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化贴心服务促和谐 对于社区居民郑秀珍来说,每个周末带着孩子一起参加社区的亲子教育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母女俩最为开心的互动活动之一了。通过亲子教育志愿服务,她们不仅有了更多互相陪伴的时间,而且手工义卖的志愿服务形式也对孩子的教育起到了有益的帮助。 “我们多数的志愿服务都将注意力放在成人身上,其实针对孩子的志愿服务也有很大的需求,并且可能成为凝结更多志愿服务力量的纽带。”吴丽敏介绍说,针对社区志愿服务“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现象,社区正积极开展志愿服务精准化建设,使志愿服务“点对面”的服务模式变成“定人”“定点”“定项”的“三定”服务。 求新求变一直是金安社区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不断向前的关键所在。社区干部坚持走到群众中去,从居民的需求和呼声中开拓思路,找准方向。除了亲子教育志愿服务外,目前,社区正考虑从服务社区的自闭症儿童出发,与专业机构对接,培训社区志愿者,为自闭症儿童和家庭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形式多了,但什么才是居民最迫切的服务需求,这是值得思考的。”在社区书记吴丽敏看来,“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的荣誉将是金安社区推进志愿服务工作的又一个起点,而如何将志愿服务做深做透,精准化是一条必然之路。为此,金安社区在全面摸查社区志愿服务需求基础上,把志愿者的专项技能和社区居民的特定需求结合起来,实行“按块包干”解决具有同种专业技能志愿者“有力无处使”的矛盾;有日常专业志愿服务需求的居民,可与专业志愿者建立“一对一”的“定人”服务,解决志愿者专业技能“空转”的问题;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居民采用电话预约、网上预约、微信预约等专业志愿服务预约方式,解决了志愿服务“远在天边”的问题。 短评>>> 金安模式,关键在“获得感” 走进金山街道金安社区,你会不自觉地被这个年轻社区散发出来的温度所感染。以“金”字命名,金安传承了金山街道一贯的作风,扎实、创新、立足民生。在金山街道党工委书记方文群看来,万丈高楼平地起,金安模式的成功不是凭空而来的,它的背后是数十名社区工作者和2000多名志愿者真心实意的付出,更是金安社区践行“增强居民获得感”的生动体现。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方文群感慨地说,在多年工作实践中,他们发现,只有立足民生,让老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社区工作才算是做到位,才能获得居民的认可。 作为一个社区居民来自五湖四海的纯保障性社区,金安要如何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提升社区服务?方文群在一次赴台考察学习中获得了灵感,“台湾义工的模式和它起到的作用让我印象深刻。”方文群说,结束考察后,他立即与金安社区的两位主官商议,并最终推动了这种模式在金安社区落地生根。 “社区两委班子的真情付出也感染了我。”金安社区志愿服务队的队长鲁惠芳动情地说,她从搬入社区的第一天起,便主动要求参加志愿服务工作,如今,带着孙女一起参加社区的志愿服务已经成了她晚年生活最充实的一部分。社区居民林小鹣自豪地告诉记者,正是社区浓厚的互助氛围,让她坚持了六年志愿服务,并且在志愿服务中得到快乐和成长。 为居民百姓服务、让邻里守望互助,正是这样的内生动力推动着金安社区的和谐发展,也成就了金安“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的烫金名片。 (福建日报廖廖)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