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市鸟白鹭在厦门已成市民共识,人们可经常在湖边看到这些无忧嬉戏的白鹭。(记者王火炎摄)
厦门专门为白鹭设了自然保护区,鹭类种群和数量得到恢复和扩大。(记者王火炎摄)
集美大学校园内的鹭鸟。 (记者姚凡摄)
世界最美水鸟紫水鸡在杏林湾安家。(厦门观鸟会供图)
厦门专门为中国最美鸟儿——栗喉蜂虎设立保护园区。(记者王火炎摄)
【核心提示】
厦门日报讯(记者 殷磊 通讯员 李俊杰)明天,福建省第34届爱鸟周拉开序幕。“爱鸟周”期间,市市政园林局等部门将共同组织系列科普宣传活动,呼吁广大市民共同爱护那些翱翔蓝天的精灵,为野生鸟类营造一个与人类和谐共存的美丽空间。明天上午,在白鹭洲女神广场将举行“爱鸟周”系列活动的启动仪式,各种精彩的活动期待市民的参与。
不能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是厦门人的共识,也是这座城市的发展理念。野生鸟类保护、生物多样性保育始终是厦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各相关部门长期不懈努力的重要工作。
今年是白鹭被确定为厦门市鸟30周年,为了保护好市鸟白鹭,从3月下旬到6月,市市政园林局、市林业局将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鹭在何方”白鹭家园调查活动,这也将是厦门历史上针对市鸟白鹭最全面、最详细的一次调查行动,它最终要绘制白鹭栖息、繁殖、觅食地图,并纳入厦门“多规合一”的蓝图和平台,从而对市鸟加以保护。
【数据】
国家二级以上
保护鸟类
厦门有37种
厦门历来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是注重保护和种植浆果类、蜜源类等植物,吸引各种鸟类取食逗留、繁衍生息,同时,通过封山育林、林分改造和在城区组团之间注重生态廊道建设,为野生动物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目前全市记录的鸟类就有346种,其中国家二级以上保护的鸟类37种。
17种鹭科鸟类
厦门是名副其实的“鹭岛”。全球有鹭科鸟类62种,中国有22种,厦门就有17种。人们通常提到的白鹭是指白鹭属的鸟类。中国有白鹭属鸟类5种,在厦门均有分布。它们是白鹭、中白鹭、大白鹭、黄嘴白鹭和岩鹭。
又到了观鸟的黄金时段。明天将迎来福建省第34届“爱鸟周”。作为市花市树市鸟确定3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厦门市“爱鸟周”系列活动将在白鹭洲公园的白鹭女神广场正式启动。本届爱鸟周活动由市市政园林局、市环境保护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水利局共同主办。
厦门有“鹭岛”的美名,白鹭是厦门人最熟悉和喜爱的鸟类。26日上午,“美丽厦门鹭鸶飞舞”主题摄影展将在白鹭女神广场举行,用光影艺术呈现鹭鸟的动人倩影。摄影展的作品不仅展示白鹭的翩跹舞姿,还将呈现苍鹭、夜鹭以及黄嘴白鹭等17种鹭科鸟类的影像,让市民得以大饱眼福。26日过后,“爱鸟周”期间,摄影展还将走进全市部分中小学和公园进行巡展,让孩子们感受鹭鸟的魅力。
启动仪式上还将举办以鹭鸟为主题的趣味游园活动。鹭鸟寻踪、巧手拼图、折纸剪纸、鹭鸟现场绘画、“大风吹”鸟类游戏、环境变化与鸟类生存体验等互动游戏,将让孩子在尽兴玩乐的同时能够学习到各种野生鸟类的知识,从小树立爱护鸟类、关爱大自然的理念。
市鸟白鹭作为厦门滨海湿地常见鸟种,其数量的变化也间接反映厦门生态环境的变化。维持白鹭数量在一个稳定、健康的状态,保护白鹭的繁殖栖息地和觅食地是厦门生态文明建设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为了解厦门市白鹭繁殖地和重要觅食地,从3月至6月,市市政园林局、市林业局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鹭在何方”白鹭家园调查活动,全面调查厦门白鹭栖息地和数量、生存状况等的精确数据。工作人员将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白鹭栖息、繁殖、觅食地图,并提交厦门白鹭栖息地调查报告。厦门还计划把该地图纳入“多规合一”的蓝图和平台,确保各类开发建设项目从规划立项阶段,就避开白鹭栖息地、繁殖地和觅食地,从而加强对市鸟白鹭的保护。在明天的“爱鸟周”活动启动仪式上,将举行“白鹭家园调查”行动授旗仪式。
保护鸟儿,怎么做?
