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度青生前回忆1945年厦门受降往事。
海西晨报讯(记者 吴宇豪)抗战前,他是一名小学教师,教书育人;抗战后,他投笔从戎,考入福建省水警总队,成为一名警官,训练壮丁,保家卫国。作为当年日本投降时的厦门受降官之一,他见证记录并保存下当年日军投降的电讯史料。新中国成立后,他加入民革,重返讲台。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年过百岁的他在厦门给孩子们上了开学第一课,讲述当年日寇在厦投降的故事。他就是李度青。
2月23日11时,李老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高龄谢世,享年104岁。今日中午12时30分,李老的告别仪式将在福泽园8号厅举行。
“去年12月后,父亲的身体状况一直时好时坏。”李老的长子李正心回忆,去年12月初,父亲的病情突然恶化,他们急忙把父亲送到医院,可父亲一直不愿意接受治疗,表示要在家和子孙们一起度过最后的时光。“12月15日,我们收到医院的病危通知书后,只好按照老人的意愿,把他接回家。”李正心说。
李正心告诉记者,父亲回家后,子女们细心护理,他的身体状况一度好转。可在2月16日,父亲的病情又突然恶化,他们再次把父亲送到医院,“可只过了几天,父亲却……”李正心颤抖地说。
“李老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他的一生是追求进步的一生,走向光明的一生。”谈到这位老前辈,民革厦门市委专职副主委马明炬十分惋惜地告诉记者,今年春节期间,他和几位同事前去看望李老,病重的他还关心民革的工作,即便是呼吸困难,仍然要和我们合影留念。
马明炬告诉记者,李老虽已百岁高龄但仍时刻关注国家大事,中共十八大召开的时候,他还亲自赋诗一首;抗战胜利70周年时,他不仅接受电视媒体的采访,还给孩子们上了开学第一课。“仙逝之前,李老是厦门最后一个亲历抗战胜利厦门受降的受降官。从李老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股正气,一种正能量,这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标杆。”马明炬说。
对于李老的离去,厦门市大同中学校友会副秘书长范朝汀表示十分遗憾,“在他的身上,有太多的故事和历史值得我们去聆听。”
日本军官交出3把军刀
积极抗日
放弃教师岗位,投身水警
1913年,李度青出生于泉州南安,年少时来到厦门读书。抗日战争前,李度青是一名小学教师,先后在南安鹏溪小学和厦门市私立东村小学任教。
“七七事变”的爆发,让李度青的人生发生了转折———他投笔从戎,考入福建省水警总队,成为一名警官接受培训。进入警官训练所后,李度青从分队长当起,一步步成长为大队长。
厦门被日军占领之后,李度青被派遣到九龙江口的海门岛上配合驻军。在岛上,李度青训练壮丁,坚持抗击占领厦门的日军,防止敌人继续内侵。
1945年,日本投降的消息传遍全国,担任福建水警总队第二大队副大队长的李度青正在漳平县城驻扎。得到捷报后,李度青立刻报告大队长,请求省水警总队向福建省政府请示,准许他所在的大队开返战前原驻地厦门。第二天,李度青收到了省府复电:准许由该大队副大队长李度青率领一部分警员先遣行动,配合受降部队进驻厦门。
接到命令后,李度青正式成为受降团的一员,他立刻到漳州报到,与受降团会合。
回乡受降
乘船海上绕三圈开进厦门
那时候,全省保安副司令兼第一纵队司令严泽元少将为金门、厦门地区的受降长官。严泽元让李度青前往厦门,准备正式受降的船只。李度青到厦门后,以一艘1000元的价格租了3艘平底汽船,计划10月1日出发来厦门。
可没想到,9月30日下午,台风来了,海上交通停滞。一直等到10月3日上午,天才放晴,李度青跟随严泽元少将和时任厦门市长的黄天爵带领的受降团一百多人才得以上船,开进厦门港。
李度青曾在采访中回忆,船只进港以后,他们看到了岸上欢迎的厦门市民,大家欢声雷动。严泽元下令在船上升起“国旗”、鸣笛,并在海上绕了3圈,告慰同胞7年半的期望:大家受苦了,我们回来了!
船在当年的第五码头靠岸,阔别厦门多年的李度青和受降团一起,再一次踏上了厦门的土地。日军原田清一中将率一伙日本人恭立码头,弯腰致敬。
李度青当年离开时,厦门人口有20多万人,回来的时候,只有13万了。
见证投降
李度青到厦门后,立刻带着下属回到开元路口的水警大队驻地,厦门沦陷期间,这里成了日伪水警组织的办公场所。
日伪水警组织的真正掌权人是司法科长、日本人岗健之进。李度青让人把他叫来,本来还担心语言不通,没想到三四十岁、矮矮胖胖的岗健之进闽南话说得很流利。
交接完后,岗健之进拿出3把日本军刀,说那是他祖先留下来的宝贝,要送给李度青做纪念。
李度青说,其实这是他说得好听。他后来知道,日方早有命令,必须交出代表投降的军刀。接过军刀后,岗健之进还行了90度鞠躬礼。
李度青很快把工作做了起来,一直做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有人劝李度青一起去台湾,但是李度青不为所动,他说自己不愿离开家乡。他请了解放军代表来办理了交接手续,并上交了当年从日本人手里接过来的军刀。
对诗歌创作情有独钟
重返讲台
新中国成立以后,李度青主动要求回归教师队伍。他先在鹭江道的民校里担任群众教师,主持扫盲工作。后来,李度青又在国家的安排下,来到厦门市大同中学当教师,直到1981年退休。
退休之后,李度青仍没有闲着,年轻时就喜欢写诗、写文章的他,在退休后依旧热爱。李度青曾说,自己只要感觉一来,就要提笔写一写,写完还要自己读一读,斟酌一下。
“每次他写完之后,都会用闽南话吟唱一番,看上去很享受的样子。”李度青的女儿回忆,父亲视力下降以后,还经常拿起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放大写。“他很关心国家大事,每天都看新闻。”子女担心李度青经常看电视影响视力,他就眯着眼睛用耳朵听新闻。
在李度青百岁生日时,大同中学曾出资为他的诗歌编辑出版了《芳草诗稿》,收录了他创作的100多首诗作。
“他对诗歌一直情有独钟。”大同中学教师范朝汀告诉记者,李度青在百岁之后,还曾参加学校举办的诗歌讲座,坐在第一排静静聆听。
退休之后的李度青还有另外一个爱好。“每周都要带他去植物园里走一走,有时一走就是1000步。”李度青的女儿说,在茶座坐一个下午,看着绿色植物和午后的阳光,呼吸新鲜空气,对李度青来说是最惬意的事情。
【人物名片】
李度青,1913年生于南安,曾在厦门读中学,并在厦门担任教师。抗战开始后,他考入福建省水警总队,后来担任福建省水警二大队副大队长。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率领先遣水警接受厦门日伪水警投降。新中国成立后重新回到教师队伍,1981年从厦门市大同中学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