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书《别人》 依旧探讨人性救赎 关注“别人”的苦与乐 记者:新书《别人》用一位女记者的个人视角去直面医患纠纷、食品安全等社会问题,您的创作素材来源于哪里?与您之前的采访经历有关吗? 须一瓜:小说里的故事与我之前的采访经历无关,因为这不是我跑的线。但是,这两方面的民生问题,尤其是食品安全问题,只要是国人,都是回避不了的。所以,我只是用普通的家常材料,做了一道“菜”。 记者:《别人》写的是您最熟悉的新闻人,为何取名“别人”? 须一瓜:一说“别人”,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迷雾缭绕的距离感,或浓或淡。在这个历史时期,“别人”是最难以把握的世相。因为我们很容易丧失对彼此基本把握的辨识体系。不少人的品性准则、价值都在分崩离析中,既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别人。每个人都是他人的别人,别人在云雾深处。多少人对别人缺乏爱,只有期待、算计和利用,多少人愿意关注别人的挣扎与哀嚎,多少人会怜惜别人的痛与梦想? 德国哲学家马丁·布伯在著作《我与你》中,反对主体间的关系堕落为主客体间的关系,倡导建立自由、平等、尊重的真正的人性化关系。我们面临的生存困境与文化危机,就是个体间的失落与主体间的疏离。他认为,人真正的存在,实现于没有任何目的、期待、手段的“我与你”的关系中。“我与它”的关系极度膨胀,使人难以返回“我与你”的关系中时,人的存在就是不健康的。《别人》说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记者:您的作品一直都在关注人性,《太阳黑子》的主题是自我救赎,《别人》与它有什么共同处? 须一瓜:我一直觉得,人类就是造物主的次品,人性常与兽性并存,善恶有时就在一念之间。《太阳黑子》通过三个犯了弥天大罪的凶犯,通过各种方式寻找内心安宁的故事,探讨人性救赎,《别人》则是剖析当前的一些社会现象,主题依旧是关于善与恶、罪与罚的争辩。今后我的作品主题,应该还是会继续走这个方向。 关于影视改编 《烈日灼心》结尾改动 曾让我感到难过遗憾 记者:《太阳黑子》被改编成话题电影《烈日灼心》,电影的结局比原作有较大改动,这对您来说是一种遗憾吗?《别人》是否也会被改编成影视作品? 须一瓜:我在收到电影改编剧本时,一度封存不敢看。电影拍完后,剧情翻转,与小说截然不同,我固然有些难过和遗憾,但最终表示理解。毕竟,电影与小说不同,需要面临一个审查的尺度,还要考虑到观众的倾向和口味。 《别人》出版后,很快就有人来谈影视改编的问题,但都不了了之。我认为,能否改编成影视作品,并不是一部小说成功的标准。写完小说,我的作业就已经完成。 记者:《烈日灼心》在厦门拍摄,剧中穿插了不少本地的景致,有书迷特地到处寻找,这是您特意在小说中布置的“彩蛋”吗? 须一瓜:我非常喜欢厦门这座城市,生活在这里很幸福。在写《太阳黑子》时,我把对厦门的爱灌注进情节里,比如直接让三个主人公住进了植物园,还有很多场景发生在八市、海沧大桥等地方。可以说,这本小说是我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这座城市的情感。 |
相关阅读:
- [ 03-15]专访词作家王晓岭 曾受厦门人感染作词《海之梦》
- [ 01-18]“90后鲜肉作家”不想当“鲜肉” 张皓宸来厦签售
- [ 01-14]作品入选阅读理解题 90后作家遭厦门初三学生网上追问
- [ 08-25]畅销作家夏七夕来厦签售 小说将改编成影视剧
- [ 08-24]两岸知名作家学者齐聚鹭岛 交流切磋话传承
- [ 05-25]儿童文学作家黄辉教授孩子“怎样写好童话故事”
- [ 01-10]同安编著《优秀文学作品》收录本土作品 今举行签售会
- [ 10-27]台湾作家陈若曦接受厦门记者访问 称作品就是经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