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福建日报厦门观察 > 正文

思明突破空间局限发展新兴产业 提质增效高歌猛进

2016-03-01 09:01:12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邹玒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转型升级催生新业态

样品展示厅内,大大小小的3D打印机“排着队”工作,用树脂、塑料、陶瓷等材料打印出精致的模型。厦门斯玛特企业董事长杨德安拿起一个陶器说:“一个陶瓷工艺品,精致一点的,过去烧制成品起码要7天甚至更久,但3D打印只需要两个钟头,这也是3D打印的魅力之一。”

3D打印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近年来因其具有“还原想象”、快速复制印刻等功能,被广大市民所熟知。但其实,3D打印还有无限可能。杨德安介绍,比如他们已经为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采集了900多件文物数据,这些数据将为历史学家研究文物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而在当前全球即将进入工业4.0时代,斯玛特企业又将业务整合为“智能制造”与“物联科技”两个板块,拓宽艺术、医疗、珠宝、文物等市场的同时,加大3D产品的自主研发,成为传统加工方式的有效补充。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难点是产业转型升级,而要转型升级,当务之急和长远之策又是创新驱动。目前,思明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发展包括文化创意、软件开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产业。

每周六,位于沙坡尾的艺术西区原创市集都会聚集一批有想法的“手艺人”。他们带着自己的作品在这里分享创意。今年思明区将围绕塑造“时尚之区”的目标,加快服装设计、眼镜设计等领域的发展。同时加快文创产业平台建设,配合办好厦门国际时尚周等活动。

美团网、飞游等涉及销售、娱乐、医疗等近十个传统产业的“互联网+”新兴龙头企业接连在思明区涌现,思明区还拥有爱特、连众等本土众创空间,更是吸引百度、阿里、腾讯(BAT)三大网络巨头设立创业中心,形成了导师辅导、资源共享、企业服务及投融资对接等完整的创业服务链条,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热潮。

为了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思明区修订了互联网产业扶持政策,切实降低创客的创业难度;采取动力转换的方式,推进新兴产业升级,发展互联网金融、在线教育、智慧旅游、数字家庭等“互联网+”新业态。此外,思明区大力发展创业基金,依托民间创投机构,推出金融产品和服务平台,满足中小微企业、草根创业者资金需求。

营造服务市场“软环境”

柔软的沙发、沁脾的花香、贴心的借伞区……一走进中信健康管理中心,温馨的氛围便扑面而来。这个2011年“9·8”投洽会签约项目,经过五年的发展,营业额与规模蒸蒸日上。

然而,据中信健康管理中心总裁罗兴平介绍,中信健康管理中心刚开始签约的一年多里,“很大一部分精力都花在了办理职业医疗机构许可证上”。得知此情况后,思明区生产促进中心主动作为,为企业当起“跑腿人”。罗兴平说:“对于企业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在思明区生产促进中心就能够办理多项手续,这样处处为我们着想的政府让我们很感动!”

这个生产促进中心于2012年12月29日成立,中心整合了原思明区招商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信用担保管理中心、中小企业促进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和中华会计函授学校思明分校等6家单位,实现了“1+1>2”的资源集聚效应,为思明区各类企业、投资者提供咨询、推介、考察、洽谈、签约等全方位、多角度、一站式的服务,充分解决企业后顾之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本质上讲要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供给。思明区在新常态下,善于用供需“正反手”加强调控引导,形成一个稳定的市场预期,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例如,指导生产促进中心服务企业后,令不少尝到甜头的企业自行当起了“招商大使”,“以商引商”的结果是,2015年思明区总部企业累计缴纳税收109.2亿元,比上一年增加8.4亿元,区域经济蒸蒸日上。

“栽好梧桐凤自来”。如果说,一路一景、步移景异的优美环境是思明区吸引企业落户的理由,那么,良好的人文环境则是让企业“流连忘返”,扎根思明的一张“王牌”。

有人统计过,在思明区,居民往任一方向,步行十来分钟即可到达一个公园。2013年7月“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战略行动开展以来,思明区更是注重房前屋后的绿化提升,城区功能的完善,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在镇海社区,原来脏乱差的开放居民区成为“幼有人带,老有人管,难有人帮,整洁优美,充满温馨,充满生活阳光”的“金色梦想”小区;在前埔北社区,中心公园里有了温暖的照明灯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