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2月17日厦门讯(本网记者 陈薪宇)美丽的海岸线,一直是厦门作为滨海城市重要的名片之一。一直以来,厦门致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尤其在海洋生态修复工程上的一系列工作下足功夫,成效显著。17日,“绿色发展八闽行”采访团一行走访了厦门观音山沙滩、五缘湾片区、火烧屿等地,实地了解厦门海洋生态修复成果及经验。
打造美丽海岸线
沙滩修复经验将走出国门
位于观音山的沙滩一直吸引着众多游客,你能想象在2007年前这里的沙滩却是淤泥遍布的脏乱景象吗?一组沙滩修复前后的对比照片吸引了记者们的目光,也讲述了一段美丽沙滩风景背后的故事。
据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周鲁闽介绍,原来观音山这的沙滩并不平整,夹杂淤泥,被海岸侵蚀严重。它的改变从2007年开始,当时观音山沙滩成为厦门东海岸首个开启修复的沙滩。从香山至长尾礁,全长1.5公里的沙滩经历了滩面清理、填沙、排水管涵延伸及拦沙堤的建设等一系列改造。一年后,观音山沙滩华丽转身,成为厦门市最知名的沙滩文体赛事活动区,风景优美的滨海浴场和休闲旅游度假区吸引了无数海内外游客。原本低洼如今宽敞平整的沙滩成为市民、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根据观音山的修复经验,2012年,面积30万平方米的会展中心岸段也如期进入了修复阶段,除了改造工程,还规划新建了沙生植物区,并首次配套建设沙滩海洋文化广场景观,将绿色环保带给更多的市民和游客。
周鲁闽告诉记者,沙滩是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其修复不仅仅是简单的还原,“一段被完美修复的沙滩,不仅至少要做到技术上‘留得住、不泥化、不扬沙’,还必须实现视觉和功能上的双重提升,修复后的沙滩对周边的海洋生态环境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截至目前,厦门市已建成超过100万平方米的人造沙滩。
除了沙滩修复和维护,为了保护沿海生态线,厦门的海域清淤整治工程也在持续进行中。目前,海沧湾海域、高集、集杏海堤开口附近海域及同安湾人造沙滩前沿海域清淤正有序进行,已完成海域清淤超1.5亿方。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沙滩修复与保护有序科学进行,厦门还以立法来规范沙滩岸线资源保护工作,出台《厦门市海洋环境保护若干规定》,明确禁止任何改变环岛路滨海沙滩岸线等的开发活动;以规划来指导沙滩修复工作,在全省率先编制海岸线保护规划,重点保护厦门沙质等公众亲海岸线,增加沙滩等软质岸线比重,将整个厦门海域的沙滩岸线全部划分为特殊保护岸线、重点保护岸线,为沙滩岸线的保护与利用提供规划依据;制定沙滩修复分区规划,将沙滩修复划分为沙滩重建区、沙滩景观区、沙滩养护区及沙滩修复区等四种不同类型的区域。
近年来,厦门一系列沙滩修复工程取得明显效果,有效地维护了岸线系统的多样性,促进沙滩保护力度,提升近岸海域使用功能,有力助推厦门滨海旅游发展,为滨海地区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成为美丽厦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厦门可以说是全国首个开展沙滩修复的城市”,周鲁闽说,厦门沙滩修复的成功实践,已被成功推广至全国河北、广东、海南等沿海多地应用,为全国沙滩修复保护和沙滩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目前厦门模式也已走出国门,将被推广到泰国芭提雅、斯里兰卡等国家。”
实施海域重点湾区生态修复
五缘湾成厦门“新客厅”
曾经被认为不适合居住的五缘湾片区,如今已是宜居宜业的厦门“新客厅”。据悉,根据厦门海域湾中有湾的特点,厦门率先提出的湾区综合整治理念,海陆统筹,拥湾发展,先后开展了五缘湾等一系列湾区综合整治工程。
据介绍,五缘湾原分布着大片的淤泥滩,海岸侵蚀严重。2002年市政府启动了五缘湾综合整治工程,规划范围12.57平方公里,约占厦门岛1/11的面积,规划人口约10万人。保护五缘湾自然海湾、良好生态与田园风光等优质的自然环境基础,再现五缘湾浓郁的闽南海洋文化,成为五缘湾建设的重要主题。
通过清淤加深、打开海堤、退垦还海,恢复了海湾原有的面貌,直接与同安湾海域相通,清淤整治面积3.8平方公里,扩大了海湾面积约1.3平方公里,湾内海水的半交换周期为一天,湾内的水质得到有效改善。同时,建设中将保留具有难得田园风光的89公顷通屿淡水湿地,为鸟类提供觅食场所,同时保留良好的自然景观。工程使五缘湾片区保留了2平方公里的海域,增加500多万方的纳潮量,新增3平方公里的建设土地,形成了8公里长的优质滨海岸线,拥有89万平方米的淡水湿地公园,成为集水景、温泉、植被、湿地、海湾、沙滩、游艇帆船等多种自然景观和资源于一体的风景湾区。
“我们希望通过海湾的整治来带动整个湾区的发展,走一条海陆统筹的发展路子”,改造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五缘湾的开发非常注重原有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有生态保护功能,还有产业功能,把保护与利用、改造与重构有机地结合,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宜居宜业。”
据悉,厦门近年来已先后投入8亿元用于对东西海域的综合整治,整体改善厦门海域的生态环境。此外,实施滨海贪图生态修复,人工种植恢复红树林400多亩,未来计划恢复种植1000多亩。
保护珍惜海洋物种
无居民海岛将打造“串岛游”
提起火烧屿,不少厦门人都很熟悉。曾经是人气旺盛的旅游景点,现在它是中华白海豚在厦门的“家”。据观测记录显示,厦门海域现有近100头中华白海豚。2011年,火烧屿海豚救护繁育基地一、二期及中华白海豚科普馆竣工投入试运行。几年来,这里组织开展了海豚种群状况、救助、驯养及声学方面的研究。
而对中华白海豚的呵护只是厦门在珍惜海洋物种保护的一个缩影。厦门坚持海陆一体化的海岸带综合管理理念,先后开展海域清淤、物种增殖流放等生态修复建设,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大大提升了珍稀海洋物种的生存环境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厦门陆域绿色森林和沿海蓝色海洋“山海相护、林海相通”的生态安全格局逐步形成。其中,厦门海域散布着17个面积超过500平方米的无居民海岛。据悉,厦门海域的无居民海岛生态修复也正在进行中,厦门未来还将打造“串岛游”。
记者了解到,火烧屿未来将打造成一个集文化、生态、教育、启智、休憩、娱乐、健身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海岛,成为无居民海岛“串岛游”的理想集散地。相关部门还对岛屿的鲸豚湖水域进行清淤疏浚、人造沙滩、岸坡休整,修复岛屿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激发无居民海岛的潜在功能,促进海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