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T的开通大大方便了市民出行。
厦门日报讯(文/记者 徐景明 通讯员 翁明鸿)近期,厦门公交将有两个重大变化:BRT快6路(前埔枢纽站——厦门北站)计划1月31日开通、厦门火车站南广场公交首末站1月24日启用。两项新变化,将大幅提升市民、游客出行的便捷度,可谓今年厦门公交“开门红”。
公交出行,是市委、市政府长期高度重视的民生工程,是“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我市交通部门、公交企业采取多项措施大力推进公交优先发展,提升公交服务水平,为保障民众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BRT今年将连开快6路、快7路
BRT,也就是快速公交,是目前厦门单线运量最大,最为快速、准时、实惠的公交出行方式。目前,依靠快1、快2、快3、快5四条线路,BRT日客流量已达到31万人次,为服务群众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BRT将继续新开线路,争取运力较2015年提升15%。”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快6路将于1月31日与市民正式见面。洪文至开禾路口的快7路高峰区间线也计划在今年上半年开行。”
记者了解到,快6路即前埔——厦门北站,主要是要建立起厦门岛内东部与集美区的快速交通联系,尤其是这条线路直达厦门北站,将进一步满足市民去北站乘动车、外地游客从北站下车进岛的出行需求。
在快6路开行前,市交通运输局与厦门公交集团进行周密摸底调研。据悉,快6路与快5路(前埔——同安)虽然在岛内走向相同,但根据快5路开行几个月来的表现,其日客流量已经逼近2万人次,深受市民好评。因此,快6路的开行也已具备一定客流基础。
春运首日火车站南广场
新建公交首末站启用
随着厦门火车站改扩建工程的逐步完工,动车“回流”,厦门站的客流量将进一步攀升,尤其在春运加开车次后,客流将“井喷”,因此,市内公交保障工作将成为今年春运重点。
据市公交集团介绍,厦门火车站周边配套的公交线路达62条(其中始发38条、途经停靠24条),日计划班次12886班。其中,南广场的8条公交线路(1路、28路、50路、52路、128路、130路、854路、B2路)目前客流较大,随着1月24日起启用新建的火车站南广场公交首末站,这些线路将移至此站运营。
新建的火车站南广场公交首末站,比邻火车站南广场临时售票厅,位于一栋在建综合楼的一层,出火车站走50米即可到达,比原来的站点位置更近,且无需过人行天桥,将极大方便携带行李的旅客。记者在现场看到,该首末站建筑面积接近两万平方米,候车条件较原来也有较大提升。
另外,随着1月24日厦门站北站房投用,BRT与站房的连廊也将建成,届时下BRT的旅客可快速进站,无需像之前那样穿行到南广场。
【链接】
创新发展理念 打造“公交都市”
2015年厦门公交发展成果显著,市交通运输局介绍“十三五”发展思路
顺应城市发展变化,满足群众出行需求,打造安全有序的出行环境。刚刚过去的2015年,不仅是厦门公交“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厦门公交取得长足进步的一年:在城市堵点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全年调整、优化公交线路81条次,实现有效保障;11月1日开行BRT快5线,提升大运量快速公交能力;开通专线、快线满足交通枢纽与旅游热点的出行需求,社区公交打通“最后一公里”;服务提升,实现全年安全运营,乘客满意度不断提升……
数据最能显示发展成果。市交通运输局昨日介绍,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的公交事业在已有的良好基础上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全年新增公交线路21条,公交线路总数达到360条;公交总运营里程达到6431公里;更新公交车辆390辆,其中310辆为新能源公交车,全市公交车辆总数达到4691台,万人拥有公交车标台数接近国家“公交都市”15标台的标准;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95%,已超过“公交都市”创建要求中“超过90%”的标准。
今日,本报特梳理2015年厦门公交发展成绩,并介绍今年以及“十三五”期间厦门公交发展思路。
公交动脉
BRT今年大幅提升运力
BRT在厦门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个行业典范:截至2015年末,4条BRT线路,日客运量达31万人次,快线单程总营运里程130公里,投入车辆221台,高峰期部分路段的进站车次达到了40秒1班,以4.7%的公交车辆数承担了全市公交客运总量的12.4%……谁都没想到,2008年,BRT才正式开通。
去年11月,前埔至同安的快5路正式开通,增投了25辆车。“之前去同安,还要中途转一次车,很麻烦,而且转车时遇到高峰时非常拥挤,上下车都不方便。”市民孙老先生高兴地说,“现在改善太多啦,上车可以一路坐到底!”
