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 十八年前在鼓浪屿 实现厦门“音乐复兴” 1998年9月,一只“乐坛雏燕”脱壳而出,厦门爱乐乐团宣告成立。乐团的创建,离不开一位老人的音乐情怀,他就是厦门爱乐乐团荣誉理事长蔡望怀。 “创办爱乐乐团,还得从厦门、鼓浪屿的音乐文化特色说起。”蔡望怀说,曾经的鼓浪屿拥有几百架钢琴,晨晚时分,一片宁静,唯有悠扬的琴声和着轻柔的海浪,周末假日还有家庭音乐会。解放后,琴岛还哺育出了殷承宗等全国闻名的钢琴家。厦门、鼓浪屿有了“音乐之乡”、“钢琴之岛”的美誉。 然而,上世纪80年代后,鼓浪屿由于人口文化结构的变化,独特的音乐文化氛围逐渐淡薄;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钢琴教育却加速普及,人才竞出。如何面对这样的“历史演变”?蔡望怀说,正确的选择就是珍惜厦门所曾经拥有的音乐文化传统和特色,与时俱进,乘改革开放的东风推动厦门的音乐事业,特别是音乐资源建设事业的发展,努力赶上国内的先进水平,重振厦门的音乐雄风,实现厦门的“音乐复兴”。正是抱着这样的理想与信念,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1998年,厦门爱乐乐团在鼓浪屿应运而生,新中国的首位女指挥家郑小瑛受邀担任乐团的领军人物。 探索 “民办公助”创新机制 弘扬琴岛“音乐之魂” 厦门爱乐甫一登场,就带着浓厚的改革气息。民办乐团,运行机制比较灵活,挥洒空间相对宽阔,可摆脱一些不合时宜的旧框框、老套套的束缚,改变当时公办文艺院团吃“大锅饭”等一些弊端,这是旨在解放艺术生产力的大胆探索和试验。蔡望怀说,“我们都希望能真正建设一个与经济特区活力相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令人耳目一新的交响乐团。” 民办,就是不占国家编制,不吃“皇粮”,一切自力更生,发动社会力量参与。乐团初创,尚无显著业绩,在乐坛位卑名轻,争取社会捐助并非易事,难免走过一段经费来源不定、几度濒危、常需“抢救”的艰辛历程。直到200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获得市政府及省电力公司每年各300万元的资助,从此奠定了乐团“民办公助”的基本格局。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人们看到了创办爱乐乐团对鼓浪屿“音乐之魂”的传承和弘扬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和作用。乐团成立前,许多音乐经典巨作几乎绝迹于厦门音乐舞台。乐团成立后,大量音乐精品涌入,开辟了厦门音乐走向灿烂辉煌的新时代。此外,许多青少年利用课余时间师从乐团演奏员,学习弦乐和管乐乐器,多所学校还建立了交响乐队。 |
相关阅读:
- [ 03-07]厦总商会青委会成立“向阳花”青少年助梦公益基金
- [ 01-29]厦门爱乐乐团今晚举行音乐会 汇聚中外经典名曲
- [ 12-16]厦门专业文艺院团第六届福建艺术节获佳绩
- [ 09-10]31军战士为您揭秘大阅兵联合军乐团里的10大秘密
- [ 07-07]到同安文化馆免费学习南音 报名时间截至本周六
- [ 05-07]两位顶级大师加盟厦门爱乐乐团 周五奏响鹭岛
- [ 03-19]约翰·施特劳斯乐团在厦门招募彩排合奏者
- [ 03-16]新加坡华乐团首次来厦 两国乐团合作演绎“华夏情”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