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新华社发文赞厦门价值 称其是“城市中国”的标杆

2015-12-28 16:20:39 来源: 新华社  责任编辑: 邹玒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海沧大桥。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这是一个经得起时间沉淀的城市。行走厦门,靓丽是最直观的印象。“城在海上,海在城中”,青山、碧海、红花、白鹭,这些千百年的景象始终未变,相映成趣。

这是一个时刻能体会到温润的城市。行走厦门,宜居是最深切的感受。空气清新、生活舒适,人与城、自然与历史、传统与现代,和谐交融。无论是盈满生活气的鹭江老街道,还是四溢文艺范的渔村曾厝垵,总能让人感受扑面而来的温暖。

厦门,这颗东南沿海的璀璨明珠,引人入胜的不仅是它的“高颜值”,更在于它的独特气质。

厦门生长着绿意,生长着活力,生长着幸福。近日,记者深入采访发现,厦门通过城市、产业、社会同步转型,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合一”,宜居、宜业、宜游整体设计,提升了城市魅力,焕发了城市动力,增强了城市向心力。厦门对城市治理体系的探索,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也为诊治时下“城市病”提供借鉴——怎样打造更加开放的创新之城、更加绿色的生态之城、更加包容的人文之城。

在创新中讲究协调、在开放中力求共享;厦门从可持续发展能力、城市竞争力、城市魅力三个维度实现自身有机更新、绿色发展、宜居幸福。在中国从农村社会迈向城市社会的过程中,在我们感受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与阵痛时,厦门呈现了一个“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样本。

这就是厦门的价值所在。

厦鼓景观。 新华社记者张国俊摄

1.城市规划:美丽是“最大公约数”

走进厦门,无论社区围墙还是农村角落,随处可见“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宣言”。“80后”克罗地亚小伙子Damir First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位中文名为“大明”的厦大博士生,努力用接近汉语五级的水平向记者阐述他对这八个字的理解:厦门要借助美景、经济和历史,吸引更多人加入,催生城市新的发展。连外国朋友都耳熟能详,厦门的“蓝图”可谓深入人心。

在厦门市委书记王蒙徽看来,城市发展,必须有一个具有高度共识的战略规划。“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可不是拍脑袋做出来的!”

在北京、广州等地工作、生活过的王蒙徽,2013年来到厦门发现,厦门的包容性和市民意识,是他所见过的城市里最突出的。“在厦门人眼里,厦门是最美丽的,人们发自深心热爱这座城市。”他说。

人是一个城市最宝贵的资源。美丽是厦门最大的“公约数”。王蒙徽讲了一个故事:今年厦门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殊荣。评选中,考评机构随机打了800个无记名电话,但接到电话的市民大多夸这座城市的美好,令考评人士感慨不已。

美丽、舒适、包容、有情调……这是记者在厦门采访听到的“高频词”。无论“本地郎”,还是外来者,他们谈到厦门时,常常毫不掩饰满心的喜爱和赞叹。

“我是老厦门人,厦门最大的优点是胸怀像海、海纳百川,一点都不排外。”厦门文化名人彭一万说。

“厦门自然环境这么美,两年前我从北京来到这里,基本把自己绑定在这里了。”边界创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创意总监老刀说。

“厦门风景美丽,在这里生活很舒服,我喜欢爬山、游泳,也会去沙坡尾看渔船和港口。”克罗地亚小伙子大明说。

不同的人用各种方式讲述他们心目中的魅力厦门。对厦门幸福指数的美好期待和高度共识,被厦门主政者凝聚成了美丽的“蓝图”。2014年初,《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应运而生。

战略规划甫一开始就充满对这座城市的致敬和礼赞——

厦门,一座美丽温馨的城市。这里天风海涛、万石涵翠,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山无高下皆流水,树不秋冬尽放花”,有着“海上花园”的美誉;这里是“礼乐衣冠第,文章孔孟家”的“海滨邹鲁”,闽南神韵、侨乡风情,东西交汇、文化多元。这些都涵养了厦门人温文尔雅、开放包容、务实进取的美好气质。