和孙老先生一样,现在,每天约有1.8万人次选择开通不久的快5路出行,且需求仍在不断提升。这个数字,说明了BRT已经成为最受厦门市民欢迎的公交出行方式。
快速、准点、低价,是市民选择BRT的重要原因。市交通运输局介绍,在目前城市道路交通日益拥堵的情况下,BRT已经成为公共交通主动脉。为充分发挥好BRT的优势和作用,从2015年下半年起,市交通运输局通过科学调研,一方面大力协调推动BRT停车场、匝道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一方面立足已有的条件,尽可能增加BRT的运力,满足民众出行需求,顺利促成快5线的开通。
“计划1月31日开通的前埔至厦门北站的快6路,以及将于上半年开通的洪文至开禾路口的快7路高峰区间线,将继续新增投放33辆车。到今年二季度,我市的BRT快线数将达到6条(快1、快2、快3、快5、快6、快7),线网结构更加合理。”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届时,BRT的总运力将比2015年末进一步提升15%,继续发挥城市公共交通‘主动脉’的作用。”
优化调整
有效保障市民出行
2015年,厦门公交还上演了一场“以柔克刚”的大戏:全年共调整、优化公交线路81条次,使一条条公交线路巧妙灵活地避开堵点、弥补缺漏、加强覆盖,并力保准时准点。
“我每天都乘坐公交车上下班,会路过好几个轨道交通施工工地。这一年下来,我觉得公交公司的保障工作让我满意,甚至超出预期,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严重拥堵。”市民李先生说。
李先生所说的,正是去年厦门公交调整、优化的重点部位:去年,随着轨道交通1号线的快速推进及2号线的陆续开工,厦门公交几乎每周都在同步调整、优化,最大限度化解了施工对线路运行的影响,保障了市民的出行。
在成绩背后,有想象不到的周密决策。在开工之前,市交通运输局指导公交运营企业,主动参与轨道施工的交通组织方案研讨。调整绕行、分站停靠、站点迁移……各种手段层出不穷。有数据显示,仅围绕轨道交通施工进行的公交线路调整、优化,就达到57条次。
中外客商、游客,也对厦门公交的服务竖起大拇指。去年,为保障城市重大活动的顺利开展,全市共开通18条公交临时专线,延伸公交服务时间97条次,出色地完成了春运、马拉松赛、“9·8”厦洽会、高考、海峡论坛以及各大展会、晚会等城市重大主题活动的公交运营保障。
火车站、机场等重点交通枢纽的公交保障也做到了“关键时刻不掉链子”。比如在北站将末班时间调整为23:30,春节假期凌晨都能保障运力;调整8条公交线路至厦门火车站南广场始发,并新增了火车站南到达厅的公交接驳专线J1路;将原环岛干道上闲置的BRT“集美大桥南站”改造为常规公交停靠站点“T4候机楼站”,满足市民往返机场的需要。
提升服务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并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厦门公交将其落到了实处。
随着特区经济的发展,一系列产业园区应运而生,如翔安火炬高新区、软件园(二期、三期)、两岸金融中心、自贸试验区等产业园区。这些园区的运作,也带来大量的人员流动。为此,厦门交通部门、公交企业按照“一园一方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制定公交保障方案。
在软件园上班的年轻人,对去年公交一系列变化感受最深。“开通了高峰专线317路和992路,蔡塘下BRT也有高峰专线308路去软件园二期和观音山运营中心,软件园三期还有区内线路911路、915路……”软件园的一位“巴迷”对去年的这些变化如数家珍。
同样,翔安火炬园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的调整也十分频繁,增加新班线、班次密度加密、延长服务时间、调整停靠站点……只要园区职工有需要,交通部门就积极创造条件,不断优化调整公交线路。
旅游产业,也需要公交支持。去年,交通部门密切跟踪分析主要旅游景区的客流变动情况和片区道路状况,适时新增、调整、加密轮渡、邮轮码头、曾厝垵等主要景区的公交线路,使我市所有A级以上景区均有直达且较为完善的公交接驳线路。
