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文化教育 > 正文

孩子朋友圈屏蔽家长 称不想一举一动被“监视”

2016-03-29 09:53:44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卢超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3月29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魏文/文 梁张磊/图)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兴起,使亲子沟通有了更多平台,不过,与此同时,父母们也在遭遇尴尬,比如,虽然成为孩子的微信好友,可不知什么时候,却被孩子屏蔽了朋友圈信息。是父母对孩子关注过度、干涉太多,还是亲子交流出现了危机?

家长 被孩子屏蔽很失落

这几天,叶女士颇为担心,原来每一两天,她便能看到儿子更新朋友圈的信息。可是,最近一星期儿子的朋友圈纹丝不动,这让她有些忐忑,她忍不住给儿子挂了电话,听到儿子报平安她才安下心来。不过,昨天小姑子的到来揭开了叶女士没看到儿子朋友圈更新信息的秘密——原来是自己被屏蔽了!

自己只是想多关心一下孩子,了解孩子的动态,可却被儿子屏蔽了朋友圈,这让叶女士很失落也很惆怅。儿子上大一,此前他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上大学他坚持填报了一所外省高校。都说“好男儿志在四方”,所以,尽管有些不舍,叶女士也没有阻拦,算是支持了儿子的选择。成为儿子的微信好友后,她以为和儿子的交流更进了一步,原来却是自己一厢情愿。

和叶女士同样失落的还有高一学生家长张女士。张女士说,女儿上高一后住校,给女儿配备了智能手机,本来想这样更方便了解女儿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可是女儿似乎并不乐意。上个周末,听到女儿和她年龄相仿的表妹聊天,叶女士得知她们在讨论女儿发的一个状态,可每天关注女儿朋友圈的自己竟然没有一点印象,她这才惊觉自己是被孩子选择性地屏蔽了。

不过,性格开朗的叶女士很快就释怀了:“孩子大了,多少会有一些自己的秘密,家长不能管得太死。”

孩子 不想一举一动被“监视”

大二学生小陈说自从加了老爸老妈的微信后,再也不敢随便发状态了,“因为他们会把我发的每一条朋友圈信息都仔细、深刻地分析一通,就像是高考在做阅读理解题,会让你很崩溃”。

不仅如此,让小陈啼笑皆非的是,不管自己发了什么状态,老爸老妈都要轮番点赞。时不时地,他们还会转发来一些“心灵鸡汤”,并强迫你去看。“一开始我还点开看一看,到后来我就直接删掉了,更不会去回复那些内容,真的很无聊。”

现在小陈有些后悔教会老爸老妈用微信了,“从线下到线上,他们的唠叨声好像从没停止过,这么大了,一举一动还要被他们‘监视’,这种感觉很不好,现在我在朋友圈都‘言不由衷’了”。

“屏蔽父母其实很正常啊,我的朋友圈对父母选择性地开放。”高二女生小伊坦言,有时自己发状态的时间晚了,怕父母念叨或不安;有时自己想发泄一下情绪,又怕父母担心或紧张,所以干脆就屏蔽他们了。

小伊说,虽然能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和关心剪不断,可没有考好的时候,还是想自己发个状态释放一下,再自己一个人静一静就好了。可如果被父母看到,他们就会一个劲地问东问西,这只会让自己更加焦躁。

专家

给孩子独立成长空间

孩子发朋友圈把父母屏蔽掉,如何看待这种情况?

厦门市教科所原所长谭南周认为,孩子屏蔽父母未必妥当,但父母也不必对此就如临大敌、惴惴不安。就是朋友之间也会经常出现被屏蔽甚至被拉黑的情况。不过,值得父母注意的倒是要去分析和反思被屏蔽后面的原因:是现在的孩子太任性,对父母的良苦用心不懂领情,还是自己的管教方式有问题,孩子无法接受?

对于孩子的网络社交圈,父母可以关心、关注,但不应强行介入、野蛮干涉,凡事都要有个度,要给孩子的独立成长留下一定的空间。况且,亲子沟通有多种渠道,微信朋友圈作为亲子交流的一种新方式,虽然便利、快捷,但不是唯一,线上的沟通更不能取代父母与孩子之间现实生活中的交流。而且,微信朋友圈上有好的东西也有不好的东西,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会甄别。

谭南周说,怎么说孩子才愿意听,怎么听孩子才愿意说,这是每一个父母都要去思考的问题。如果平时家长没有给孩子提供安全的倾诉渠道,或者不重视与孩子沟通中的技巧,都会导致孩子在朋友圈中对父母“言不由衷”或者选择性忽略。

另外,成长中的孩子,青春叛逆中的孩子,因为自我意识的觉醒,不愿意家长对自己在校生活关注太多,或者说干涉太多,都希望有点自己的“隐私”。因此,如何使亲子关系少一些误会和隔阂,多一些理解和包容,是避免亲子关系陷入僵局的关键。父母懂得如何去爱孩子,并让孩子理解自己的爱,才能使亲子关系进入良性状态,孩子自然也愿意对父母敞开心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