规划里,厦门人给自己定了“两个百年愿景”:建党100周年时,建成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建国100周年时,建成展示中国梦的样板城市。

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厦门正在打造一个标杆——在宜居、宜业、宜游的坐标中,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目前,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5%,意味着中国已从“农村社会”迈入“城市社会”。去年厦门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8.8%,走在全国前列。厦门率先探索新的城市发展理念、治理体系和管理模式,为“十三五”中国城市发展提供“厦门样本”。

数据显示,厦门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时也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厦门主政者希望,岛内外齐心协力,共同把蓝图变成现实。

在杏林湾畔,短短5年间,一座规划面积47平方公里、融合闽南建筑风格的集美新城开始崛起。“既建城市更重产业,现在软件园三期企业开始入驻,保利剧院等几大文化设施试营业,新城人气越来越旺。”集美区区长黄晓舟说。

集美新城是厦门由“海岛城市”向“海湾城市”跃进,弥合岛内岛外、城乡发展鸿沟的一个缩影。几年来,海沧新城、翔安新城、同安环东海域新城、马鸾湾新城建设有序推进,跨岛发展格局初具雏形。

跨岛发展,厦门势在必行:岛内人口密度1.39万/平方公里,是岛外的11倍。据统计,近5年厦门人口净流入量达百万。公共设施服务标准为100万常住人口的岛内,现已超200万。连通岛内外的“四桥一隧”不堪重负,岛内交通日益拥堵。

厦门大学教授、知名学者易中天认为,岛原本具有开放和封闭的二重性。因为岛所面对的大海,既可能是畅通无阻的通道,又可能是与世隔绝的屏障。过去,厦门人“只承认岛内是厦门、不承认岛外是厦门”,这种局面必须改变。

推进岛内外一体化,交通先行。地铁一二号线施工进展顺利,连接海沧的第二海底隧道工程启动,翔安新机场全面施工准备就绪,“双环八射”城市快速交通网络体系加快形成。

岛外公共服务日臻完善。位于集美的厦门火车北站,已成为全市最大交通枢纽。厦门大学新校区、理工学院等一批高校和几家新建医院落户岛外,集美新城布局了嘉庚文体中心、保利剧院等高端文化场馆,文体设施档次远超岛内。岛外楼盘热销,成为承载重点,看好岛外发展潜力的居民正“用脚投票”。

在注重城市空间大布局的同时,厦门也注意经营社区小空间,努力让市民实现居住与工作、商业、社会服务圈之间的“无缝对接”。

在软件园二期,记者获悉,这里的创客们在方圆一公里内就可以满足就业、出行和食宿等需求。厦门市发改委主任孟芊说,“一个人90%以上的生活需求能在一个社区单元内完成,他才能更好地感受到城市宜居度。厦门正着力打造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合一’的城市形态。”

厦门市长裴金佳介绍说,定位更明晰、规划更科学的厦门开始充分释放战略支点效应:以全省约1%的土地、10%的人口,创造了14%的GDP、25%的财政收入和超过50%的进出口贸易额。

这是厦门“海绵城市”示范点翔安区洋唐保障性安居工程A09地块的花园。 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2.城市诗意:自然与人文的协奏曲

城市是生命的栖息地。在海沧区过芸溪流域,记者看到一面布告牌,上面写着:“儿时,在这里,妈妈洗衣裳,爸爸撒渔网,我们赤膊戏水。今日,我们共同努力,还原水清、岸绿、景美过芸溪。”旁边,村民垂钓、孩童戏耍,其乐融融。在增强城市宜居性方面,厦门可圈可点。山水相通、陆岛相望,厦门“天生丽质难自弃”,划定了981平方公里的生态控制线,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在小流域综合治理点之一的过芸溪流域,东孚镇党委副书记张骏告诉记者,以前这里养殖业发展过度,玛瑙加工业污染了溪水,众人避之唯恐不及。如今,清澈的过芸溪蜿蜒而过,溪畔的大曦山跻身“全国十大最美乡村”,节假日游人如织。

