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休闲旅游 > 正文

湖里草根艺术团很有"国际范" 让老外们竖起大拇指

2016-02-17 10:00:02郭筱淳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古筝表演。(资料图)

艺术团团员教澳大利亚朋友古筝。(资料图)

馨雅艺术团与澳大利亚朋友联合展演。(资料图)

厦门日报讯(文/图 记者 郭筱淳)在湖里区,有这样一支“国际范”社区艺术团,由一群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却怀揣着同一个文化梦的普通居民共同组建,他们曾多次与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市开展艺术交流,表演的节目更让老外们都竖起大拇指——他们就是禾盛社区馨雅艺术团。

昨日,这支草根艺术团又一次踏上前往澳大利亚的旅程,参加在阳光海岸市举办的中国文化节,再度开启跨越南北两个半球的社区文化交流,更开辟两座友好城市之间民间文化交流新模式。

而这恰恰是湖里区群众文化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湖里区文体出版旅游局坚持从居民文化需求出发,组建起一个个接地气的群众文化团体,开展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如今,在湖里,群众文化已成为一条“纽带”,拉近了居民之间的距离,丰富了居民的生活,更传递着“美丽生活”的正能量。

结情缘 两国社区居民用才艺“对话”

这场跨国文化交流的故事要从3年前说起。2013年,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市议员珍妮·麦凯来到厦门,第一次走进湖里来到禾盛社区,她惊叹于这里居民的多才多艺,主动当起“媒人”,多次辗转厦门与澳大利亚,终于促成这次跨越南北半球的社区文化交流。

在珍妮议员的“牵线搭桥”下,禾盛社区馨雅社区艺术团中的20名团员于2014年9月前往阳光海岸市,开启了5天的文化艺术交流之旅。他们与当地政府共同举办的“五缘之声”音乐会,一场中国风十足的精彩演出吸引了众多当地居民热情参与。不仅如此,艺术团团员们与当地居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一起唱歌、跳舞、画画;他们甚至成了一家人,一起买菜、做饭、接送小孩。

紧接着,去年4月,阳光海岸市青少年乐队来访厦门,与馨雅艺术团举办联合展演,中西文化碰撞升华、精彩纷呈。令人感动的是,在演出结束后,阳光海岸市的朋友们将重达15公斤的演出背景板带回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市,并挂在市政厅门前,作为永久的纪念。

再续缘 受邀赴澳参加“中国文化节”

阳光海岸市是厦门的友好城市,一直以来两座城市在教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交流不断深入,近年来更是延伸到经济领域,几乎每年“9·8”,该市都会率团来厦参加,举办推介活动。而搭借社区文化交流这一平台,两座城市越走越“亲密”。

今年,阳光海岸市议会再次向湖里区发出邀请,希望有更多的社区才艺达人与节目能够参与当地举办的“中国文化节”。

为了赴约这场文化盛宴,湖里区文体出版旅游局派出了社区文化艺术协会的骨干队员们。社区文化艺术协会是湖里区文艺爱好者们的“大家庭”,由禾盛社区馨雅艺术团等多个基层艺术团的居民组成。队员们一口气准备了6个节目,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包括“中国风”古筝、书法、茶艺展演、戏曲《大唐贵妃》选段、旗袍华服走秀、藏族歌舞等。

时间紧,任务重,艺术团团员们也是蛮拼的,要知道他们都不是科班出身,年龄最大的团员已有60岁了。他们加班加点排练,甚至放弃了春节假期。

昨日,11位骨干队员启程赶往澳大利亚,未来几天,他们的精彩演出将在异国他乡大放异彩。本报也将持续跟踪报道。

【亮点点击】

把舞台交给居民

组建群众文化“新家”

在“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中,社会组织正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近年来,在湖里文体出版旅游局的引导下,由居民自建自管自助的社区艺术团已经在湖里区遍地开花,几乎每个街道都拥有自己的品牌艺术团和文化志愿者团队。

2015年,湖里文体出版旅游局将社区艺术团进行资源整合,推动禾盛社区馨雅艺术团、和通社区阳光艺术团、祥店社区祥梦艺术团以及禾山社区艺术团等多个基层文化团队成立了厦门第一个“社区文化艺术协会”,它是居民文化的“新家”,更是“群众艺术联盟”。

目前,湖里区已拥有10多个社区艺术团,近300支社区文艺团队,文化志愿者人数达到3000多人。过去一年里,社区文化艺术协会主办了海峡两岸禅文化节、跨年音乐会等多场文化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生活、提升城区文化品位。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