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教育 > 正文

把家长当作学校合伙人 共同缔造特色教育

2015-12-22 10:09:37  作者: 魏文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文洁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12月2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魏文)遇到家长投诉如何处理?教育孩子是家长说了算还是老师说了算?如何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

上周六,来自大陆、香港和台湾的校长们聚首厦门海沧延奎小学,共同探讨“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缔造特色教育”。据悉,这次的小学校长论坛,也是延奎小学20周年校庆的重头戏。

学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家校关系从来都是一个敏感的话题。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小学部周秀兰主任介绍,香港很多学校都成立了家长教师会(简称家教会)。

随着时代的改变,学校把大门打开了,迎接所有的家长进来,家长不仅是学校工作上的协作伙伴,他们还参与学校的运作和校董会的决策。与此同时,学校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周秀兰说,每年小学一年级的新生家长会上,家长不是先听老师说,而是要求给他们10分钟时间。原来他们要利用这10分钟用手机建立一个社交群组,以便以后讨论学校所有大大小小的事情。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一些“怪兽家长”(对学校提出无理要求,妨碍学校正常管理的家长)的想法比较主观,他们可能没有与学校沟通,就要求学校执行一些特别措施,甚至投诉学校。

面对投诉如何处理?周秀兰说学校有一个对策,就是实名的处理、匿名的不处理。因为实名的投诉往往比较具体,有探讨的价值。

家校和谐是每一个人的愿望,但现今家校关系面临的冲击不断。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缔造教育良好环境,是摆在每一个校长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两岸校长们形成的共识是,共同缔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把家长当作合伙人和帮手

台湾新北市大丰小学校长李春芳在论坛上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水平在上升,很多家长的学历和经济能力甚至高于老师,他们是学校教育的监督者和参与者。事实上,家庭、学校、社会是有一个共同崇高目的的大家庭,学校或老师要组织家长力量一起成就孩子,这样大家就不会花心思彼此指责、互挑毛病。

李春芳说,教育是专业的,家长即使是大学教授,也不见得懂得小学教育。所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要划定界线,不能什么都管。家长参与但不干预,因为家长不是主力而是助力。但他也认为开扇窗、打开门、奉上茶是迎宾、接纳的开始。与其质疑、抱怨家长是“怪兽”、“直升机”,不如把家长当作合伙人和帮手。

在台湾,家长的很多投诉会先到家长会,由有经验的家长来处理,让家长给家长讲道理,一些家长会明白:原来是自己误会学校或老师了。李春芳说,学校的投诉从两年半前的每年四百多件下降到现在的每年一件,就是因为在老师和家长之间建立起家长会这道“防火墙”。

学校为家长提供了参与学校活动的空间。各位家长通力合作、互相支援孩子的教养,仿佛在21世纪现代都市丛林社会里面,重现了古早年代乡村家家互助、人人关心的情景。每个独生子女在社团里找到了培养手足之情等机会,家长也重现了大杂院邻里关系紧密、互相照应孩子的温馨场景。

李春芳说,家长帮助学校和老师就是在帮助自己的孩子。学校也应鼓励老师和家长追求最高的自我实现,并满足其社交需求,在职工会、家长会里找到温暖和被尊重的感觉。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必然

台湾首府大学教育研究所所长郭添财在论坛上强调: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把学校这艘船搭建在家庭和社区的载体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不同角色的扮演有不同的期待,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必须互相合作、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但是,学校教育不能让家庭教育失去功能、职责和成长。

一个优质孩子生长在家庭,成长于学校,成就于社会,这也是人们的期待;一个问题孩子根源于家庭,扩大于学校,祸害于社会,这三者其实是互为前后因果的。

郭添财说,如何运用社区文化和提升家庭教养水平是学校教育无法回避的任务。家校社是教育的伙伴关系,这种伙伴关系不是为了钱和利,都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因此三者就能形成共识并建立坚定、和谐的伙伴关系。

郭添财说,“直升机”父母随时在空中盘旋,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任何事情都要跟老师讨论,过度干扰老师的教育过程;“忙盲茫”家长整天不见人,对孩子一知半解,回来只问几句话就立即给老师打电话,这些问题都值得关注。在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伦理风气的转换过程中,学校教育对家长参与有了更多的包容和理解,学校社区化、社区学校化也成为必然。

儿童的学习活动无所不在,学校是儿童的第二家庭,社区是儿童的潜在课程,学校教育必须负责建构孩子完整的终身学习的环境。郭添财建议,学校要推动家庭教育,把办学理念、目标传递给家长,使家长理解、认同并协助学校,结合社区资源落实学校计划,发展学校特色、提升办学成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