在大曦山,记者遇到建校在附近的厦门市委党校副校长林朝晖,他说,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多体现在乡村。保护山清水秀,协调城乡发展,是城市发展理念的进步。

打造“诗意栖居”,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传统与历史的生机勃发。对厦门这个旅游城市来说,如何协调游客与居民的关系,成为一大课题。鼓浪屿是其中的典型。这座“钢琴岛”驰名在外,也是诗人于坚笔下“准备抒情”“接受浪漫主义”的地方,但前几年因为游客井喷式增长患上了“景区病”:烧烤呛人、“黑导”蒙人、交通拥堵、噪声喧嚣。岛上一万多老居民怨声载道。

为此,厦门自2013年底以来分步开展了鼓浪屿综合整治提升行动。近日,记者从内厝澳码头登上鼓浪屿,发现宁静取代了喧嚣,清新宜人、流量适度的鼓浪屿又回来了。厦门市委宣传部长、鼓浪屿整治提升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叶重耕表示,鼓浪屿已进入良性循环,下一步要努力把鼓浪屿打造成国际文化社区。

厦门的文化气息,流淌在两岸的歌声里。台湾音乐人杨慕2014年来到厦门。在他看来,“厦门亲像一首歌。”近期,由他谱曲、由厦门理工学院数字创意学院院长郭肖华教授作词,两个人为厦门创作了十二首饱含情感的歌曲,对厦门的“渔港、公园、厦大、咖啡街、鼓浪屿、曾厝垵”等元素进行捕捉,共同吟唱厦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厦门的文化气息,邂逅在不经意的角落里。走进厦港社区顶澳仔,记者的目光被大小不一的猫咪塑像所吸引,随后就看见了竖立一旁的“猫街传说”布告牌:很久以前,厦港渔业繁荣,渔民们晾晒渔获海产,曾经饲养大量猫咪专职捕鼠,猫多人少,蔚为猫街。

周六上午,记者穿过狭窄的街巷,来到思明区原鹭江剧场所在地。这里散发着浓厚的“怀旧”气息:剧场拆除后建成了小广场,四周张贴着老电影海报,旧货店里陈列着发黄的厦门旧书报。老人们围坐在竹椅旁,泡着老厦门人钟爱的功夫茶,用闽南话聊着家常。

“不管怎么改造,考虑到传统,考虑到百姓,我们就知足。”老厦门人江嘉霖说,以前母亲经常到鹭江剧场看戏,后来老剧场实在太破旧了,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政府没有搞房地产,而是给附近老老小小提供了一个休闲好去处,值得点赞。

市民在厦门思明区原鹭江剧场拆除后建成的老剧场文化创意公园游玩(12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站在现代化的摩天大楼顶上,鹭江街道一带老街旧厝尽收眼底,逼仄小巷、沧桑骑楼、深深老宅,街边的沙茶面店顾客三三两两。早年搬出老城区的刘素翠老人说,“隔几天就回去一趟,看到老房子、听到闽南话就感到亲切。”思明区委书记游文昌说,“作为老城区,思明保留着城市的历史文化记忆,要更加关注历史传承与魅力塑造,用城市特色提升辨识度,营造出兼具历史底蕴和现代气质的城市文化禀性。厦门拥有闽南文化、华侨文化、海洋文化等独特人文资源,要替众多台胞、侨胞留住他们的乡愁。”

在城市转型过程中,厦门精心策划,科学规划业态,让渔民、农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从乡村风貌整治、文化保护中收益。位于海沧区的院前社,原是一个偏远的“空壳村”。在当地政府启发下,村里年轻人搞起了城市菜地项目,一亩菜地年收入达到8万元。尝到甜头的村民自觉美化房前屋后,靠乡村旅游迅速致富。今年又上马凤梨酥“观光工厂”,3个月销售额突破百万元。记者看到,村里古民居保护完好,供奉着“开台圣王”颜思齐。村民林丽松骄傲地告诉记者,一个“闽台生态文化村”正在形成,越来越多台湾颜氏宗亲来此谒祖,院前还成了两岸工笔画、故事讲演活动的交流点。

