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社会 > 正文

美院老师用青春绘琴岛美景 愿意为鼓浪屿捐献出去

2015-12-23 10:17  黄小芳 来源:厦门网  责任编辑: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张春卉正在画画。

>>名片

张春卉,1975年生于呼和浩特。2003年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之际,到厦门探师散心,被鼓浪屿迷住。为留在鼓浪屿,她成了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一位油画老师。12年来,坚持用手中的画笔,记录琴岛的变迁。

>>原声

鼓浪屿见证了我的艺术成长,它太博大、太深厚了,我能做的,就是一直关注它,它不仅是我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的生活。

厦门日报讯 12年前,她对鼓浪屿一见钟情。那个光着脚丫在鼓浪屿奔跑的下午,张春卉一定不曾想到,在接下来的时光里,她将与这个小岛朝夕相处,用整个青春,绘琴岛美景。

孤身一人,在鼓浪屿绘画的岁月里,这个内蒙古女孩,曾无数次想念老家和老家的朋友,然而,她还是留在了鼓浪屿,直到他乡成了故乡。她把自己描绘鼓浪屿的油画视若宝贝,舍不得卖;却时常念想着:哪天鼓浪屿要是有需要,自己可以把这些画作都捐出去。

【初遇】

走遍大江南北

对鼓浪屿情有独钟

2003年4月22日早晨,经过一天半的奔波,张春卉终于抵达厦门。她下了火车,便直奔鼓浪屿。

那是内蒙古姑娘张春卉第一次造访鼓浪屿。12年前的那场际遇,至今仍记忆犹新:在西安读研的她即将毕业,突如其来的“非典”让正在求职的张春卉不得不推迟到上海的面试。郁闷中,她想起本科一位恩师去了厦大:为什么不去厦门散心呢?于是她退了西安到上海的火车票,改道厦门。

鼓浪屿如世外桃源:温润,闲适,张春卉在鼓浪屿上逛了一整天,“一切都是我最喜欢的味道。”于是,她放弃了到上海求职的念头,向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投去简历。5天后,她接到了面试通知;不到一个月,便与学院签下协议。那年秋天,张春卉拖着行囊,再次抵达鼓浪屿。张春卉从本科开始四处游历写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直到遇见了鼓浪屿,怦然心动,忽然就不想再走了。鼓浪屿和绘画成了她的全部生活。

【痴情】

装满爱画了12年

见过琴岛别样的美

在鼓浪屿上画油画,也是个体力活。出门画画,除了画板,还有个重达二三十斤的画箱。

最难熬的是夏天。天气酷热,一画就是好几个小时,没地方上厕所,再渴,也不敢喝水。还有蚊子,“成团成团围着我嗡嗡叫”,张春卉形容:每到夏天,基本上两百毫升的花露水,不到三天就能用完,仍被咬得浑身是包,一个夏天可以瘦掉十几斤。

饶是这样,她仍每天练笔,尤其是住在岛上的那几年,几乎每天都要画两幅,后来,她因工作需要搬离了鼓浪屿,仍坚持一有时间就上岛画画。十几年来,每年都有二三十幅比较满意的作品——对鼓浪屿的爱之深,可见一斑。她常自嘲,明明才40岁的人,却像老年人一样,浑身是病,尤其是膝盖,医生解释,可能是长期太早出门写生,湿气太重的缘故。天蒙蒙亮的时候,鼓浪屿有种别样的美。她在画布上留下的,不仅有鼓浪屿的初晨,还有傍晚的夕阳、夜晚的灯光与明月。

【珍爱】

她视作品如珍宝

不肯卖却愿意捐

张春卉这样解释为何不肯卖掉自己画作的原因:有些作品所记录的场景,不会再有了。也许是刚画过的石头,忽然被人搬走了;也许是刚画过的老建筑,被时光侵蚀了。

好友杨曦冬最初就是被她的这份真情所打动的:一个内蒙古女孩,竟然对鼓浪屿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真是不可思议。了解越深,杨曦冬越是感慨:“十几年来,单凭热爱,坚持用手中的画笔记录鼓浪屿,从不间断,她可能是少有的几个这样做的人之一。”