30年不辍大力保护市鸟白鹭
今年是厦门市花、市树、市鸟确定30周年。30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鸟白鹭的保护工作,多部门长期共同努力,力求为白鹭的生存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1986年10月20-23日召开的厦门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正式确定白鹭为厦门市的市鸟。这是在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下,在厦门日报的全力推动下,经过长达3个多月的评选而产生的结果。当年,市树、市花、市鸟评选委员会办公室共收到10570张有效选票,白鹭以绝对优势当选:10200张选票投给了白鹭,占96.5%。
白鹭当选市鸟之前,由于污染越来越严重,湿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全市白鹭的数量很少,仅有2000余只。白鹭被评为市鸟后,市委市政府加大对白鹭的保护力度,同时下大力气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加强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上世纪90年代,陆续有白鹭回归,不仅在大屿等岛屿上集群繁殖,还在市区的筼筜湖安了家。
然而由于保护意识不强,一些人为的干扰破坏,严重影响了这些鸟儿的生存,譬如掏白鹭窝的现象就很严重。在大屿岛上负责看守林木的海沧贞庵村民江老财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不仅极力制止掏鸟蛋、捕杀白鹭等行为,还四处奔走呼吁,请求保护白鹭。
江老财的呼声引起市人大代表的关注。吕孙续、林智忠等代表提出“保护珍稀鸟类,建立大屿岛白鹭自然保护区”的议案,获得通过。1995年10月30日,福建省政府批准成立厦门大屿岛白鹭自然保护区,范围包括大屿、鸡屿的全部陆域和最低潮位线以上滩涂。厦门大屿岛白鹭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对保护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及每日24小时值班看护制度。保护区的成立,不仅使伤害白鹭的现象逐年减少,还使鹭类种群和数量得到恢复和扩大。目前,保护区内白鹭属的大白鹭、中白鹭、小白鹭、黄嘴白鹭、岩鹭都有观察到,五个种齐全。
市市政园林局、市林业局高度重视把保护白鹭栖息地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在白鹭的栖息地加强巡查,挂上禁止打扰、捕捉的警示标志,设置木桩供白鹭捕食用,种植适合白鹭生长的树木,并在湿地上大力推广种植红树林。
筼筜湖片区是最能体现厦门白鹭与人类和谐相处的所在。市筼筜湖管理中心将湖心岛辟作白鹭保护区,种植木麻黄、红树林等适合白鹭生存的树木,建饮水池和栖息、觅食区,并禁止外人上岛惊扰白鹭。管理中心还在湖心岛码头、西堤闸门设警示牌,禁止垂钓、捕捞鱼虾,保证白鹭的食物来源。2008年,筼筜湖管理中心在大量白鹭的聚集地西堤闸门旁设立观鸟廊,方便观鸟者欣赏白鹭的优美姿态,又不会打搅到白鹭的正常生活。
在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如今,厦门随处可见白鹭飞翔的身影,白鹭已经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保护环境做鸟类的守护者
作为守护厦门生态环境的先锋卫士、全市公安机关序列中的一支小警种,厦门的山山水水、大街小巷都有森林公安巡查、宣传、执法忙碌的身影。他们也是野生鸟类的守护者。
厦门作为中国东南沿海城市,具有丰富的滩涂等湿地资源,因此也就成为国际迁徙候鸟非常重要的“驿站”和越冬地。为了确保候鸟迁徙安全,打击乱捕杀滥杀滥猎候鸟的违法活动,就成为每年冬春季厦门森林公安的重要工作。他们钻山林、涉湿地,排查、打击利用高压电线、铁夹、鸟网、鸟枪、投毒等方式非法猎捕的行为;他们缜密摸排,快速行动,查处通过互联网、物流等渠道非法贩卖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行为;他们穿行花鸟市场、古玩市场、酒楼会所、农家乐等场所,坚决打击非法经营野生鸟类及其制品的行为。
2014年夏季,犯罪嫌疑人纪某、陈某、吴某、纪某、苏某五人,结伙在洪塘镇新霞村至洪塘镇郭山村一带、新圩镇至五显镇北辰山一带用气枪非法猎捕、杀害野生鸟类。厦门森林公安接警后快速行动,展开调查,结果发现这伙人捕杀了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黑翅鸢不少于2只、褐翅鸦鹃1只,还有被列为福建省一般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珠颈斑鸠2只。目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均已被采取强制措施。案件现在仍在审判阶段。
近年来,市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逐渐增强,厦门森林公安每年处理市民有关野生动物的救助及处置涉林警情1000余起。从救助一只受伤的候鸟、保护一棵遭到破坏的树苗做起,厦门森林公安的民警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全局民警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0人次,受上级各类表彰200余人次。
保护鸟儿,做了啥?
