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霖家居体验中心 记者 施辰静 摄
东南网3月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泽贵 林世雄 通讯员 张韧 林晓蕾)2015年,厦门市海沧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11.7亿元,增长7.5%;全区财政总收入154.41亿元,增长6.7%,区级财政收入28.9亿元,增长1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023元,增长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87元,实现全省“十连冠”,增长8.1%;人均 GDP达15.5万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7倍,超过台湾地区平均水平;单位土地GDP产出2.8亿元、创税8200万元,分别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4倍、1.6倍。
成绩的背后,折射出活力海沧渐已呈现的崭新局面:产业、城市、社会“三大转型”步伐加快,创新动力持续增强,转型升级成效显现,生态民生同步改善。
面对新常态,海沧“十三五”开局如何发力?厦门市委常委、海沧台商投资区党工委书记、区委书记黄强表示,按照“五位一体”总体要求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走在全市“五大发展”和“美丽厦门”建设的前列。具体来说,就是以“四创四新”“六化同步”工作要求为引领,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进一步开放创新、增强发展动能,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良好开局。
蓝图绘就,“供给侧改革”成了贯穿其间的一个关键词——海沧要打造政府职能转变、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改革创新的“升级版”,构建高精准“供给侧”。
以产业创新蓄能“供给侧”
2月27日下午,松霖家居“一件极品”新品品鉴会在松霖家居厦门体验中心举行,亮相的三件新品——淋浴音乐角篮、个人护理电器架、鞋凳,无论是品质还是价格,都让现场的“粉丝”惊赞不已。
“没有太多花样,直奔用户最本质的需求,东西好价不贵,‘一件极品’真的很棒。”参加过品鉴会的苏媛女士说。
“围绕事物的本质去进行深度化的追求”,这是松霖“一件极品”的理念。用松霖家居副总经理粘本明的话说,就是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去寻找消费者的痛点,把产品做到最好。不仅如此,通过互联网,产品与消费者之间所有的中间障碍完全消除,传统品牌的高成本被完全颠覆。通过对产品供给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和重构,松霖创造引领了新的消费需求,让产品自行传播,将用户变成了铁杆粉丝。如今,松霖“一件极品”已发布32件产品,粉丝数量爆发到数十万。
松霖的转型,正是海沧以产业创新为“供给侧”蓄能的生动缩影,也让人看到供给侧改革的巨大潜力。
在巩固“基本盘”的同时,海沧未来主要是做大做优增量,为经济发展积蓄动力、注入活力。
在主导产业方面,海沧挖潜力、促增量,鼓励企业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增强现有企业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在恩仕集团,一台台自动化机器人正在为智能马桶进行注塑,灵巧的“手臂”有节奏地来回移动,仿佛长了眼睛一般精准高效,“原先每条生产线需要20人,现在1人就够”。通过“机器换人”,通达、瑞尔特、威迪亚等传统制造业企业也正迈向智能化……
围绕重点发展的产业加快聚集一批带动性强的项目。瑞声科技在海沧建设“样板基地”,海尔在海沧设立华南总部,台湾佳格葵花籽油项目落户海沧……一批先进制造业、建筑业总部、创新创业平台纷纷“抢滩”海沧。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完善创新链条。万泰、嘉盟生物等新兴产业正在兴起;自贸创新园、海峡文创意库、腾邦欣欣旅游产业园等一大批新项目在海沧加速崛起。海尔项目落户后,海沧还琢磨在海尔的 “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商业、互联网+金融”等三大板块上做文章,吸引更多板块转移到海沧。
如今,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再围绕产业链填平、补齐和延伸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在海沧已成了一种普遍自觉,清理“僵尸企业”、引进优质项目在加速实施。未来,海沧区将立足关注“重点”、聚焦“创新”、培育“动力”、确保“生态”,紧扣“四创四新”目标,着力引进、培育、壮大一批新业态、新产业、新项目,为“供给侧”蓄势积能。
以制度创新激活“供给侧”
得益于厦门海关的一项创新制度——“委内加工”,近日,一批由金龙旅行车公司提供的发动机舱门、保险杠等货物得以运入海沧保税港区内厦门丰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由该公司加工成电动汽车车身后再运回金龙旅行车公司组装成电动旅行车。
以往,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只能承接境外加工业务。“委内加工”推出后,监管区内企业接受境内监管区外企业委托,对境内区外企业提供的入区货物进行加工,收取加工费用,区内企业加工后的产品全部运往境内区外。
这一创新,有效促成区域内外企业的“产能合作”:区外企业利用区内的富余产能,可对市场需求做出精准和快速反应又可避免投资风险,实现超常规发展;而区内企业既可以解决内销问题,又可消化产能过剩等不利因素,促进转型提升。
“委内加工”,正是海沧通过制度创新推动供给侧改革的生动写照。制度改革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有效供给的“发动机”。面对自贸试验区、“一带一路”等利好,海沧区扭住制度供给创新这个“牛鼻子”。
分类监管模式、保税料件交易、保税展示交易、空运货栈直通车、涉税“分送集报”“一照一号”服务模式……一系列的改革创新,极大便利了企业,降低企业成本,也让营商环境日益开放的海沧增添了活力。未来,海沧将发挥六区叠加优势,进一步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在新业态蓬勃发展下,找到合理、合法、有效的制度安排,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加强区内区外互动,区内创新、区外推广,区内、区外资源共享、联动发展;当好海丝陆丝枢纽,推动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
不仅如此,海沧还要以改革红利增强动力,加快打造政府职能转变、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改革的“升级版”,重点推动从制造向“创造”拓展,向“智造”提升,向“制造+”延伸,构建高精准的“供给侧”,为全市的改革多做贡献。
以服务创新提升“供给侧”
“现在,我每天都特充实。”日前,在海沧自贸园区青创基地内的太妃堂文化传媒公司上班的陈洁缇,用微信跟台湾的家人分享感受。刚到海沧时,她“每天就是家、公司两点一线,下班了也不知去哪”,现在,餐饮店来了,购物中心有了,社区公交开了,24小时自助服务终端机就在身边,公司与家的“10分钟圈”愈发精彩。在一天忙碌后,陈洁缇常和同事在云端咖啡聊天,或是骑公共自行车到海捣网购物中心购物。待今年上半年总面积约27.8公顷的自贸公园建成后,她又将多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这一切的改变,得益于海沧全力推进的创新社区建设。
在“互联网+”的风口,很多年轻人的创业梦想要结出丰硕果实,也给政府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海沧试点建设的创新社区,就是要为产业社区创造一个产城人融合、具有“星级服务+家”体验的创新环境,为青年创客提供优质的创业服务。在创新社区里,餐饮、住宿、购物、娱乐、商贸、文化等配套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一个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便利化服务的社区工作站也在建设中。创新社区还将充分运用“线上+线下”资源,打造对口产业类型专业服务平台,构建“互联网+科技服务业众创空间”。
建设创新社区,只是海沧以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来为“供给侧”提供高养分的有力见证。
“供给侧改革还要做好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的改革。”海沧区政务信息中心主任黄素玉认为,无论是海沧率先全市试点的“就近办 马上办”便民服务改革,还是同网通办全区政务事,都是海沧从“供给侧”对政府公共服务模式的改革创新。按照“统一政务网络、统一政务云平台、统一办公软件、统一数据资源、统一身份认证”等“五个统一”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海沧正着力打造全省“审批环节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行政成本最低、投资环境最优、人民群众最满意”的政务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