杨曦冬不是第一个被感动的,也不是最后一个。2014年,张春卉举办了“琴岛·流年”画展,爱乐乐团的傅人长看到了这些描绘鼓浪屿的油画后,颇为感动,他想起了自己创作的曲子《梦中的鼓浪屿》,不到1个月,就结合张春卉的油画展示,举办了音乐会。

对于张春卉而言,“每幅画都像是自己的孩子,不肯轻易卖与他人。”可她却常幻想:如果有一天,鼓浪屿需要,我愿意毫无保留地捐献出这些作品。她说,“鼓浪屿的美,很深沉,我想通过自己的画,让人们多认识它一些。”

【记者手记】

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

采访张春卉和她的朋友,我常想,从28岁到40岁,张扬的青春里,没有KTV,没有电影院,没有娱乐,没有朋友,该是多么孤寂?可她太爱这个小岛了,舍不得离开,想家时,就发发呆。有些人,坚持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把生活过成了一首诗。

她不是个夸夸其谈的人,但一说起鼓浪屿,就没完没了,老街、小巷、故居、石刻、院子、三角梅、老榕树……如数家珍。

她尝试着理解鼓浪屿的变化,依旧用画笔去记录当下的鼓浪屿。唯一不变的是,对于鼓浪屿的情感,丝毫未曾减弱,她说,“我会一直画下去,只要鼓浪屿还在,我还在。”

【感动事件推荐】

39年前被救女童

39年后来厦谢恩人

1975年,周金满在江西当兵时,曾在江西省吉安救起时年5岁的落水女童刘红英。1976年,周金满随部队迁移至江西上饶,同年退伍回到故乡厦门。由于通讯不便,彼此断了联系。

多年来,刘红英一家人一直在寻找恩人的消息。2003年,刘红英父亲临终前还嘱咐女儿,一定要找到周金满这位再生父亲。直到去年,双方才取得联系。

2014年4月18日,年过六旬的周金满前往江西吉安看望刘红英,受到全村人民敲锣打鼓的欢迎,因为行程安排,周金满当晚就与刘红英一家告别。9天后,刘红英一家21人专程来到周金满位于厦门小嶝的家中向其谢恩——39年过去了,曾被救起的女童已经为人妻、为人母、为外婆,家庭幸福美满。看到刘红英一家,周金满当年所在部队40多名老兵敬礼相迎。儿时记忆中英姿飒爽的解放军战士如今已经两鬓染白,刘红英跪在了周金满面前,失声痛哭:“周大哥,我怎么都无法报答您的恩情啊!”

为了说出这句话,刘红英和家人等待了近40年。

>>推荐理由:

●张海磊:都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是救命恩人?不过很多时候,人们出手,未必是为了获得好处,是勇敢与善良使然,周金满就是这样的人。当初舍命相救,是一个士兵的英勇;事后不求回报,不居功自傲,是一个灵魂的高贵。

●黄鹏飞:为寻恩人,她和家人苦苦寻觅;为谢恩人,她举家来厦。冲着这颗感恩的心,就足够感人了。

●网友“夏之日”:39年前,周金满救起落水的女童;39年后,当年的女童早已长大成人,不远千里答谢恩人。39年,恩情转化成亲情,是缘分,是真情。

●网友“Robin”:有人付出,有人感恩,两股暖流交汇的结果,是感动,也是一个可以看见的、更美好的社会。

【参评条件】

●所选人物不受年龄、职业、身份限制,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只要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守法公民均可通过自荐或他荐参评。

1.2014-2015年度在厦门发生过特别感人事迹的厦门籍人士。

2.2014-2015年度在外地留下感人事迹的厦门人。

3.非厦门籍,但2014-2015年度在厦门留下感人事迹的外地人。

●推选的人物须具备以下一种或几种特点:

1.超越小我,传递正义、正气、正能量的人物。

2.勇于探索、敢于追梦、催人奋进的人物。

3.身处困境却自强不息,经历坎坷却积极向上的人物。

4.在生活、家庭、情感上的表现特别感人,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德和良好社会风尚的人物。

5.在各行各业具有突出贡献或表现者。

6.为环境保护、社会进步、城市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者。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