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外贸转型升级是厦门今年商务工作的重要目标。
2016年全市商务工作会议现场。
厦门正不断提升口岸的综合竞争力。
厦门日报讯(文/记者 李晓平 图/记者 张奇辉 王协云)在昨日召开的全市商务工作会议上,市商务局局长陈李升全面总结了去年厦门的商务工作,并对今年的工作作了部署,同时对“十三五”工作提出展望。会议指出,今年,要充分把握厦门商务发展的有利条件,如厦门转型发展的先发优势、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自贸试验区建设、“海丝”战略支点城市建设和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等,进一步激发商务发展的内生动力,为厦门商务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十二五”成绩
外贸综合竞争力
稳居全国前列
11.3%:“十二五”期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0年的685.0亿元发展到2015年的1168.4亿元,年均增长11.3%。
92:建成“菜篮子”调控基地92家,副食品市场供应量比“十一五”期间大幅增长,保障了市场供应。
7.9%: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010年的570.3亿美元,增长至2015年的832.9亿美元,年均增长7.9%,进出口规模占据全省半壁江山,地方经济名义外贸依存度达149.2%,外贸综合竞争力稳居全国前列。
20.7%:全市实际利用外资92.4亿美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20.7%。利用外资结构明显改善,先进制造业利用外资持续快速增长,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比提高到55%以上。
361.0亿:对台贸易进出口累计完成361.0亿美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89.0%,台湾地区已成为厦门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市场。
“十三五”蓝图
加快流通升级
着力改善民生
“十三五”期间,厦门商务工作有三大主要目标:一是巩固提升消费对增长的基础性作用,预计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总额达到190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二是加快对外贸易优化升级,预计到2020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5600亿元,出口年均增长2%左右;服务贸易总额达到130亿美元,年均增长10%左右。三是促进双向投资协调发展,预计“十三五”期间年均实际利用外资20.9亿美元,五年累计104.5亿美元,比“十二五”期间增长13%左右;对外投资年均增长10%左右,五年累计对外投资额突破100亿美元。
今后五年,厦门商务发展将实现四个战略任务:
●优化营商环境,夯实商务发展基础:要以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改革高地的试验和示范作用;要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动企业加快适应全球贸易投资新竞争规则。
●加快流通升级,打通商务发展经脉:要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创新驱动、改革驱动,协同推进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带动流通业整体水平和竞争能力显著提升,推动经济由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的历史转变。
●扩大对外开放,激发商务发展活力:要加快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提高外贸出口对稳定经济增长、牵引产业升级的作用。
●着力改善民生,增强商务发展动能:要充分发挥商务发展在扩大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和支持就业容量大、关系百姓生活的批发零售、餐饮服务、物流配送、社区商业和家政、养老等生活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循环消费,完善公益性民生商业设施建设。
【回顾2015】
去年,全市商务系统着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较好完成全年各项任务。据统计,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5169.5亿元,增长1.6%;合同利用外资41.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9亿美元,分别增长45.9%和6.2%;境内招商引资1992亿元,增长38%;境外投资21.9亿美元,增长1.1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8.4亿元,增长8.9%;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8028.4亿元,增长8.9%。
关键词1
对外开放
外贸实现逆势增长,出台稳定外贸增长七条措施,兑现出口信保扶持近2亿元,在全国率先推出出口退税由每月一次提高到两次,对查验没问题的企业免除吊装、移位、仓储等费用,调减广交会展位费和综合服务费超过700万元。全年外贸增幅全面领先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并位列东部省(市)、计划单列市第一。
双向投资再创新高,全市合同利用外资总额创历史新高,利用外资规模总量居全省首位。现代服务业合同利用外资占比超过七成,电子、机械、医药等先进制造业利用外资快速增长。境外投资额首次突破20亿美元大关,跨国并购迅猛增长,投资结构多领域齐头并进。
口岸通关提速增效,全面推行关检“三个一”通关模式,深化区域通关业务改革,稳步推进电子口岸建设。加快推动海陆空港口岸建设,3个新建码头通过省级验收,邮轮母港出入境艘次、人次分别增长3.14倍和3.11倍;空港口岸实现7×24小时通关,首次出台促进国际航线发展扶持政策,新增直飞阿姆斯特丹、悉尼洲际航线和多条国际航线。
关键词2
重点领域改革
简政放权力度加大,全部审批事项实现“一个窗口”对外和网上审批,网上审批终审率达70%,审批时限均压缩至法定承诺时限的35%以内。实现商务审批流程再造,加快推进“审批清单+简化审批”、“同步受理+并联审批”和全过程网上办理,平均办结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的三分之一。
自贸试验区建设成效明显,率先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进出口货物申报效率提高50%,被商务部评定为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放宽外商投资准入条件,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负面清单之外领域实行外商投资备案制,办理时间缩短至3个工作日内。
两岸交流合作更加密切,全年新设台资项目361个,增长1.6倍,合同利用台资8.7亿美元,增长99.5%,实际利用台资3.7亿美元,增长61.2%;对台一般贸易额23.0亿美元,逆势增长12.1%。两岸贸易中心一期项目入驻率已达100%。厦台海运快件实现双向通航,实施两岸商品快速验放模式,重点扶持的台湾水果、水产品进口继续保持迅猛增长。
“海丝”经贸日益活跃,策划生成了39个合作项目,在境外投资、开拓市场、跨境电商等扶持政策中突出了对“海丝”沿线国家的支持力度,经贸往来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3
产业转型升级
流通现代化步伐加快,基本建成三级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城市共同配送率超过60%,“智能配送柜”网点社区覆盖率居全国前列。大力推进冷链物流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冷库总容量超过30万吨,区域性冷链物流中心初步形成。