种植红树林为鸟儿建家园
红树林具有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被誉为“海岸卫士”。由于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红树林还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徙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繁殖的场所。近年来,市海洋与渔业局等部门大力推动红树林修复工程,为恢复滨海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净化近岸海域水质发挥积极作用,更为各种鸟类提供了家园。
2011年4月以前的厦门同安湾下潭尾滩涂,养殖设施遍布、建筑垃圾随意堆放,不仅景观视觉差,而且还对周边海域水质造成污染。为此,厦门积极实施下潭尾红树林湿地公园一期工程建设,清理滩涂125公顷,拆除不合理海堤、虾埂,种植红树林42.8公顷。经过5年的造林培育,如今的下潭尾红树林湿地公园景观已经形成,区域的净化水质等生态服务功能初步体现,成为厦门积极实施海域生态修复的一大亮点。
不仅如此,厦门还计划在下潭尾红树林湿地公园一期工程的基础上,继续实施二期工程建设,再新增总面积约31.7万平方米的红树林生态岛屿2座。
除了下潭尾红树林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外,未来几年,厦门市还将结合海沧湾、马銮湾、东坑湾等湾区整治,完善红树林种植规划,推进湾区红树林湿地恢复工程,进一步扩大厦门滨岸红树林湿地面积,发挥滨岸红树林的生态屏障作用。
“生态治水”让鸟儿重返溪流
厦门虽然没有大江大河,但中小河道丰富。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这些河道水生态环境恶劣,鱼虾绝迹,更难觅鸟儿的踪影。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态水系建设的部署,厦门水利部门不断调整和完善治水思路,融入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提升河流、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溪流治理实现了由“硬”到“软”,由“灰”到“绿”,由“工程治水”到“生态治水”的转变。
岸坡整治、堤防加高、沙洲清淤等不必要的“硬”项目被取消;河道的保护不再依靠砖石护岸,而是采取了打木桩、抛石护脚、种植树木的生态防护措施;对河水,则通过人工湿地、生态浮床等绿色环保措施加以改善;对河床,则通过生态清淤、河床修复、水生生物群落修复等措施进行改良,重塑深潭浅滩的自然形态,河道内的天然砂石、水草、江心洲、江心岛、河漫滩、湿地都被保留了下来……通过这种治理方式,河道的水生态环境大为改善,鱼虾重现,白鹭、池鹭等各种鸟儿也重返溪流,把这里作为新的觅食地和栖息地。
为紫水鸡建“专属别墅”
在集美大道与杏林湾路交叉口南侧的杏林湾中,有一座禁止人类驻足的生态小岛。这就是厦门为紫水鸡和其他水鸟量身定做的家园。
2012年3月,在厦门潜踪匿迹144年之后,“世界最美水鸟”紫水鸡重新在杏林湾露面,一个数量达50多只的紫水鸡种群出现在这里。厦门日报予以连续报道,不仅介绍了厦门紫水鸡的生存状况,还对人为破坏紫水鸡生存环境的现象予以揭露,引起市政园林部门高度重视。2013年初开始,一场保护紫水鸡的行动全面展开了。为让这些美丽的精灵不被打扰,安心抚育后代,集美林业部门派驻工作人员到紫水鸡栖息地值班,一直坚守到繁殖季结束。
市政府更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紫水鸡在厦门的“安居工程”。会议决定,实行特事特办,按照应急工程投入350万元,由市市政园林局负责,为紫水鸡建设新的栖息地。同时,在集美新城建设指挥部的协调下,房地产开发企业调整了施工计划,暂停了紫水鸡栖息地的施工项目,为紫水鸡“异地安置”争取了宝贵时间。
这座湿地生态小岛面积32000平方米,其中湿地面积18000平方米,是由一座无人岛改造成的。紫水鸡栖息地的建设从立项到开工,再到工程完工,只用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岛上种植了10万多株香蒲、芦苇、旱伞草、菖蒲、花叶芦竹等水生植物。如今小岛上水草繁茂,不仅有紫水鸡在这里安家落户,还有许多其他的水鸟在这里栖息、繁衍。
为栗喉蜂虎设保护区
厦门是目前已知的栗喉蜂虎在全球纬度最北的繁殖地。2004年,五缘湾骑马山首次发现被称为“中国最美丽鸟儿”的栗喉蜂虎繁殖地。为让这种国家保护鸟类在厦门有安居之所,在市委市政府以及爱鸟人士的努力下,2011年,厦门成立五缘湾栗喉蜂虎保护区。保护区范围包括骑马山四周规划道路内侧和通屿湿地五缘湾道以北、环岛干道以西、五缘湾西北侧支路及湖面西岸以东区域,总面积约40公顷。于是这种美丽鸟儿每年到厦门来求偶、交配、产蛋、育雏。
栗喉蜂虎自然保护区是厦门继大屿岛白鹭自然保护区、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和文昌鱼自然保护区后建立的第四个自然保护区,同时也是第一个设立在厦门岛内的市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除栗喉蜂虎分布外,还是厦门岛最重要的候鸟过境和越冬地,已记录的鸟类有11目35科135种,占厦门市鸟类种数的40%,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9种。
除了基础设施的修缮外,厦门环保部门严格实行封闭管理,为栗喉蜂虎的繁殖提供相对静谧、安全的环境。在保护区内,环保部门还通过涵养水源,复种植被,为栗喉蜂虎吸引来更多蜜蜂、蜻蜓等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