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没必要一窝蜂制定开放标准 “国家这样的规定,是一种城市文明进步的表现,在空间上让所有的市民都共享,但没必要‘一窝蜂’。”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厦门市委副主委朱奖怀提出。 他认为,要不要打开一个小区,要有前提条件。一是确保小区内居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得到保障。二是小区的设计、建设和管理标准应相应做出调整。 封闭式小区和开放式小区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封闭式小区的车辆好管理,治安和消防安全较好管理,物业也更便于管理,如果保障措施跟不上,立马敞开,马上推行,则会有问题。“安全是第一位的,物业管理的力度就得加大,增加监控,增设诱导,增加管理,物业收费的标准就会提高。”他说。 原则上不建设封闭式的小区,朱奖怀认为,开放式小区如何满足治安、交通、城市、卫生、消防等的要求,厦门应当组织专家、学者论证,有必要的话召集专家、房地产、群众代表,对标准进行制定。 比如,小区和单位大院拆墙透绿,有些地方没必要真的把墙体拆了,可以把围墙变成栏杆式,外面的人同样可以享受到绿意。 小区道路开放 管理要跟得上 根据《意见》,逐步打开已建成小区和单位大院,其中一个目的是“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那么,公共化以后如何管理? 首先是使用者,公共化以后,不一定给汽车用,给小区以外的行人用、给自行车用,也是公共化。 对于道路的等级,国家有专门的标准,小区内的道路往往较窄,有的道路条件并不好,有的还要承担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功能。林地球认为,不是所有小区的道路,都要打开给车走,只有那种能起到明显的车辆分流作用、较宽的道路可以列入考虑。 而把道路让出来,有了道路资源,并不能一下子就解决交通问题,还要依靠交通路网规划、管理和组织。“如果道路规划还是像现在这样无厘头,管理状态还是落后的,增加了小区的道路,也是造成浪费。”交通问题专家吴亚章说。 吴亚章解析,小区从封闭到开放的交通安全问题,考验管理部门的思维、能力和智慧。 政府提升管理 百姓走出小区 很多人反对小区开放,理由是不符合当前的国情,认为和国外相比,我们的城市管理跟不上,人口素质相对落后。 在市政协特邀研究员杨毅眼中,新的小区不封闭,恰是一个时机,是对政府管理部门提升管理水平和能力的倒逼,也是倒逼小区内的人走出来,而不是关起来。 他认为,敞开确实有危险,但不能因为个别的风险,把所有的小区和道路都围起来,把小区封闭管理,是一种往回缩的策略,是推卸责任的惰政思维,一封闭起来,就把问题从社会推给了小区,“社会的病,不能让老百姓去吃药”。 当然,逐步打开旧小区,并不是全部打开,国外绝大部分小区不是封闭式的,但也不全都开放,要不要打开,应当主要考虑涉及通行、公共利益的道路,这就像北京的胡同一样,封起来就不是胡同。 他认为,表面上是封闭与打开之争,实际上,是要求政府部门把社会秩序管好,让大家从自家走出来,“发展开放便捷、尺度适宜、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的生活街区”。 |
相关阅读:
- [ 02-23]今后城市将不再建设封闭小区 厦暂无具体落地政策
- [ 02-23]美国男子将废弃客机改造为舒适住宅
- [ 01-26]厦门一手住宅成交量 上周环比增加12.95%
- [ 01-21]闽不再新建公租房 厦门今年适度加大商品住宅用地供应
- [ 01-19]上月新建住宅厦门涨幅第三 连续三月进入全国三甲之列
- [ 01-13]厦门二手住宅上周成交量为837套 环比下跌近一成
- [ 01-12]厦门一手住宅成交量上周大跌七成多 日均成交24套
- [ 01-06]2015厦门楼市上演大逆转 全年共成交住宅6.7万套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