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北站发现动车不鸣笛 忙把《第一声响》的剧名改了 2011年,厦门北站开通动车,杨建成以此创作的芗剧说唱《第一趟车》,获福建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曲艺创作征文优秀奖。杨建成说:“其实最开始取的剧名为《第一声响》,后来骑摩托车去厦门北站,听了半天也没有听到火车鸣笛,原来动车不鸣笛,回来就改了剧名。” 生活是艺术的生命源泉,杨建成说,十几岁的时候,经常在后溪码头洗澡玩耍,创作的《后溪渡》《石水牛》《河南山寨》以及《马銮有应公故事》等作品,都是他本人亲自看见过、经历过的。有当时的记忆,加上码头上人来人住的传说,结合闽南习俗,作品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 很多人都奇怪,杨建成住在后溪,为什么灌口、集美甚至漳州龙海的事都知道。其实平时生活中,只要天气好,杨建成喜欢骑摩托车到处走,经常去听一些老人家讲故事,听一些当下的热点和老百姓关注的事。杨建成说:“我的记忆力好,他们说的我都记下来,这些就是我创作的材料。” 两部大戏沉睡多年 排练成本高至今未上戏台 杨建成除了会写,还会拉、会讲。“月琴、大广弦、六角弦、壳子弦、二胡等,这些东西,我多少都会拉一点。”杨建成向记者介绍自己收藏的多种民间乐器。 前两年,《厦门晚报》组织后溪一日游,后溪镇相关部门邀请杨建成担任导游。在每个景点,他讲典故、讲习俗,还秀一把自己编写的顺口溜,游客们都对他竖起大拇指。近年来,他还受聘担任了碧溪小学的闽南话老师,常到学校为孩子们上闽南曲艺课。 生活中总有一些遗憾,杨建成说,他有两部大戏已经沉睡好多年了,一直没有机会排。一部是《三凤缘》,讲的是唱戏卖艺的兄妹两人,分离与重逢的戏中戏,20多个人物,23场戏;一部是根据连环图《孤坟血案》改编的芗剧《含血冤》。两剧人物多,场次多,场面大,排练成本高是两部剧至今没有搬上戏台的重要原因。 |
相关阅读:
- [ 03-14]国家级“非遗”闽剧将赴澳门演出 福州提前上演
- [ 03-12]首期非遗公益讲座周日开讲 地点在省非遗博览苑
- [ 03-11]“非遗大师讲堂” 福中医教授13日开讲中医养生
- [ 03-09]泉州古城拟建“闽南文化生态园” 征集非遗实物
- [ 03-04]莆田人过年看《妈祖蔗塔》 非遗文化为新春增添年味儿
- [ 02-23]长乐传统竹编喜箩技艺申请市级非遗 编花靠记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