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后水清岸绿的许溪
东南网3月2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泓 通讯员 沈盛湘/文 刘平/图)今天是第二十四届“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则是第二十九届“中国水周”。
导报记者从厦门市水利局了解到,在过去一年里,厦门在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溪流污染整治、建立溪流管养长效机制、推进安全生态水系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斐然的成绩,谱写出水生态文明的新篇章。
溪流华丽“变脸” 周边居民更文明
岛外的溪流,在一些市民心目中的印象恐怕是脏乱差。在2014年,后溪流域就是这样的状态——河道淤积导致水流缓慢,加上岸边洗砂场、养殖污染的无序排放,让这条岛外溪流甚至成为了流域居民严重诟病的“臭水沟”。
岛外其他溪流,也类似这样的状况。
根据去年初的相关数据显示,后溪上游段水质达到III-V类,中下游段水质为劣V类,污染较严重,主要污染源为农村无证小作坊污染、农村生活污水、禽畜及水产养殖。多数溪流中下游段,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多为劣V类。
那么现状又是如何?导报记者近日走访后发现,一些曾经被严重污染的“臭水沟”,现在已然充满生机。
集美的碧溪农业公园就是沿着后溪流域许溪段而建,横跨后溪、灌口两镇。导报记者发现,这里不仅河道变宽、水体变清,沿岸还种上了绿色植物,并且设置了休闲座椅和自行车道。
后溪镇溪西村的村民老杨说,村庄现在变成了“景区”,许多城里人跑到村里来种菜、品尝农家菜,溪流也变得干净整洁。
溪流治理,除了给沿线村庄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外,也让周边居民的文明素质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升。“大家看到环境整得这么好,也不再往溪里乱倒垃圾了,感觉大家文明素质都高不少。”老杨说道。
强化污染整治 力求“水清无异味”
同样开展小流域整治的,不止是许溪流域,岛外九条主要溪流,都先后陆续开展整治,力求尽快实现“水清无异味”的目标。
导报记者了解到,从去年开始,厦门市委、市政府及市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在岛外各区统一部署开展九条主要溪流污染整治工作。市水利局充分发挥市水资源委员会办公室的牵头协调作用,推动各区和市直相关部门落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集中纳管项目建设、生猪退养、企业排污治理、涉河洗砂场整治等控源截污措施。
生态目标也很明确,今年底,海沧区过芸溪,集美区后溪、瑶山溪、深青溪,翔安区九溪莲溪段和东溪翔安段,同安东西溪等流域水质达到地表水V类水质标准。
同时,市、区相关部门还将推进10段生态河道、11片湿地的建设,并且今年将在治理段流域范围内,重点做好生态廊道和水源保护区保护,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446.89平方公里。
工业污染源控制、城市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畜禽养殖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面,成为溪流整治的重点。
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对溪流污染的治理,将逐渐还溪流流域居民一个绿色生态的环境,从而进一步影响居民,让大家共同谱写水生态文明新篇章。
打破“破窗效应” 保护溪流良性循环
治水,但更要护水。
去年,《厦门市溪流养护实施办法》出台,对溪流如何管养作出了明确规定,相关部门和养护单位管养的职责更加明确。
通过落实养护资金,建立养护队伍,溪流养护长效机制在所有溪流全面建立。至于全市溪流干支流的养护资金,从2015年起连续三年市级财政每年拨出专项补助款3881万元,2015年加上区级财政配套的资金,全市投入溪流养护专项资金达到5600万元。
其中的关键点就在于,把溪流当作公路一样,来打扫,来养护。目前全市建立起专业养护队伍47支,养护河长566.6公里,溪流保洁率达到100%,溪流养护工作基本实现“四有”,即有责任主体、有专人负责、有经费保障、有相应设施。
效果也很明显,导报记者在一些岛外溪流看到,这些溪流的感观明显改善,不再像以前一样漂浮着垃圾,无人管养。一相关负责人称,这主要是溪流养护工作的规范化,改变了原先溪流污染的“破窗效应”。
该负责人称,原来溪流水面漂着垃圾,垃圾乱倒、随意污染现象就越发严重,并形成恶性循环。而现在通过日常的管养,让河道干干净净,并加大对流域周边市民的文明宣传,整洁的溪流也让大家不忍破坏,自然形成了良性循环。
目前,全市九条主要溪流河中污泥、水面漂浮物和岸边垃圾得到清理,乱倒乱占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溪流污染源得到初步控制。
打造生态水系 保留溪流自然脉络
建设“河畅、水清、岸绿、安全、生态”的河流水系,成为对厦门水系的更高要求。
据了解,目前厦门正在形成以流域水系为单元,在防洪工程建设中注重生态保护,在生态水系建设中注重防洪安全。
比如流域上游的村庄范围内,侧重于流域生态建设,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的理念。对于下游城市集中区域,则在加大生态治理修复力度,尽量保留溪流自然脉络的同时,注重防洪安全。
去年,厦门对全市在建的、准备开工的、正在设计的10个52公里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全部按照安全生态理念进行调整优化,项目总投资从8.3亿元减少到4.8亿元,减少42.2%;征地拆迁从3900亩减少到2000亩,减少48.7%。其中官浔溪治理项目通过对截弯取直等工程性治水方案进行重新设计,项目投资从3.8亿元减少到1.6亿元,减少征地700亩。
首个国家水利风景区 打造水文化
去年底,国家水利部公布第十五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名单,厦门天竺山水利风景区榜上有名,成为厦门市第一家荣获该称号的景区。
在水利风景区中,水文化、水元素是重点。天竺山景区规划面积37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0.44平方公里,水文景观资源丰富,有天竺湖、两二湖、皓月湖三个天然水库,还有瀑布、溪流、湿地等水文景观。景区森林覆盖率超过98%,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含量超过1万个。
近年来,天竺山景区坚持水利与旅游融合发展,整合景区内水景观资源,加强水系综合治理和景观化改造,积极打造水文化品牌。景区内的四季花谷、天竺峡谷水文化科普教育长廊、百竹园科普教育基地等水文化旅游项目,今年会陆续开放。
流域内乡村获评“中国最美”
海沧区过芸溪开展综合治理后,流域内洪塘村获评“中国十大最美乡村”。
在水生态文明不断地创建过程中,吸引外出青年回乡创业,过芸溪流域21家农家乐日均营业额达4000元,带动农民月增收近3000元;还吸引了15名台湾同胞入驻,带动注册薰衣草相关企业4家,建立了海峡两岸香草科研中心等多家民间组织。
长知识
溪流流域面积占了厦门面积的一大半
厦门市境内无大江大河,但岛外中小河网密布,基本都为独流入海的小溪流。其中,岛外9条主要溪流流域总面积1028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5%;干流长150公里,总河长465.1公里。
也就是说,厦门的主要溪流流域面积,占厦门面积的一大半。对溪流的污染整治和养护保洁,显得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