公交服务水平,也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下半年,市交通运输局研究制定了《厦门市公交运营服务考评办法》。该办法从行车服务质量、班次执行情况、乘客投诉处理及乘客满意度调查四个方面对我市公交运营的服务质量进行全面考评,今年已正式开始实施。
社区公交
打通最后一公里
2015年12月,五缘湾片区的居民们收到一个年终“大礼包”——社区公交线路439路(环五缘湾专线)开通。值得一提的是,这条专线是我市首条纯电动的公交线路,既方便了五缘湾片区居民的出行,连接了五通码头与BRT,同时也实现了“绿色出行,生态社区”。
“线路开一圈大概30公里,这台车充一次电15分钟,能跑两圈。”驾驶员张师傅笑着说,“确实很适合社区用,不仅打通‘最后一公里’,老人小孩也能经常坐车出来转转。”
据市交通运输局介绍,社区公交对于厦门来说不是新鲜事儿,为解决民众“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2013年,我市就在湖里区开通“社区公交”,通过小型车辆将公交服务延伸到道路狭窄的社区和“城中村”,填补了区域空白,提升了社区交通环境。
如果说社区公交是一种“差异化服务”的话,“巴士专线”、“定制公交”等,则实现从车型、票价、服务对象等方面进行细分,适应不同群体的个性化消费需求,从而减少私人小汽车出行、提高公交出行分担比例、解决局部“出行难”、从侧面有效地打击了非法营运行为。比如,去年8月份,中山路口至曾厝垵的巴士专线开通;今年1月1日,两条公交巴士专线B1路(邮轮中心码头-厦大(南普陀))和B2路(火车站-曾厝垵-黄厝公交场站)开通,这些专线有力地保障了交通枢纽与景区之间的客流往来。
厦门公交也“操心”上学路。去年,调整701路增停翔安一中分校站、调整92路经停“双十思明分校站”,同安区石浔村、尾林村、水洋村3个村通了公交,岛外边远地区还开通了周末公交专线,全力保障山区农村寄宿学校学生的出行。另外,2016年1月11日,新增厦大翔安校区与岛内校区的大站快线759路,通行城市快速路减少停靠站,缩短了两校区间的出行时间。
【相关】
构建多层次公交体系
近日,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今明两年,我市公交要进一步发展提升,一方面保障轨道交通施工期间的公共交通出行;另一方面,将积极为2018年后厦门轨道交通开通运营后做准备,形成“轨道+BRT+常规公交+公共自行车”的多层次公共交通体系。
据悉,“十三五”期间,我市仍将处于大建设大发展的关键时期,由此带来的对交通运输保障的需求将有增无减且趋向多元化。因此,公交发展要与时俱进,加强研究和科学应对新变化。 “比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厦门公交需要充分挖掘潜力,通过提升BRT运力等方式保障民生出行。”该负责人说,“同时,加快构建岛内外公交换乘枢纽体系,形成一区一枢纽的换乘体系,推动实现进出岛公交长线路的截短、整合,从而缓解进出岛通道和岛内中心区的交通拥堵。”
该负责人介绍,一些成功的创新服务方式,也要继续推广,比如公交高峰区间线、大站快运线路和社区公交以及“巴士专线”等差异化公交产品,都能满足民众的多样化出行需求。同时,公交服务要主动转变观念,与“互联网+”浪潮接轨,推出“定制公交”等高端通勤形式。到2018年,轨道一号线开通后,我市将迈入轨道交通时代。记者了解到,我市公共交通发展将主动对接轨道建设,为轨道交通运营之后加强与轨道交通的衔接并继续发挥公共交通出行主力军作用做好准备。近期,交通部门将抓紧落实轨道交通监管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完成轨道交通立法、定价、公交线网衔接方案和试运营基本条件评估等相关工作。
【名词】
公交都市
“公交都市”是为应对小汽车高速增长和交通拥堵所采取的一项城市交通战略,已成为全球大都市的发展方向。它体现了一种以城市公共交通为机动化出行主体、以城市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为导向的城市布局结构,是一种综合效率和社会环境效益最好的城市发展模式。公交都市的主要特征:具有较高的城市公共交通分担比例,紧凑的城市空间布局、多元化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网络、以人为本的城市公共交通优先政策,高效的城市交通综合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