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文化教育 > 正文

弥漫校园的咖啡香 述说厦门大学真有国际范

2016-03-25 10:08:17李静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当过全职奶爸

当过机械工程师

还拿过诺贝尔奖

“另类”科学家埃里克·白茨格昨日在厦大演讲

本报讯(记者佘峥)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埃里克·白茨格昨日在厦大演讲,这位“60后”的美国人被认为是诺奖获得者中的另类——他一度放弃科研十年,当过全职奶爸和汽车配件厂的机械工程师,差点与诺奖失之交臂。

埃里克的夫人吉娜是中国人,毕业于中科大,也是化学家。

出生于1960年的埃里克曾研制第一台超分辨率光学显微镜,叫做近场光学显微镜,不过,随着科研的进展,白茨格却发现近场光学显微技术存在技术瓶颈,他说,人们吹捧这项技术,把它捧上天,而实际上,作为发明者却看到技术自身的局限性,这让我感到沮丧。

在意识到不可能将光学显微技术的分辨能力推至纳米极限后,1994年,埃里克意兴阑珊离开学术界,他当了一段时间的全职父亲之后,加入了父亲拥有的机械公司,参与研发工作。在这里,他开发了一种生产汽车配件所需的自适应液压伺服技术(FAST)设备,但并没有取得商业上的成功。

埃里克在郁闷中度过近10年后,又重新发现了自己对“受好奇心驱动的科研工作”的热情。在他重返科研之路八年之后,他获得了诺贝尔奖,他用“震惊”形容自己得知诺奖消息时的心情。

诺奖评审委员会说,他获奖的理由是“研制出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即让人们看到纳米的世界——很长一段时间里,科学家认为光学显微镜有一个极限:光学显微镜无法获得比半光波长更好的分辨率。在荧光分子的帮助下,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几位获得者巧妙地绕开了这种极限。他们突破性的研究将光学显微镜带入了纳米维度。

不过,埃里克在获得诺奖后却说,“追求得奖对科研是有害的”。因为“科研成就是客观的,但是评奖是主观的,只代表某一个评奖委员会的观点,即便诺奖也是如此。如果你把得奖当成工作的动力,那么你的驱动力就是错误的。”

埃里克也是厦大今年校庆邀请的十余名诺贝尔奖得主之一,今年4月6日是厦大95周年校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