世医院)已治疗病人85758人次,完成手术4865例,在医院培训了21名医疗学生。” 1910年春天,鼠疫横行,郁约翰倾尽所能救治病人,尽管做了防护措施,仍不幸染病。同年4月14日晚九点多,郁约翰在远离家乡万里的鼓浪屿停止了呼吸,时年49岁。他最后的闽南语遗言表明,这个长着西方面孔的传教士已经将血液和灵魂融入了琴岛。隔天凌晨一点,他被葬于鼓浪屿传教士墓地,鼓浪屿成为他灵魂永久的栖息地。 【西医传承】 “郁约翰的中国门生”积极推动 事实上,郁约翰以及救世医院主要的贡献并不仅仅是在当时救助了多少贫苦人民,在推动西医在闽南地区的传播上,其所做的贡献更为醒目。通过半医半学的方式,救世医院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现代西医人才,这些人才日后大都成为闽南西医主要的传承者和发扬者。从这点上看,救世医院堪称闽南西医的“黄埔军校”。 救世医院1900年至1932年间附设医学专科学校,学制五年,校长由历任院长兼任。学生大部分来自鼓浪屿寻源中学,学习科目包括物理、化学、胚胎学、组织学、生理学、解剖学、内科、外科、眼科、妇产科、小儿科、皮肤科、检验科等。1926年,救世医院还开办了护士学校,兼办助产学校,总共招收22届,毕业160人,这也是闽南地区最早开设的护士学校。事实上,当时的教会医院的确有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上午学生分配在各科室见习,下午上课,课本采用中华博医会出版的教材,而郁约翰自己每周授课九小时,五年学满后,及格者颁发一份表明工作量的证书。 从1900年到1932年,医学专科学校共培养六届毕业生共40余人,这些人大都成为闽南地区的名医。在郁约翰最早一批学生中,陈天恩,也就是林语堂终生痴恋的鼓浪屿小姐陈锦瑞的父亲,他从救世医院毕业后,开业行医,在大同路开设寿世堂。陈天恩医术高明,采取中、西医治疗相结合,自创出供儿童消化之用的中西合成药“猪肚粉”;高大方精研医术,曾在鼓浪屿救世医院工作,后来在厦门开设南方药房;黄大辟是救世医院唯一中国籍院长黄桢德先生的父亲,上世纪30年代曾是林遵行先生等创办的鼓浪屿私立医院的董事,黄家也是鼓浪屿著名的医生世家……正是在这些“郁约翰的中国门生“的强力推动下,西医渐渐在厦门以及闽南地区扎根、传播,惠及更多民众。 |
相关阅读:
- [ 03-25]厦门春季潮湿需预防阴道炎 讲究卫生多运动
- [ 03-22]厦第一医院深度托管 第五医院5年内建成“三甲”
- [ 03-22]厦门第一医院托管市第五医院 新一轮期限为10年
- [ 03-17]冰火两重天 厦门大医院患儿扎堆社区医院却冷清清
- [ 03-13]男子突跳天桥急送医院抢救 警方介入调查跳桥原因
- [ 03-11]同安一女子从四楼跳下 已送往第三医院抢救
- [ 03-08]厦门将再建两家三甲医院 集美新城和五缘湾各一家
- [ 03-07]驾驶证申领变方便 厦门市民可就近选择医院体检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