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挤满了前来就诊的儿童。
厦门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儿童较少。
《患儿一茬茬 累坏医生家长》后续
海西晨报讯(本版文字 记者 曾昊然)天气变化多端导致感冒发烧的孩子增多,大医院的儿科门急诊因此激增,有的医院一天接诊量就有2000多人次(详见晨报3月16日A3)。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大医院患儿扎堆的同时,社区医院却冷冷清清。
对此,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称,社区医院虽然没有儿科专科医生,但儿童常见的感冒发烧等疾病,社区医院的全科医生也能看。
火
大医院儿科
加班是常态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了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在急诊室看到很多小孩在排队等待看病,而在儿科的病房里,病床基本都住满了。
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主任谢辉告诉记者,每年春季都是儿童发生疾病的高峰期,也是他们最为忙碌的时刻。仅儿内科的日门诊量就达到700多人次,急诊400多人次。“每到这时加班就成为常态,一天工作10小时甚至12小时并不少见,”谢辉说。
据了解,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的儿科系统医生总体规模为全市第一,单单儿内科就有医生26人左右,相对充足。谢辉主任坦言,在人手充足的情况下每天仍很繁忙,而其他医院的儿科医生相对较少,繁忙程度可想而知。
冰
社区医院
小患者寥寥
记者随后来到湖里区殿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这里记者观察到,大医院排队等待看病的情况并没有出现,三三两两有儿童到社区来看病,但基本不用排队。
厦门市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厦门目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没有儿科专科医生,由全科医生来看儿科的疾病。
不过,殿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李翠艳医师告诉记者,对于一些儿童常见病,如感冒、发烧等,在社区的医生同样可以看,儿童常用药也大部分能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到。
殿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江文海表示,社区虽然医疗资源、医生队伍、药品种类相对大医院不算丰富和充足,但是对于常见病的诊疗,社区医院是具备相应能力的,社区医生一样可以为孩子们看好病。
医生建议
儿童感冒发烧社区医院也行
“来大医院更多看的是放心,这是许多家长们都有的心理。”厦门市妇幼保健院谢辉主任认为,对于症状较轻的感冒发烧来说,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治疗上是没有太大区别的。她建议家长,家里孩子出现儿童感冒发烧等常见病,不一定要扎堆大医院。“孩子发烧了,先可以吃退烧药,在家里观察6小时-8小时,看看孩子的精神状况,看看呼吸状态。感觉不行再去社区医院看,再不行才来大医院。”
谢辉主任表示,现在是看病的高峰期,到大医院看急诊至少要排队两小时以上,门诊又不一定当天就能马上预约到医生,没必要到大医院扎堆,可以先到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
[家长心声]
信任大医院 排队也愿意
尽管如此,大多数家长还是愿意去大医院看病。
正准备去大医院看病的家长黄女士则告诉记者,尽管医院儿科急诊室内早已排满了等待看病的孩子,但她仍坚持等待。
黄女士告诉记者,其实她家附近100米以内就有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是她始终没有想过去那边看医生,而愿意去离家5公里远的大医院看病。“还是信任大医院,排队也愿意等。”黄女士表示,去大医院找有资历的医生她比较放心。
李翠艳医师也是说:“有些家长发现孩子发烧了,心态就变了,希望孩子能立刻好,于是就跑到大医院去。”
[原因分析]
为何社区医院没有儿科医生
大医院扎堆,社区医院不用排队,家长们却仍选择去大医院,除了家长的心理作用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社区医院没有专业的儿科医生。那为什么社区医院没有儿科医生?
国家卫计委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之前5年里,我国儿科医生总数从10.5万下降到10万,平均每千名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生,远低于WHO规定的每千名儿童拥有1.5名医师的最低标准,儿科医生缺口大,但是报考的人又少。风险大、收益小,已经成为阻碍儿科医生诞生的阿喀琉斯之踵。
薪酬低、风险高、纠纷多、职称升得慢,是儿科医生紧缺(医生不愿从事儿科)的主要原因。公共卫生领域人士李国炜分析,儿科医生的平均工作时间远超“8小时工作制”时间,达到10-12小时的儿科医生数量众多。
此外,儿科医生面临风险很大,儿童疾病来病急、变化快,诊疗风险性高,医生与患儿无法直接交流,风险就很大;加之多数儿童是独生子女,家人十分溺爱,暴力伤医的概率就更大。儿科医生的待遇相对其他医生较低,在某些一线城市,儿科医生收入相比其他科室的医生低1/3。在这些综合因素的影响下,想成为儿科医生的新兴人才自然望而却步。
[他山之石]
法国儿科医生收入高于平均水平
法国是如何留住儿科医生的?根据法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的数据显示,法国医生的平均年薪为8.6万欧元,其中,儿科医生的平均年薪为9万欧元。为了增加儿科医生的收入,法国政府还与幼儿园、学校及企业签订协议,让儿科医生在坐诊之余,还能出诊增加收入。据悉,法国的儿科医生平均每周工作超过60小时,其中有18小时就是为小患者上门服务。
家长也要看“病”
儿童生病,往往是要看家长的“病”。不少家长往往认为只有大医院的医生才是权威,小病也要享受主任“待遇”。但在医疗条件紧缺的今天,人人要享受到此待遇,带来的后果就是扎堆排队,有时一个小病延误治疗反而可能会造成大病。如果是一些普通流行感冒,医生也建议尽量往社区医院治疗,可得到第一时间的医治。
有业内专家表示,儿科医生不光是和儿童沟通,还要和家长沟通,孩子生病需要揣摩家长的心思。不仅看病还要做心理医生,这也就导致儿科医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于是,儿科医生的缺口也急需填补。以目前来看,随着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实施,儿科医生荒将更加严重。
要改善儿科医生紧缺的现状并非易事,首要是改变儿科医生目前收入不高的现状。各级财政如果能设立“儿科发展专项补贴资金”,支持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重点用于对儿科医生的补贴,或许可真正提高儿科医生待遇,增强儿科专业吸引力。此外在解决儿科医生培养上,不妨由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牵头,在更多高校设立儿科学本科专业,让更多的苗子得到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