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3月2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崔晓旭 实习生 于家齐 文/图)“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一对好朋友,快乐父子俩……”《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的原作者、被亲切地称作“围裙妈妈”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郑春华来厦门开讲了。昨天,这位从事儿童文学写作三十多年的著名作家,不仅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验和教育心得,还对如今一些动画片粗制滥造的现象表达了忧虑。 谈创作 保持童心要从孩子的角度思考 “小床,像洁净的睡莲,莲心就是宝宝……”这是1980年,21岁的郑春华参加上海市青年诗歌创作比赛时写下的诗歌。那时刚刚崭露头角的她,还是一名托儿所保育员,而这首充满爱心并为她赢得一等奖的诗作,就来自同事小儿子的真实故事。 “我从小就很喜欢看小孩子的书,喜欢玩具,也喜欢抱别人的孩子玩,喜欢亲近小孩。”郑春华说,长大成人之后,喜欢孩子的天性就转换成了文学创作的动力。 托儿所里的趣事,被写成了小故事;同事儿子的小脾气,被写成了小诗歌;自己一家三口的生活,被写成了风靡中国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郑春华的每一部作品,无不关注着小孩子的小世界,为她赢得了“天趣童真、细腻传神”、“童心作家”的美誉。 郑春华觉得,自己从未刻意保持童心,只是因为自己长期以来比较关注儿童的世界,所以对儿童的心理、生理以及他们关心的事情比较敏感、了解,也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小孩子五六岁时,他们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需要爸妈的陪伴、排他性等这些特点都是一样的。只要抓住了这些特点,也就抓住了童心。”郑春华说。 谈观点 别把小朋友想得那么没品位 童心不变的郑春华也有为孩子们的忧虑,在她看来,因为成长期的小朋友是需要引导、引领的,成年人为小朋友做事就一定要有责任心。而如今一些儿童文艺作品,比如一些动画片,并没有做到这点。“我们真的不要把小朋友想得那么没有品位,不要低估小朋友的智力。”郑春华认为,孩子的世界是很复杂的,需求也是很多样的。面向儿童的文艺作品,不能只是单一地去迎合小朋友的某些喜好,更不能“用成人弱智的想法,写一个弱智的故事”。《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还有2013年重新改编制作的新版《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对于这些时下流行的动画片,郑春华并不建议孩子们看,她认为这些动画片都“脱离生活”,可是它们霸占了荧屏,“孩子们的选择太少了,几乎像是强制性地收看”。 谈家庭 大人要学会站在孩子的立场 与动画片里的“围裙妈妈”有些不同,郑春华在现实生活中有一子一女。像“围裙妈妈”一样,生活里的郑春华温柔善良,对孩子的约束很少。她说,相比较升学、功课、成绩这些,她最在乎的是孩子的是非观、价值观和心态,“女儿会和我讲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她面对这些事的反应才是我关注的”。 家庭教育中,郑春华认为父母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影响孩子的人生。她想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就注意营造家庭看书的氛围。女儿曾经告诉郑春华,自己爱看书,就是受了妈妈的影响。 在这位和孩子打了三十多年交道的妈妈看来,大人应该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多设身处地去为小孩着想,而不是随便去指责他。“像小孩学走路,不会时喜欢走,会走了反而喜欢大人抱,有些家长就会烦。但从小孩的角度来看,不会时,他新奇想学;学会了,走在路上,觉得很压抑,所以喜欢让大人抱着,这是很正常的。”郑春华说。 |
相关阅读:
- [ 12-11]“大头儿子”添妹妹“小饼干” 2年内动画片登荧屏
- [ 11-19]为救“大头儿子” 80后父母“摆摊”讨钱
- [ 09-29]电影《新大头儿子》上映 引发梦想大讨论
- [ 05-28]“大头儿子”第二季已制作完成 将拍3D电影
- [ 05-26]央视动画《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第二季首播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