而离厦门大学不远的曾厝垵,曾是“脏乱差”的城中村。这里没走“拆迁另建”的常见路数,而是利用渔村特色资源,引入台湾文创人才提升改造,打造“最美文艺渔村”。翻开这个百年渔村的宣传册,上面写着,“每座古厝都是一段历史,每位村民都是曾厝垵鲜活的记忆。”今年国庆期间曾厝垵接待游客51万人次,家庭旅馆达300多家,全村年租金收益1.5亿元。台北人陈清隆开了一家“马克客栈”,他说,“在这里找到了与台湾一样的生活感觉。”

“城像城乡是乡,但农村要有城市的生活品质,城里人能感受到田园气息。”王蒙徽说,“目前全市正着力构建覆盖城乡、实用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努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全民共享发展。”

厦门市行政服务中心“多规合一”项目审批大厅工作人员甘秀珠(右)在为群众办理消防设计审核手续(5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3.城市动力:产业的华丽转身

在厦门挂职一年后,80后小伙子倪杰鼓励母校清华大学的博士来厦门创业,但很遗憾地发现,一些人对厦门的认识还停留在旅游城市的印象里。城市是载体,产业是根基。厦门在发展过程中,坚持城市转型与产业转型相结合,提升城市竞争力。

倪杰以自身选择表达他对厦门的认可。今年3月,他正式到厦门任职,如今是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软件园管理处处长,经常向不期而来的嘉宾介绍厦门产城融合的成效。

近日,记者来到厦门岛外的火炬(翔安)高新区,获悉这里重大项目建设形势喜人。总投资60余亿美元的联芯项目,主要单体上部结构全面施工;三安LED项目二期生产设备加紧安装调试。历经多年开发,翔安区已是厦门最后的“工业宝地”,大项目密集落地,前三季度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

两年前,厦门工业曾“寒意”浓浓。规模以上工业甚至出现过负增长,转型迫在眉睫。经过深入调研,厦门“送旧育新”,着眼于先进制造业,最终选择了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讯设备、机械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几条千亿产业链,制定路线图逐一推进。

去年,平板显示产业率先突破千亿产值,今年仍保持10%以上增长。针对产业链短板,先后引进总投资7亿美元的日本电气硝子8.5代玻璃基板、天马微二期等重点项目。

另一千亿产业链LED照明“龙头带动”效果明显。产业巨头三安光电总部在厦门,但过去投资重点却在省外。厦门市争取到三安“回归”,带动了开发晶、立达信等企业跟进,形成了封装到应用的全产业链。目前,厦门成为全国最大的LED外延芯片和高端LED灯泡制造和出口基地。预计今年LED照明直接产值250亿,带动相关配套产业700亿元。

厦门发展“含金量”多多:今年财政总收入将超千亿元,增长10%以上;财政收入占比GDP达30%以上,居全国城市前列。

舞动“龙头”的同时,厦门搭建平台打造“美丽产业”。早上8点多,记者在厦门软件园二期看到,人流如潮,年轻人行色匆匆赶去上班,强烈的青春活力和创业气息弥漫园区。1平方公里空间布满上千家软件类企业,年产值突破400亿元。位于岛外的软件园三期刚建成投用,400多家企业正陆续搬入。

提起软件园的明星企业,厦门人津津乐道的是“3M”公司:美图秀秀、美亚百科、咪咕动漫。记者走进美图秀秀公司看到,数百名俊男美女在电脑前忙个不停。这家企业专注“美丽生意”,开发的美拍系列软件深受年轻人喜爱,全球移动端用户高达12亿,在全球移动应用软件中排名第六。作为中国移动动漫基地的咪咕公司,今年动漫产品交易值预计达37亿元。

