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厦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
东南网12月1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泽贵 林世雄 文/图)共赢创新,筑梦未来。日前,第二届中国(厦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集美正式启动,并进行了第二批厦门市大学生创业导师委员会创业导师聘任仪式。与此同时,由省妇联、省教育厅牵头的首届中国(福建)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18日也将启动,凸显巾帼创业风采。
两项大赛聚焦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潮,旨在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身创业才华的平台,为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提供更多机会与可能。近年来,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创业软环境,厦门都在着力让大学生创业在这块土地上“落地开花”——成立创业孵化基地给予创业扶持,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帮忙推介创业项目,建设创业大街搭构创业公共服务平台……
然而,有了外界的支持并不代表就能成功创业。创业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要保持理智,找准创业的“落脚点”。
创业大赛
挖掘更多好创意
从11月21日启动以来,第二届中国(厦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就再次点燃了大学生创业的热情,截至12月11日,已有20多所高校100多团队报名参赛。大赛分为计划组和实战组,报名时间截至2016年3月18日。
作为为厦门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平台和名片之一,首届中国(厦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落实了28项优秀项目的成果转化。承办单位厦门市大学生创业促进会会长韦永军表示,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旨在以赛引才,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携手共同打造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典范城市。据悉,本届大赛选手最高可获得20万元奖励,并获得100万元的创业投资资金,另将评出的各组三创奖、创业奖、创新奖和1名最佳人气奖,奖金也十分丰厚。
“举办创业大赛,有利于挖掘更多的创客和好创意,提前进行创业指导。”在承办单位厦门市大学生创业促进会会长韦永军看来,大多数青年创业者在创业初期缺乏资金和宣传平台,创业过程中所涉及的财税、法律等问题也需要提前介入指导,而参加创业大赛既能免费获得展示机会,又能交流创业心得,得到导师团的指导,还能寻找投资伙伴,可谓一举数得。
厦门市净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炎良对此深有感触。去年12月,厦大催化专业博士毕业的王炎良和几个朋友一起注册了公司,产品很快实现量产。他们不直接卖产品,而是提供室内空气的检测治理服务,还承诺客户可以在三年内选任一个时间再行检测。今年4月22日,李克强总理视察厦大时,高度点赞他的创业项目。
回顾起步过程,这位河南籍创业者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件冒险的事。把一个想法实现成具体的产品和服务,协调团队的利益分配,这个过程有着想象不到的繁琐。在头三四个月的时间里,公司就换了3个合伙人。“如果说校园创业指导,是创业的一张通行证,那么创业大赛的洗礼,则是创业的一把尚方宝剑。”王炎良说,在一次次路演中,导师评委的提问、质疑,给他的创业项目带来了一次次蜕变新生。比如,“要利用总理的推介进行品牌包装”“团队精神远比资金重要”“商业模式要注意对服务的定位”等,都是在比赛中学到的。
当然,参加创业大赛,还缓解了他创业初期的部分资金压力。创业一年来,他的创业团队通过参加各类比赛,先后获得了各类奖金近50万元。
孵化基地
让创业梦想落地
5日晚,在厦门市2015“梦想工场”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厦门理工学院爱拼衣团队得到了未来资本及爱特众预计80万元的投资。若能在集美正式落地转化、创办企业的,更有机会获得30万元-300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资金扶持。
“当前最重要的是要让大学生的创业梦想着陆现实。”韦永军说,第二届中国(厦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将会是一场让大学生创业实现落地的大赛,邀请众多投资者参加,还将举办多场投资对接会,紧抓项目落地成果转化,营造更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创业大赛让大学生的好创意得以被发现,而成立创业孵化基地,则是厦门为让大学生创业梦想真正“落地开花”而搭构的一个平台。
位于厦门软件园二期的思明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是厦门首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这个1000多平方米的基地被分割成多间以供大学生们创业办公,基地通过组织创业导师团对大学生创业意向书进行专业评估,挑选有发展前景的项目入驻,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免费经营场所、公共服务、创业专家咨询辅导等服务。
目前,基地成功孵化了男闺蜜社交网络平台、净屋环保等多家企业。
“进入孵化基地,解决了我的场地租金等后顾之忧,更让我少走一些弯路。”来自三明的“90后”创业者陈小梅充满感激。她的团队起初只接美术外包单,短短半年多就已盈利颇丰。但在基地导师的辅导下,为长久之计,已开始做起游戏研发。
“无论在经验、资金以及场地还是人脉等方面,大学生创业都缺乏必要支持。”思明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主任王克生告诉记者,当前非常需要能把学生的创业想法孵化成创业企业的一种机制。
为了全方位扶持大学生创业,厦门市大学生创业促进会规划了“532暨双百工程”的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通过5年的时间,扶持3000名大学生自主创业;通过人才订制培养输送计划支持3万名大学生就业,对20万名大学生进行创业动员,引入100亿元的民间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投资扶持,并树立宣传100位大学生创业典型。
如今,促进会又在规划建设厦门北站创业大街,一期明年初有望投用,届时将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更好的创业服务平台。 |