现代服务业水平提升,服务外包保持快速发展,合同金额19.0亿美元,增长32.0%;执行金额16.8亿美元,增长42.7%;服务外包对经济贡献不断突显,全年税收贡献近30亿元。海沧电子商务产业基地成为厦门首个国家级示范基地,亚马逊“台湾馆”、京东营运中心、风信子跨境电商体验中心等项目在厦门落地,全市登记网商企业超过2.6万家。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600亿元,增长86%;B2C零售额220亿元,增长60%,其中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92.5亿元,增长49.0%。
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加大,出台创业相关扶持法规,推动中小服务外包企业创新、集聚发展。建设中小企业商贸服务平台、物流信息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关键词4
为民惠民
市场供应保障到位,“菜篮子”基地建设在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又新建两个芽苗菜基地,日产量超过80吨。闽南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禽类集中屠宰稳步推进,完成城区菜市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的制订工作。
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生活服务消费,扶持家政企业推行“O2O”等经营新模式,建成覆盖全国的家政信息交流平台和呼叫服务中心,探索养老服务产业化的有效模式。加强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率先在全省推出酒类管理微信公众服务号,酒类溯源实现便民化。商贸行业安全生产平稳有序,重点商贸企业实现零事故。拍卖市场进一步规范,全年实现拍卖成交额42.3亿元。
【展望2016】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国内外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会议指出,要增强新形势下的机遇意识、忧患意识,找准职能定位,以更加求真务实的作风狠抓各项任务落实,努力开创商务工作新局面。
今年厦门商务工作的预期目标是:外贸出口增长3%,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
1、深化内贸流通改革,培育消费增长新热点
全面推进内贸流通体制改革,要在今年8月底之前完成各项改革试点任务,形成若干可供全国其他省市复制和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即:产生一批流通领域的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政策文件,为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法律支持;打造一批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的企业和公益性基础设施,增强内贸流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促进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推动传统商业企业转型和模式创新,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施商务大数据战略,完善内贸流通统计监测体系。加快推广现代物流技术,深入研究降低物流成本的政策措施。加快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成立中小商贸企业服务中心和服务平台。
加快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制定出台促进商贸流通发展相关法规,大力发展现代流通,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流通领域改革创新。加快发展服务消费,壮大家政养老、休闲娱乐、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等新型业态,打造多点支撑的消费增长格局。
加强市场运行保障能力,继续推进“菜篮子”调控基地建设,鼓励和依托夏商农产品集团向种植、养殖基地延伸,建立稳定供应渠道,壮大和发挥“菜篮子”主渠道作用。
2、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建立对外经济新优势
实施外贸优进优出战略,提升传统优势产品竞争力,巩固出口市场份额,鼓励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资源的进口,支持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消费品进口,带动厦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扶持外贸新型商业模式,大力发展跨境电商、融资租赁等外贸新型商业模式,大力拓展全球维修业务,支持林德叉车、澳大利亚锆矿砂等国际品牌在厦门设立亚太中转集拼中心,支持物流企业开展大宗商品和中间品国际分拨业务。积极争取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资质,加大对汽车平行进口的扶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制定出台促进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工作意见,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
深化对台经贸往来,推进两岸贸易中心二期建设,促进大嶝小镇、台湾水果集散中心等涉台交易平台发展。鼓励扩大进口台湾商品规模,增加进口优势台湾商品品种,增强口岸分拨集散能力,打造进口台湾商品分拨集散中心。发挥厦金区位优势,支持推动在金门建设跨境电商“海外仓”,利用厦台海运快件便捷通道,打造两岸快件及跨境电商货物集散转运中心。
3、着力扩大双向投资,增强开放发展新动力
改善外商投资环境,健全外商投资监管体系,建立常态化的企业沟通服务机制,做好重大项目的跟踪服务,进一步完善“提前介入”、“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容缺受理”等特色审批服务模式,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提升投资促进水平,围绕自贸片区、众创空间、岛外各大新城等招商新平台,强化对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等重点产业以及世界500强企业、台湾百大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等的招商力度,引进填补产业链缺失项目和关键环节。
完善“走出去”服务体系,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设立生产基地,参与工业园区、港口等项目建设;支持企业开展境外股权投资,探索在自贸试验区内建立境外股权交易中心,争取开展个人境外投资试点。设立厦门市海丝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厦门企业的境外投资,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在沿线重点国家增设1-2个境外贸易投资联络点。
4、强化口岸通关效能,提升口岸综合竞争力
提升口岸通关效率,以企业和用户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2.0版本建设,拓展业务功能,提高业务覆盖面,既要服务于自贸试验区内的企业,又要满足厦门港整体外贸业务链的需求。
降低企业通关成本,落实免除集装箱查验服务费政策,推进实施免除报关报检进出口申报环节费用政策,提升厦门在“一地注册、全国报关”通关一体化改革环境下的口岸综合竞争力。增强口岸保障能力,密切跟踪翔安新机场、五通码头三期、邮政速递国际邮件监管处理中心扩建及前场铁路大型货站等项目进展情况。拓展海空航运服务功能,增辟航线、加密航班,整合海运快件,发展国际中转集拼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