高端服务业正成为厦门供给侧改革调整的最大亮点。厦门市发改委主任孟芊介绍,厦门已进入工业化后期,市里确定了旅游会展、航运物流、软件和信息服务、金融、文化创意等千亿产业链,目前三产比例升至53%左右。

作为厦门特区发祥地,湖里大道两侧原是工业区,如今这里少了机器轰鸣声,多了“文化创意范”。曾经的锅炉房成为时尚孵化空间,过去的封闭制造工厂变身完美中轴线。联发集团策划总监李永胜告诉记者,由卷烟厂改造而成的联发华美空间文创园,刚刚举办了时尚走秀、时尚博览、文创交易等活动。“让厦门成为南方的时尚创意中心是我们的梦想。”

记者在这里看到,有些空间仍在紧张装修之中,已有不少服装设计、电子商务、演艺策划等文创企业入驻。为电子商铺提供“设计服务”的唐人在线公司起步才几年,地上摆满了玩具汽车、食品等样品,今年公司营业额将突破1亿元。

在思明区的龙山文创园,园内企业已达400家。这里如今成了闽南服装产业的“设计大本营”,中国工业设计第一品牌洛克克也刚进驻。厦门市工业设计协会会长陈全志说,闽南地区鞋服、卫浴、运动器材、LED照明设备制造业发达,厦门有发展服装设计、工业设计等产业优势,彼此形成产业支撑。

高端服务业在厦门良好势头开始显现:今年1到10月,厦门服务业新设外资企业471家,合同外资比增近50%,占全市外资总量的74.5%。前三季度,软件信息、电子商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税收增长36%。

采访中,记者听到很多企业交口称赞:厦门办事规范、透明。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认为厦门“突破创新不足”。从欧洲回厦门创业的黄明华说,“我们公司柚子酒出口因酒精度检测问题折腾了几个月。”

对此,厦门有深刻的认识。放眼全球,对标一流,厦门对照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对10个领域和31个指标进行自评,找出与全球领先城市的差距。逐项梳理逐条改进,从市场、政务、社会、开放、法制、要素、设施等7个方面入手,力争用3年时间,跻身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城市之列。今年4月,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正式揭牌,一项项重大改革举措相继出台。一照一码商事登记制度、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基于“三规合一”平台的全新行政审批流程……

不久前,投资额1.5亿美元、年产20万吨葵花油的台商独资项目动工。以往这种项目要由大陆资本控股,受益自贸区负面清单政策才落户厦门。至10月份,今年厦门自贸片区新增企业4699户,注册资本761亿元,新设外资企业246家。

厦门市湖里区金安社区,由社区群众组成的“金安平安护院队”在帮助小区居民平安出行。 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拍摄

4.城市温度:人人参与的美好家园

他是一位环卫工人,经常佩戴志愿者红帽子,每天早上下班后和傍晚在大门口进行交通疏导;她是一名退休法官,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她这个“义务灭火员”……走进厦门湖里区金山街道金安社区,记者看到“好人路”上展示着金安居民评选的年度十位社区优秀志愿者及其先进事迹。社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氛围十分浓厚。

从2013年7月开始,厦门在全市开展“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创新社区治理模式,也激发了社会自治活力。“过去入户,常遇到‘我家没事你别来’的闭门羹,现在热情招呼‘进来喝杯茶’”。金安社区党委书记吴丽敏说。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单位人”越来越为“社区人”所代替,社区成为城市最基本的治理单元。厦门主政者认为,城市治理必须与时俱进。“‘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就是以社区为基层治理基础,通过发动群众共同治理和统筹各种资源合力治理,形成政府、社会和居民良性互动的治理格局。核心是共同,基础在社区,群众为主体”。王蒙徽说。

