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道闸通行不便,市民建议改进。刘东华摄
厦门晚报讯(记者 谢雨真)湖滨西路一侧环湖步道设置道闸一事,昨天经本报报道后,引发了更多市民的关注。本报市民热线5589999接到了不少市民的“金点子”,这些建议将在整理后,反馈到筼筜湖管理中心。
【市民建议1】设置障碍柱
设计采用圆柱,避免棱角给行人带来伤害
市民王先生建议,步道上可设置障碍柱,如直筒状的不锈钢障碍柱,以小于一个人的宽度为间隔设置,高度在50厘米到80厘米左右。非机动车比人宽,过不去,非要过去就要把车举高,这就会给骑车人带来麻烦,有效减少通过的车辆。
王先生还建议,障碍柱可以设置得美观一些,采用圆柱,不要有棱角,柱头采用小圆球设计,避免对行人造成伤害。“道闸只要对非机动车造成有效干扰即可,但要确保不给行人带来大的影响。”
-设置障碍柱,避免对行人带来大的干扰。
【市民建议2】设置旋转式道闸
行人无需调整行进轨迹,但要适当放低一些
轮渡码头附近的士上下客处有一种旋转式道闸,市民徐先生认为很方便。这种道闸有点像酒店大堂的旋转门,行人通过时,只要用手推一下就可以了。如果这种道闸能安装到环湖步道上,行人只需多一个手部动作就好了,无需调整行进的轨迹。不过,最好把道闸做小一些,放低一些。
徐先生说,在步道主要出入口设置标识也是可行的,但一定要醒目,标语可以体现“步道设有道闸,非机动车无法通行”。骑车市民觉得前方的路受阻,就不会强行过去了。
【市民建议3】修建平台
上下有台阶,给骑车人带来通行的麻烦
市民吴先生经常在环岛路木栈道散步,出没的观光自行车、电动车等,对散步、慢跑的人影响也很大。吴先生观察到,有些路段进出需要经过台阶,非机动车就很少上去。因为骑车人需要把非机动车搬起,这样就比较麻烦。
因此,吴先生认为,环湖步道上可以隔一段距离就修一块平台,三级台阶上去,再三级台阶下来,台阶无需太高。这样一来,骑车人就一定要下车,久而久之就会嫌麻烦不走这一路段。台阶的材料如果和步道保持一致,外观就不会有违和感。
-旋转式道闸只需推一下就能通过。
【专家观点】 改进现有道闸
减少数量,降低高度,保障行人的舒适度
交通问题专家、集美大学教授林地球认为,环湖步道设置道闸的出发点是好的,可以解决人车混行的局面。如果设置能再科学一些,就更好了。林地球说,湖滨西路一侧的环湖步道总长约1公里,设置四个道闸,没有必要。建议减少数量,达到非机动车受阻的目的即可,重点还是要保障市民散步、跑步的舒适度。
林地球还建议,道闸的高度可以放低,让行人可以迈过去。道闸的颜色要醒目,避免市民在天色暗时被绊倒。目前,道闸两个主体构成半回形式样,林地球说,如果式样改进,把两个主体的间距拉长,既能让通过的道路更宽松,又能让比较长的非机动车无法通过。
-适当修建平台也能阻挡非机动车。
【相关新闻】
其他路段道闸也盼改进让轮椅和婴儿车能通过
厦门晚报讯(记者 谢雨真)昨天,本报还接到多名市民的反映,建议筼筜湖其他地方的步道道闸也同步改进。
“白鹭洲环湖步道上设立道闸,电动车是少了一些,但自行车没少多少。”吴先生说,他多次看见骑车人将自行车竖起、后轮着地,就推着自行车轻松进入步道,但轮椅、婴儿车都被挡在外面。吴先生建议,在步道出入口的道闸留出矮门,让轮椅、婴儿车可通过。相关部门也应对进入步道的电动车、自行车加大处罚力度。
朱先生呼吁,管理方要多为老人、婴儿、残疾人群体考虑,道闸建设时要留出一道可以打开的缺口,平时就用插销扣着。婴儿车、轮椅经过时,可以直接把插捎打开通过。那些骑自行车、电动车的人要打开,就得下车,给他们带来一定的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