记者采访发现,“共同缔造”带来了“管理供给”的改变:从以往主要服务生产的诸如大桥大路的“大投入”,到服务生活的“房前屋后”的“小实惠”,市民群众更多从身边小事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今年6月开始,厦门市又将社区管理供给内容从“物质形态”延伸到“精神文化形态”,在全市推行“书院体制”,满足群众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金安社区书院,记者看到,主课堂面积有100多平方米,目前设有科普、国学、人口、老人康乐等讲堂,已开展了生命急救、儿童早教等课程。吴丽敏说,书院启动以来,主课堂开课16次,分课堂开课30多次,有3500余人次听课,打造了“家门口的精神家园”。

管理供给内容变了,供给方式也变了。“既是群众需要的,也是群众自愿的”。金安社区有人口2万多,过去休闲场所少,根据群众意见,先后建起了亲子、养老等不同主题的凉亭步道,一共获得了一百万元的“以奖代补”资金。“共同缔造”开展以来,全市共实施“以奖代补”项目932个,覆盖269个社区(村居),项目总投资3.41亿元。

与此同时,对需要专业力量的服务政府不再“大包大揽”,服务质量得以提高。思明区把4个街道和4个社区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委托给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运营。截至今年8月,全市区两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8753万元。

“以往社区做什么多是上级号令,干部干、群众看,有时还骂娘。现在必须政府群众协商,干部、居民一起干,让市民逐渐成为城市主人。”思明区委书记游文昌说。

从只重结果,到同样重视过程,不少干部对走群众路线有了全新认识。镇海社区党委书记苏江圳说,“过去重在‘搞定上面’,完成各项考评,跑项目争资金;现在重在‘发动下面’,收集服务需求,争取群众支持。”

干部工作方法在改变,群众的参与热情也在提高。海沧区院前社面貌一新就是得益于“社区达人”陈俊雄,他在外经商后返乡发动年轻人成立了济生缘合作社,从城市菜地项目入手,把乡村旅游开展得红红火火。合作社社员林丽松说,“有六七个社员过去被视为‘问题青年’,纹身、泡KTV、酗酒,现在有事业做,人也踏实了,共同缔造把人也‘缔造’了”。

共同缔造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弥补了政府部门的“缺位”和“越位”。目前,全市城乡社区建立了社区发展理事会、乡贤理事会等社区自治组织966个,同比增长56%。

“2015中国旗袍会-首届海峡两岸(厦门)旗袍文化节、‘中国旗袍大赛’第二届全球三项总决赛”复赛,在由旧厂房改造的厦门龙山文化创意园的龙山时尚中心举行(12月15日)。 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金安社区文明督导队开始主要由低保户构成,在“热心大姐”鲁惠芳带领下,发展到50多人规模。一些低保群众说,原来不知道怎么融入社会,现在为社区做点事情,得到大家认可,感觉自己“有价值了”。目前金安社区组建了合唱艺术团、漂书俱乐部、俏阿姨舞蹈俱乐部等10个“草根”社团,志愿者达2千多人。金安社区一项千人调查结果显示,“共同缔造”后群众社区活动参与率超过90%,社区组织参与率达60%。

经由“共同缔造”,“生人社会”逐渐变成“熟人社会”。比如,金安社区居民自发成立了一个车友俱乐部,倡导小区文明行车停车。中高考时候,这些中青年“车友”义务护送社区孩子去考试,深受好评。

不仅本土居民,在厦12万台胞以及外国人士也以不同形式参与社区管理。海沧区与市台商协会签订协议,邀请台胞担任社区业委会主任和社区居民大学的荣誉校长。台胞熊麒就说:“只有我们自己做的才是我们自己的。”

厦门市委常委陈小军认为,城市的现代化,不仅是马路、广场、硬件设施的现代化,最核心的应该是人的现代化。社区是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个环节,是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结合点。“共同缔造”让居民从“小家”走向“大家”,把社区变成有温度的家园,也让居民在相互交流与合作中提高文明素养。

经过两年“共同缔造”实践,目前厦门已打造176个典范社区(村居),另有160个取得明显成效,民众幸福指数大大提高。无论厦门本地人还是外来创业者,越来越多人选择把自己的命运与这个城市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据统计,90%以上的常住居民为工作生活在厦门而感到幸福和自豪。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